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因」
2011/09/16 21:29:43瀏覽7131|回應1|推薦2

說「因」

一、本義:甲骨有「因」字,李敬齋以為:「隱也,从大隱於囗上,象形。大、象人偃臥,囗、所因也,亦茵(力中按:茵,蓆子)也。孟子:『隱几而臥』,即因几而臥也,就其上曰因。」  許慎《說文解字》:「因,就也。」段玉裁注曰:為高必因丘陵,為大必就基阯,故因从囗大,就其區域而擴充之也清儒江永主張「因」為「茵」之古文,「象茵褥之形,中象縫線文理。」若據李、江之說,「因」為象形字(力中採之);如依段注,「因」為會意字。

二、「因」可為副詞※此類「因」字,部份學者主張當作連接,主要用法如下:

A、表在時間上兩事相繼發生,相當於口語的「就」、「便」、「於是」、「然後」。例如:

1、起矯命以責(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2感斯人言,是夕始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置草堂。〈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4、見其所著帽:「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蘇軾方山子傳

5、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錢公輔•義田記〉

6、怒曰:「,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7、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8、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9、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歐陽脩•瀧岡阡表〉

附:有時「因遂」、「因乃」連用,皆相當於「於是」。若強行分辨,

a、「因乃」用於原因和結果之間。

湯已伐桀,而恐天下言己為貪也,因乃讓天下於務光。《韓非子‧說林上》 

b、「因遂」用於前後相繼發生的事情之間; 

1.宋人因遂舉兵入趙境,而圍一城焉。《莊子‧逍遙遊》

2.楚服,因返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因遂滅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B詞「因」和連接詞「而」結合,表示兩事相繼、承接,相當於口語的「跟著就」、「於是就」,與現代漢語表示的因果關係不盡相同。

1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曾鞏•墨池記〉

2、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蓋常因而論之。〈方孝孺‧豫讓論

三、「因」可為介詞:

(甲)、表示因為,相當於「由於」,主要用法如下:

1、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2、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

3、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呂氏春秋‧蕩兵

4、今年九月廿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5、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方孝孺•指喻〉

(乙)、引進經由的對象(人),相當於「透過」、「通過」,例如:

1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屈原‧楚辭‧卜居

2魏使人因平原君請從於趙。《戰國策‧趙策

3、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史記‧屈原列傳》

4、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孔子適衛,因嬖臣彌子瑕以見衛夫人,子路不悅。《鹽鐵論‧論儒

6、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因文靜見之可也。〈無名氏•虯髯客傳〉※非杜光庭

7吾因子有所感矣。〈韓愈•送董邵南序〉

(丙)、引進依據的事物(事),相當於「憑著」、「藉著」,例如: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傳‧僖公卅年‧燭之武退秦師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國請伏,弱國請朝。〈賈誼•過秦論〉 

3、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賈誼•過秦論〉

4、巡因一見姓名,其後無不識者。〈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5、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6、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論語‧堯曰‧五美四惡章

(丁)、引進時機(時),表示乘用,相當於「趁著」、「利用」,例如:

1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史記‧項羽本紀

2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左傳‧昭公廿七年》 ※「楚喪」若看成事件,則屬上例。

3、急因天時大利、吏士銳氣,以十二月擊先零羌。《漢書‧趙充國傳

(戊)、引進行動開始的處所、事情的發起,相當於「自」、「從」:

1因愛鼠,不畜貓犬。〈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

2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史記‧管晏列傳

自我評量:你能分辨以下諸「因」字用法嗎?                    

1子曰:「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動詞,親也(親愛)。

2、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論語‧為政※動詞,沿襲。         ※動詞,接連。

3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論語‧先進

4、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政,可謂智乎?《孟子‧離婁上》

5、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楚辭‧卜居

6、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7、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因地制宜

8、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列傳》※動詞,依也(順應)

9、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駱賓王‧討武曌檄〉

10、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蘇軾‧獄中寄子由〉※名詞,因緣。                                   

11命劉姥姥也坐在旁邊。因問他:「這園子好不好?」《紅樓夢‧第40回》

12、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司馬光居洛初夏作     ※「因材施教」、「陳陳相因」、「因循茍且」、「因革損益」;諸語各是何意?

13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趙)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因跪請秦王。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4日晷漸移,(東郭)先生竊念天色向晚,狼復群至,因紿狼曰:「民俗,事疑必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問之,茍謂我當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與偕行。遙望老子杖藜而來,鬚眉皓然,衣冠閑雅,蓋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拜跪啼泣,致辭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問故,曰:「是狼為虞人所窘,求救於我,我實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當死之,欲少延於片時,誓定是於三老。初逢老杏,強我問之,草木無知,幾殺我。次逢老牸,強我問之,禽獸無知,又幾殺我。今逢丈人,豈天之未喪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頓首杖下,俯伏聽命。丈人聞之,欷歔再三。馬中錫中山狼傳

15、武王問於癸度曰:「賀獻不重,身不親於君,左右不足友,不善於群臣,故不欲收穡戶籍而給左右之用,為之有道乎﹖」癸度對曰:「吾國者衢處之國也,遠秸之所通,游客蓄商之所道,財物之所遵。故苟入吾國之粟,因吾國之幣,然後載黃金而出。故君請重重而衡輕輕,運(或作「鉉」)物而相因,則國筴可成,故謹毋失其度,未與民可治。」武王曰:「行事奈何﹖」癸度曰:「金出於汝漢之右衢,珠出於赤野之末光,玉出於禺氏之旁山,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餘里,其涂遠,其至阨,故先王度用於其重,因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故先王善高中下幣,制上下之用,而天下足矣。管子輕重乙 

16燕王好微巧,衛人曰:「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其母猴。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人曰:「客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因逃。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5646696

 回應文章

JIN
2014/03/19 23:38
請問老師,第十六題的因是因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