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也」
2011/04/24 09:59:21瀏覽617|回應0|推薦2

說「也」

一、本義:甲骨文「也」字缺。1.《說文解字》:「也,女陰也。从,象形,亦聲。」廣州稱女陰「也」,荊州則呼為「也巴」,河洛音亦近似2. 據金文,吳善述:「也」字,从古文省,語辭。3.周伯琦《六書正譌》:也,古「匜」字。上像匜之口,中像其體,下像漏斗之底與流注水處。4.吳楚:「古它、也二字通用,即蛇。,下抴而上不伸;,上伸而下亦抴。」凡从,皆有「施布」之義。

力中按:「虫」字,像蛇「下抴而上不伸」之形;「也」、「它」二字,皆像蛇「上伸而下亦抴」之形。《說文》:「也,亦聲。」然「ㄟ」音ㄧˊ,是以,「也」字古音ㄧˊ;匜,从从ㄈ,形聲字,故其音亦作ㄧˊ。而「虛與委蛇」一語中,蛇音讀ㄧˊ,此「它」、「也」二字通用之證。又,「拖」右下「也」,音ㄊㄨㄛ,是「它」、「也」二字通用之另證。《說文解字》釋「也」或誤。吳楚之說可採。「也」本義,不用。 

二、「也」可以是副詞,同「亦」。例如:

1、心知伏櫪無千里,縱有王良也合休。〈陸游•史院晚出〉

2、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蘇軾•定風波〉 

三、語氣助詞 的「也」:

除了上述副詞(※下舉(甲)之A例,有學者視為嘆詞;本文不採),再扣除少數的名詞(也,蒙古姓氏;明有瓦剌首領也先入侵),漢語「也」字,主要作語氣助詞用。其用法有如下幾種:

(甲)、「也」可為表疑問的語氣助詞,同「耶」、「邪」;白話可譯為「呢」、「啊」。例如:

A、子貢曰:「…(夫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知之何其可及也?」《論語‧子張》

B、孟孫問孝於我※夫子,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論語‧為政》

C、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論語‧雍也》

D、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下》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離婁上》 

(乙)、「也」可為停頓的語氣助詞 

A「也」位於主語或副詞後,口語相當「啊」、「呢」。例如:

    a、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論    語‧公冶長》

b、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    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衛靈公》

c、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使無訟乎!」《論語‧顏淵》

d(顏回)不幸短命死矣,今則亡,未聞有好學者也。《論語‧雍也》 

B「也」可位於作狀語的主謂短語或介賓短語後,使文句稍停頓,即引出下文。例如:

a、夫子之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b、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孟子‧    梁惠王上》]

c、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孟子‧盡 心上》

d、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莊子‧逍遙    遊》 列舉事端時,「也」字可為表停頓的語氣助詞。例如:

C列舉事端時,「也」字可為表停頓的語氣助詞。例如:

a、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禮記‧中庸‧至誠無息章》

b、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禮記‧中庸‧哀公問政章》

c、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公孫丑上》

d、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 

(丙)、「也」可為表命令、警惕、判斷、解釋的語氣助詞。例如: 

A、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詩經‧小雅‧巷伯》

B、子曰:「(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

C、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D、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潛‧桃花源記〉

E、道也者,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章》

F、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離婁上》

G、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H、今所謂慧空禪院者,之廬冢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I、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J、亞父者,范增也。《史記‧項羽本紀》 

(丁)、「也」可為表決定、總結上文的語末語氣助詞。例如: 

A、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論語‧學而》

B、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C、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D、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孟子•離婁上》

E、……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知言養氣章》

F、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公孫丑上》

G、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H、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自我評量: 

※宰我問曰       仁者雖告之曰       井有仁焉       其從之也    子曰       何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    可欺也    不可罔也        〜〜《論語‧雍也》 

1請將適當的標點符號填入上述各「也」字後的橫線上。

2以上「也」字各是何義?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513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