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業務員之死_20070326
2007/03/26 12:23:54瀏覽4602|回應1|推薦1

在講"保險業務員/保險經紀人(保代)之死"之前,有幾個情形要描述給各位看看。

[楔子一]
有關保險業務員/保險經紀人(保代)的新聞有二大類,一種是報導事實,另一種為衝刺業績。

報導事實的,保險發展中心資料庫記錄全台人壽保險業務員的總數由 2002 年的約 25 萬人降到 2005 年的約 20 萬人,這是一例,某某保險公司將業務部門全數裁員的新聞也是一例。事實說明,業務人員逐年減少,基本上反映的是,實質的業務需求並不需要這麼多業務員。

為衝刺業績的,某某保險公司大舉增員的新聞是一例,特別是在每年畢業潮前夕,打著年輕高薪、主管培訓名義所發的新聞。實際真的如此嗎?國泰人壽這間公司夠大、形象也夠好,是吧!它在 94 年度的業務員「第 13 個月定著率」只有 43.2%,意思是,年初進來的人,在隔年年初有將近六成的人都"離職怠工"了 。為什麼?

[楔子二]
台灣現約 2400 萬人,保發中心統計全台業務員在 2005 年約 20 萬人。

換算下來,一個業務員平均服務 24000000 / 200000 = 120 人。

想一下,你的業務員一年花多少時間在你身上?一年下來只服務 120 個人,卻能有百萬年薪,要如何達成?保險公司強調 MDRT (年收入百萬) 這件事,對誰有利?


[正題]

台灣的保險環境有一個不正常的生態 -- 花了大錢卻不足以提供優良的保障!保險公司教育業務員透過他的人脈賣高保費的產品,卻未強制要求業務員也要同時照顧到客戶的風險需求。

針對 30 歲男子有 300 萬壽險需求,賣終身險首年抽傭大概是賣定期險的十倍。如果要年收入破百萬,假設專賣終身險的業務員只要有 40 個這種需求的客戶即可,而專賣定期險的業務員卻要找到 400 個!

專賣定期險的業務員,即使有辦法達到平均 120 個客戶,年收入也不過 30 萬,合月薪約 2 萬 5 千(佔業務員極大成本的油料錢和電話費大概就要用掉其中的 5000 元以上)。

如果要賺多的話,就要賣給消費者貴貴的儲蓄險、終身險、投資型保單,偏偏我推廣的是會讓業務員餓肚子的"便宜又實用"的定期險。

這樣知道為什麼多數業務員都喜歡直接賣終身險、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了吧!因為不賣活不下去,這也是整體業務員平均職業生命不長的原因。^^|||

從上面來看,業務員/保代之死,死於二種原因,一種是賣不出高傭金的產品,另一種是沒有足夠的客戶讓他賣低傭金的產品。

所以,大家要珍惜真正會為客戶風險需求著想的業務員,支持他們去改變保險販售生態。因為你對這類業務員的實質支持,讓他們能夠生存,而他們的生存,又能間接幫助你的親朋好友得到較佳的風險需求照顧,這樣才是好的正向循環。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840084

 回應文章

菜鳥業務員
我也贊成保險業務員要賣定期險
2008/02/22 01:15

我也贊成保險業務員要賣定期險, 原因, 其他高佣金的險種, 雖然第一年佣金很高, 但只有第一年高, 後面就都很低了, 會賣這種險的業務員, 如果不是被第一年的高佣金衝昏頭, 就是沒有成本概念, 賺了第一年, 卻要服務一輩子!

反觀賣定期險的, 雖然看起來佣金少少的, 但是只要保戶肯續約, 之後每一年抽的佣金成數都一樣, 而且定期險還可能每年價格都調漲, 抽的佣當然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只要簽到一件優質保單, 就可以確認後面好幾年幾乎都賺一樣的錢了!

所以真的要賺錢的業務員呀!你要真的看清楚, 不要自己賣長期險, 作了虧本生意還不知道。還有, 賣定期險有個額外優點, 就是客戶如果對保單感冒, 你只要隔年幫他換一家就好了, 客戶如果對你感冒, 你就跟他講, 明年別保了, 你也就不用服務他了, 可說是好處多多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8-02-22 15:30 回覆:

每種業務模式都有它特定的消費族群(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看過賣終身型商品也服務很成功、保障也做得很足的例子 ^^),業務要賣什麼商品,這我不便置評。

只是,我覺得既然要談保障這種東西,起碼要能消費者得到充分的風險評估,而不是片面行銷,置其風險於不顧。商品選擇與風險保障,我會偏向後者的強調(因為這種年代,身為家庭經濟來源者買個 100 萬壽險對一個家庭實在沒啥好用 ^^|||)。

只要有資訊不對稱的地方,都會有弱勢的一方,在保險這塊,多數消費者是弱勢。所以,這個 blog 想做的,就是提供一個管道,用比較淺顯的說明,讓有需要的人瞭解相關知識,儘量在資訊對稱的狀況下做決定。

至於消費者如何抉擇,那是他們該對自己負責的部分。希望每個人都能想到保障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