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介詞「以」的凝固結構
2012/02/06 23:59:17瀏覽1319|回應1|推薦3

介詞「以」的凝固結構

介詞「以」的凝固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組:

一、「是以」、「以是」:

「是以」是「以」(介詞)和「是」(指示代詞)結成的介賓詞組。「是以」就是「以是」,因為介詞「以」的賓語可以無條件提前。「是以」用於因果複句,表示結果或結論,所以,它兼起因果連詞的作用,相當於「因此」。例如:

1、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漁父〉

2、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孟子•梁惠王上》

3、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司馬光•訓儉示康〉

4、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為督。〈諸葛亮•出師表〉

5、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是以」也可寫作「以是」,但比較少見。例如: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二、「得以」、「足以」:

「得以」是「得」(助動詞)和「以」(介詞)結成的助動詞性結構,表示憑借某種條件能夠做到某件事情。「得以」用作狀語,譯為「能夠」。例如:

1以校衛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漢書•張騫傳》

2、靖據其宅,遂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大業。〈佚名•虯髯客傳〉

「足以」是「足」(助動詞)和「以」(介詞)結成的助動詞性結構,表示完全有條件、能力去做到某件事情。「足以」用作狀語,可譯為「足夠用來」、「完全可以」。例如:

1、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2…,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足以」還可表示對事物價值的肯定,譯為「值得」,常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例如:

1、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國語‧越語上》

2、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呂氏春秋‧尊師》

三、「以…故」、「以故」:

「以…故」是「以」(介詞)和「…(之)故」(賓語)結成的介賓詞組,用來說明事情發生的原因,相當於「因為…的緣故」。「以…故」一般用作狀語,或用於因果複句作原因分句。例如:

1諸侯伐,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左傳僖公六年

2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衛之中。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以故」是「以…故」縮成的凝固結構,相當於「因此」。「以故」在句中作狀語;也用於因果複句的結果分句句首,表示結果,這時「以故」兼起連詞的作用。例如: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娶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之,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史記滑稽列傳補

四、「有以」、「無以」(「亡以」):

「有以」是「有」(動詞)和「以」(介詞)結成的助動詞性結構,表示「能夠」、「有辦法」、「有條件」、「有機會」等,用作狀語。例如:

1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史記•淮陰侯列傳》

2項王未有以應。史記項羽本紀

3、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4、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以」後似略「歡」字

「無以」(「亡以」)是「無」(動詞)和「以」(介詞)結成的助動詞性結構,表示「不能」、「無法」、「沒有什麼用來」等,用作狀語。例如: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河曲智叟亡以應。《列子•湯問》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李密•陳情表〉

有學者認為,「有以」、「無以」是「有所以」、「無所以」的省略;

「有以」即「有用來…的東西」,「無以」即「沒有用來…的東西」。

五、「以…為…」:

含「憑藉」、「處置」意義的「以」(介詞)和「為」(動詞)結成的狀動結構,表示對人或

事物的憑藉或處置,可譯作「用…做…」、「把…作為…」。有時「以」的賓語可以提前,而成「…以為…」。例如:

1、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髮,繫之葦苕。《荀子•勸學》

2、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貞觀政要•任賢》

3、舍鄭以為東道主。左傳僖公卅年•燭之武退秦師》

4、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圖、勉之,勿以為念!〈佚名•虯髯客

5、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諫假道》殺戮的對像

附:「以…為…」的其他結構

附<甲>:含「使令」、「任用」意義的「以」(動詞)和「為」(動詞)結成的兼語結構,

表示讓人做事或派人任職,可譯作「讓…做…」、「任用…為…」。有時候,「以」的賓語可以提前,而成「…以為…」。例如:

1、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往聘孟嘗君。《戰國策•齊策》

2、衛鞅之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戰國策•秦策》

附<乙>:含「認為」、「以為」意義的「以」(動詞)和「為」(動詞)結成的動賓結構,

表示對人或事物的看法,可譯作「認為…(是)…」。有時「以」的賓語可以省略,而成「…以為…」。例如:

1、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梁惠王上》

2、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司馬光•訓儉示康〉

3、今張君不以謫為患,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4、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李斯•諫逐客書〉

5、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歐陽脩•縱囚論〉

6、左手之拇有疹焉,,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方孝孺•指喻〉

7、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在口語翻譯「以為…」時,要把省略的賓語部份補譯出來。如甲2,「孝公任用(他)做承相」;乙4,「我認為(吏)錯了」;主(六)之2,「捨棄滅鄭,把(鄭)當作秦東征路上的招待主人」。

附補1:「可以」

「可以」,是「可」(動詞)和「以」(助詞)組成的凝固結構,表示「得以」、「能以」。此時,「以」無義。例如:

1、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論語•泰伯》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或說:「可以」一詞中,「以」是介詞,「可」是副詞。

附補2:「所以」:詳見下頁

自我評量:

※試以蘇軾〈留侯論〉文中諸句,請諸君分析「以」字詞性。

1、 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

2、 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

3、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

4、 高祖忍之,養其全鋒,以待其弊。

5、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6、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

7、 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8、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

9、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

10、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

11、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

12、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6091223

 回應文章

學生
2013/11/24 17:03
請問
貞觀十年,公「以」左僕射平章事⋯(虯髯客傳)
的以該怎麼翻譯呢(a920335@yahoo.com.tw)
台灣首`散`(ki999mo) 於 2013-12-01 23:28 回覆:
「以」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