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於」
2012/10/21 22:22:18瀏覽3098|回應0|推薦2

說「於」

一、本義:甲骨文「於」字缺,小篆「於」為古文「烏」之省文,本義作「孝鳥」解。古書中,「於」、「于」音近,用法大致通同。

 

1、「於」可為嘆詞,通「吁」,音「ㄨ」,尚書詩經常見。僉曰:「於鯀哉!」《尚書‧堯典》。

2、「於乎」、「於戲」為嘆詞,通「嗚呼」。於乎小子,未知臧否。《詩經‧大雅‧抑》。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史記‧三王世家》。

3有若曰:出於其類,拔乎其萃。《孟子‧公孫丑上》 ※力中按:音讀近,互文通用。

 

二、「於」可為介詞,主要用法如下:

A、引進行為的處所(範圍)、時間,相當於口語的「在」、「從」、「到」。例如:

1、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論語‧學而

2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3、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5、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

6、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余作文以記之。〈范仲淹•岳陽樓記〉

7、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歐陽脩•醉翁亭記〉

8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蘇軾•方山子傳〉

9、司馬長卿竊貲於卓氏。《漢書‧揚雄傳》--※以下「從」

10、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孟子‧梁惠王下

11、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蘇軾•留侯論〉

12、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勞其心志,。《孟子‧告子》--※以下「到」

13、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論語‧憲問

14、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柳宗元•捕蛇者說〉

15、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文天祥•正氣歌序〉

16、始發之時,終日可愈,,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方孝孺•指喻〉

17、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連橫•台灣通史序〉

 

B引進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於口語(現代漢語)的「給」、「向」、「對(於)」。例如:

1、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3、堯讓天下於許由。《莊子‧逍遙遊

4、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五年》

5、李氏子蟠,年十七,,不拘於時,請學余。〈韓愈‧師說〉   

6、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韓愈‧師說

7、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臣辭服於賊。〈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9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

C、表示因為,引進主動或變化的原因,是由表示事物來源引伸而來,只能用在動詞之後,相當於口語(現代漢語)的「因為」、「由於」。例如:

1、(巫臣)曰:「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左傳•成公七年》  罷,通「疲」。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3、民力盡於無用,財寶虛於待客。《墨子‧七患》

4、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韓非子‧五蠹》

5、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6、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蘇軾•留侯論〉

 

D、引進行為的主動者,相當於口語(現代漢語)的「被」。例如:

1、郤克傷於矢,血流及履。《左傳•成公二年》

2孟子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孟子‧滕文公

3、民之憔悴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孟子‧公孫丑上

4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荀子.榮辱

5、彌子瑕衛君。《韓非子‧說難》

6、內困於父母,外困於諸侯。《國語‧晉語二》

7、李氏子蟠,年十七,,不拘時,請學於余。〈韓愈‧師說〉

8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司馬光•訓儉示康〉

9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10、鄕人憒憒,憨狀可掬,其市人,有以哉。〈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

 

E、引進比較的對象,相當於口語(現代漢語)的「比」,且有「勝過」之意。例如:

1、季氏富於周公。《論語‧衛靈公

2、有若曰: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4、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禮記•檀弓》

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

6、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7、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FG二法較不常見      力中按:州司臨門,急於星火。〈李密•陳情表〉應屬E類,若將之歸入F類,譯成「(州司急得像星火」,顯然不妙,因其未將急迫狀態表出。

 

《經傳釋詞》:「於(于)」猶「」也。秦策:「君危於累卵王引之曰:言危如累卵(也)。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易(頤)傳:「介于石,其介如石也。」

F、引進比較的對象,用於謂語後,相當於口語的「同」、「和」。例如:

1、子曰:「述而不作,竊比於我老彭。」《論語‧述而》

2、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3,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於逆亂,〈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4、(子房)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蘇軾•留侯論〉

5、使西河之民,疑(擬)女於夫子。《禮記‧檀弓》  

G、表示替、為,相當於口語(現代漢語)的「為」(多用於動詞後)。例如:

1、舜曰:「惟茲臣庶,汝其予治。」《孟子‧萬章上》      

2、齊使管仲平於周《史記•齊世家》                

3、司馬長卿竊貲於卓氏,東方朔割炙細君。《漢書‧揚雄傳

附:「之於

之於」強調主語對人、事物的關係或態度,同時延宕語氣;介詞或謂助詞。例如:

1、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2、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也,亦類也。」《孟子‧公孫丑上》

3、堯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孟子‧萬章下》

4、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知

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孟子‧盡心下》

5、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荀子‧議兵》

6、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戰國策•齊策二》

7、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曹丕‧典論論文〉

 

三、「於」可為連接詞,主要用法有:

A、表承接,因上文而類及之詞。例如:

1、至於犬馬,皆能有養。《論語•為政》

2、孟子曰:「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孟子‧告子上

3、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孟子‧告子上》--※此用法孟子5

 

B、「於是(乎)」表論定前事,同「因此(啊)」;或表繼述前事,同「從此(啊)」。例如:

1、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左傳•隱公十一年》

2、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3、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連橫•台灣通史序〉

4,縱橫上下,鉅細靡遺,而台灣文獻於是乎在。〈連橫•台灣通史序〉

 

自我評量:你能分辨以下諸「於」字用法嗎?

1吾聞出幽谷,遷喬木。《孟子‧滕文公》--※前「從」、後「到」

2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孟子‧梁惠王下

3、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歐陽脩•秋聲賦〉

5、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6、於戲!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袁枚‧祭妹文〉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696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