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為」
2011/09/26 00:18:26瀏覽2486|回應0|推薦2

「為」

一、本義:「為」,會意字。甲骨文「為」字,从又(手之形)从象,動詞,做活也,古代役象以助勞;金文與甲骨「為」略同,从爪从象。《說文解字》:「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下腹為母猴。」段玉裁注曰:「『腹』,當作『復』。『為』字从爪,其下又(再也)全象母猴頭目身足之形。」(※力中補注:好爪,謂喜好以爪搔癢也。)

力中按:,作也。《詩經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作」、「為」乃同義複詞。又,左傳‧定公‧四年》記載:「(楚昭)王使執燧象以奔吳軍」《西京雜記》:「漢鹵簿有象車」,而傳言象曾助舜農耕於歷山,加之今日泰緬以象佐助伐木事業,足證役象以助勞,事屬可信。《說文解字》釋「為」誤。

二、「為」可為介詞,主要用法如下:

A、表示被動,用於動詞之前;有時還與「所」配合使用,構成「為」格式,「為」後的賓語可以省略。--※少數學者稱此「為」字是助動詞。

1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爲酒困,何有于我哉?《論語子罕

2、而二蟲盡為所吞。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3、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三國演義95回‧武侯彈琴退仲達》

4、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5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

6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僇於天下《墨子法儀》

7方術不用,爲人所疑。《荀子‧堯問》

8漢軍却,爲楚所擠。《史記晋世家》

9吾聞即制人後則為人。《史記‧項羽本紀89年度學科能力試題

10、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

B、引進服務的對象,相當於口語的「替」、「給」;而其後之賓語有時省略。例如:

1、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為」後省略賓語「黃石老人」

2、(鄧)弼造書數千言袖謁之,閽卒不為通。〈宋濂‧秦士錄〉--※省略賓語「鄧弼」

3、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懽。〈袁枚‧祭妹文〉--※省略「吾」

4、一座大驚,皆感激,為泣下。〈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5、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論語‧先進》

6、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篇》

7、臣請為王言樂。《孟子‧梁惠王下》 為國爭光  ※部份學者將AB併成一類

C、引進行動產生的原因,表示「因為……」。相當於口語的「因為」、「由於」。例如:

1、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孟子‧離婁上為小失大  ※部份學者將CD併成一類

2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

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4、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5、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刺狀。〈方孝孺‧指喻〉

D有時,「為」用以表示目的。相當於口語的「為了……」。例如:

1、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孟子‧告子上》

2、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3、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4、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佚名‧木蘭辭〉--※為了「徵兵出丁」之事

E、引進涉及的對象,相當於口語的「向」、「對」。例如:

1、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2、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3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史記‧魏公子列傳》

4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牟融‧理惑論〉

三、「為」可為連接詞,主要用法有:

A、表示並列,用以連接名詞、動詞,相當口語的「和」、「及」。古人罕用之。例如:

1、民之未戾,職盜為寇。《詩經‧大雅‧桑柔》

2、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孟子‧公孫丑》

B、表示假設,用於複句中假設分句的句首,相當口語的「如果」。例如:

1、王甚喜人掩口也,為見王,必掩口。《韓非子‧內儲》

2、孫叔敖戒其子曰:「為我死,王則封女,女必無受利地。」《列子‧說符》

C位於句中的(準)繫詞,連接主詞和斷語。例如:

1長沮曰:夫執輿者誰?子路曰:孔丘。」《論語‧微子篇》--繫詞

2、如今人方刀俎,我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準繫詞

四、助詞。「為」可為語氣助詞,主要用法有:

A、位於句末的疑問語氣助詞,表示疑問。例如:

1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離騷‧漁父》

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3、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篇》

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逍遙遊》

5、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6、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書.霍去病傳》

7、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樂府詩集‧佚名(或曰卓文君‧白頭吟〉

B、位於句末的感嘆語氣助詞,表示感嘆。例如:

1、予無所用天下為!《莊子‧逍遙遊  2、今故告之,反怒為!《漢書‧趙后傳

C位於句中的語氣助詞,賓語倒裝時用之。例如:

1、惟奕秋之為聽。《孟子‧告子

2、顏淵死,子哭之慟,,非夫人慟而誰為?《論語‧先進篇》

1卜為?  2、匈奴未滅,家為?  3而在此?

文言中,「何以…為?」的句型,它通常是用疑問的口氣對所陳述的事情表示否定。如《論語顏淵篇》:「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語意否定「文」,亦即不須用「文」。《莊子逍遙遊》:「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語意否定,亦即無須「之九萬里而南。」又,《漢書霍去病傳》:「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語意否定「家」,意即不須「成家」。這種句型並非倒裝語句,也不是省略動詞。

文言中,「以」字原來就是當動詞用,只是現在大多把它看作是關係詞。「為」可視為句末助詞,但是異於「乎」字的用法,如《論語為政》:「不敬,何以別乎?」不能說成「何以別為?」因為一指「何能分別」,一指「不須分別」,文義大不相同。可見,「為」和「乎」的用法有別。並且此「為」字也不能省,省略即成問句,而無否定之意。同理,則「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意思是:一個房間都管不好,何用談及天下國家呢?也就是別安邦定國了!※如果文意是要表達「怎麼能處理天下國家?」則要採直述的句法,例如《左傳昭公29年》:「貴賤無序,何以為國?」萬不可把動詞(為)移到賓語(國)之下。

 

1、動詞、介詞、連接詞的「為」都不用於字尾,它有意義;

語氣助詞的「為」,必在反問句或感嘆句的句尾,它無意義。

2、「為+之+名詞」是雙賓語結構,「為」是動詞,例如:左傳‧隱公元年》:「不如早為之所」

    「為+之+動詞」是狀動結構,「為」是介詞,例如:《戰國策‧趙策》:「持其踵為之泣。」

自我評量:你能分辨以下諸「為」字用法嗎? 

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論語‧八佾》

2吾屬今為之虜矣。《史記‧項羽本紀》

3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射猛獸,亦爲所傷云。《史記李將軍列傳》

4、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今既有主,住亦何為?無名氏〈虯髯客傳〉

5、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詩〉

6、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7、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

8、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9、(子房)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蘇軾〈留侯論〉

10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11、若所市於人者,,甚矣哉,為欺也!劉基〈賣柑者言〉

12、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13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急往觀之。」〈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14、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

15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柳宗元哀溺文序(節錄)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567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