![]() ![]() ![]() |
|
|
|
2011/04/27 08:31:46瀏覽2638|回應1|推薦3 | |
說「與」 一、本義:「與」,會意兼形聲字。小篆「與」,从舁从与,与亦聲(与,賜予也;音ㄩˇ)。甲骨文「與」,羅振玉主張:从般(承槃,形如舟),象二人(上二手、下二手)相授受之形,「與受」為本義。 二、「與」可以是表示範圍的副詞,相當於「全」、「都」;是「舉」的通假。例如: 1、天下雷行,物與无妄。《易經‧无妄》 2、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漢書‧高帝紀》 3、天下之君子,與謂之不祥。《墨子‧天志》 附: A、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 ※此「與」字,解作:類也。 西銘之語化作「民胞物與」;請與例1.「物與无妄」之辭對照。 B、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大同》 ※此「與」字,或解作:通「舉」,推舉也;動詞。 或解作:和也,及也;連接詞。 三、「與」可為連接詞,其意義相當於「和」、「及」、「偕同」。例如: 1、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論語‧先進》 2、子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 3、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 4、楚人有鬻矛與盾者。《韓非子•難一》 5、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乎漢陽,可乎?《列子‧湯問》 6、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二年》 ※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論語‧子路》「與」字,作何解? ※交與或偕同;動詞 四、「與」可以是語氣助詞。例如: (甲)、「與」可為表感嘆的句末語氣助詞,同「歟」;口語可譯為「吧」、「啊」;此等祈使句、贊頌感歎句,其語調徐緩,語氣較為委婉柔和;例如: A、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論語‧學而》 B、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論語‧公冶長》 C、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莊子•秋水》 D、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此「與」字,或解作「等待」;動詞。 E、猗與那與,置我鞉鼓!《詩經•商頌•那》 (乙)、「與」可為表疑問的句末語氣助詞,同「歟」;口語可譯為「嗎」、「呢」。例如: A、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論語‧衛靈公》 B、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論語‧雍也》 C、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論語‧子罕》 D、夫子之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論語‧微子》*因疑問賓語「誰」提前,使得動詞「與」(參與)居於句末;故「與」在句末,並非就等同「歟」。 (丙)、「與」可為語氣助詞,用在副詞、介賓短語狀語後,強調有關的情況。例如: A、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 B、是盟也,其與幾何?《左傳•襄公廿九年》 C、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將與幾人?《國語‧晉語六》 D、如是者,豈非人之情固可與如此,可與如彼也哉?《荀子•榮辱》 五、「與」可以是動詞。例如: 1、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參與 2、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論語‧泰伯》--參與 3、昔者仲尼與於蜡祭。《禮記‧大同與小康》--------參與 4、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蘇洵•六國論〉----------親附 5、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歸也;歸附 ※ 失其所與,不知。《左傳‧僖公三十年》--與國、盟國(名詞) ※ 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韓愈•原毀〉--黨與(名詞) ※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類也(名詞)。 6、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給與、交與 ※與元微之書 7、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丘遲•與陳伯之書〉----稱許、讚許 8、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稱許、讚許 9、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朱註:猶許也,助也。或曰:偕同也,非動詞。 10、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戰國策‧齊策》------助也 1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大同》---通「舉」;推舉 12、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等待 13、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敵也;抵擋 ※「孰與」是疑問代詞「孰」、介詞「與」結合而成,「…孰與…」是由「與…孰…」演變而來。《戰國策‧齊策》:「吾與徐公孰美?」也說成「吾孰與徐公美?」。「孰與」用來詢問、比較人事的高下得失。 1、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史記‧淮陰侯傳》 2、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威)?《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自我評量:以下「與」字各是何義? ※子行三軍,則誰與?※此「與」字,若解作「從」(音ㄗㄨㄥˋ),則其意為何?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