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所以」
2012/02/07 00:00:54瀏覽2554|回應0|推薦7

說「所以」

他打出逆轉全壘打,所以隊友都誇讚他是英雄。由上例可知,「所以」在現代漢語中,是表示結果的連接詞,它用於因果複句中的結果分句句首,義如「因此」。然而,古今漢語中,「所以」的意義並不盡相同。和現代漢語「所以」相當的古漢語用字,乃是「故」;例如:「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則古漢語的「所以」,其義究竟為何? 

一、古漢語的「所以」可以是輔助性代詞「所」和介詞「以」組成,而它又和動詞或動詞性詞組結合成名詞性詞組,以表示原因,其詞義大致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導致)……的原因」。例如: 

1、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

2、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韓非子‧五蠹》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諸葛亮•出師表〉

4、煙消日出,漁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5、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同上引〉

6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同上引〉

7、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顧炎武•廉恥〉

8、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蘇轍•方山子傳

9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灑埽應對是其然,必有所以然。〈王陽明•近思錄〉 

二、古漢語的「所以」(由輔助性代詞「所」和介詞「以」組成的凝固結構)也經常表示憑藉,其詞義大致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來)……的辦法(方式、東西)」、「憑它來……的」。例如: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荀子•議兵》

2、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論語‧里仁

3、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

4、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李斯•諫逐客書〉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6、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7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歐陽脩•縱囚論〉 

現代漢語中的「所以」,義為「因此」,是連接詞,表示結果,用於因果複句中結果分句的句首。然而,在古漢語中,不是沒有--而是很少見到「所以」的這種用法;它只在東漢以後才有,尤其是接近口語的作品中才稍多。例如:

1、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歐陽脩•縱囚論〉

2、偷本非禮,所以不拜。《世說新語•言詞》

3、見故國之旗鼓,感生平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丘遲•與陳伯之書〉

4、而曾孫孤幼,所以視養拊循,恩甚密焉。《漢書•張湯傳》

自我評量:以下「以」字各是何義?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韓非子和氏 

2君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媿其家室,出則媿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則狗惡也。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於是還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無有。此賢者不肖之所以殊也。賢不肖之所欲與人同,堯、桀、幽、厲皆然,所以為之異。故賢主察之,以為不可,弗為;以為可,故為之。為之必繇其道,物莫之能害,此功之所以相萬也。呂氏春秋不苟論 

95年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C)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典論論文〉

(D)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邪〈曾鞏.墨池記〉

96年大學入學學測考試試題:

山(濤)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世說新語賢媛

關於「」、「」、「」、「」與下引「」內之文字,意義完全一樣的是:

(A)馮諼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     (B)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C)茍欲「以」二三陳編而知台灣大勢       (D)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60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