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保障、保費與人性的矛盾_20070516
2007/05/16 23:04:16瀏覽2994|回應2|推薦0

很多人花時間在比較保費差異,比價到最後,往往忘了保障才是我們最要考量的重點。

除了投資報酬率,我們跳出來看一些事:

以壽險來看,如果風險需求能被滿足,20 年期定期險與一年期的定期險的選擇真的會差很多呢?還是純粹是 kimozi 的問題?

例,30 歲男子、500 萬保障需求,某甲買 20 年定期壽險的保費約一年 15000,某乙買一年期定期壽險的保費約 9500 元。一旦第一年出事理賠,某甲扣除原本的保費,實際"賺"了 498.5 萬,某乙扣除原本保費,實際"賺"了 499.05 萬。各位覺得,同樣可以得到 500 萬的理賠"收益",費用卻只有區區 5500、換算成一個月不到 500 元的差異。既然我們是為當下風險考量,各位問問自己真的都是超低薪資嗎?低到會計較那 500 元嗎?它是真的差很多呢?還是純粹是 kimozi 的問題?

承上例,第廿年時,某甲的保費還是約一年 15000,某乙的保費已增加到約 3 萬 8 千元。一旦第廿年出事理賠,某甲扣除原本的保費,實際"賺"了 498.5 萬,某乙扣除原本保費,實際"賺"了 496.2 萬。各位覺得,同樣可以得到 500 萬的理賠,區區 2 萬 3 千的費用差異,它是真的差很多呢?還是純粹是 kimozi 的問題?

各位覺得第一年時,費用平準型比一年期計費型多花 5500 是不划算的話,有沒有想過第廿年後,一年期計費型反而比費用平準型多花 2 萬 3 千也是不划算?前面連 5500 都會計較的人,後面會不會因為那 2 萬 3 的差異而放棄這張一年期計費型保單?

如果要拿未來賺更多可以不計較後面費用較高的片面講法,那是否也要顧慮到未來只能支出更少的人(ex.生小孩、房貸)的立場呢?

如果他十幾年後覺得一年期保費超過 15000 嫌費用高棄保卻又發生事故時,這 500 萬的風險缺口是 kimozi 問題,還是家庭的災難?

上述考量,要算數字要比價錢都很容易,但,那又如何?你算出最佳解時,會長期徹底執行還是半途而廢?這是人性的脆弱面,不是單單數字計算能解決的。

上例若改買終身壽險的保費是一年 13 萬左右。重點是,如果你針對一般家庭,去 argue 13 萬和 9 千 5 的差異對家庭支出的影響性,我會覺得合理。可是,去 argue 15000 與 9500 的差異???

過與不及……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964269

 回應文章

Gary Y. C. LI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意你的話,預定利率跟風險無關
2007/05/23 03:05

但是,預定利率會影響投保的成本。

所以理想的情況,是在低利率時期,買一年期但保証續保的定期險。等將來高利率時,再轉買長年期的定期險或終身壽險。這樣在同樣的保障下,應可降低投保的成本。

不過,這只是純理想啦! 實務上很少有壽險業務員會這樣幫客戶規劃,因為佣金太少了。

所以只要他能站在保障的出發點來規劃,不管是長年期的保單或是終身壽險,我都會給他鼓鼓掌。


Gary Y.C. LIN ^_^

Gary Y. C. LI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會參考利率來作決定
2007/05/18 02:59

如果是十幾年前利率很高的年代,我會選二十年期的定期險。

但現在的利率一真很低,相對的保費也較貴,故我偏好一年期的定期險。

不過好像沒有人要賣我一年期的就是了,我想買也不知道去那兒買。哈哈!!


Gary Y.C. LIN ^_^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8-04-08 23:58 回覆:
有啊…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05/18 12:11

這我是沒意見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只是提出使用者對費用支出上的觀點是否前後一致。這種東西不過就是先付、後付的選擇而已。但只要有風險需求,就得正視保障這件事。^^

如果保額需求不是固定,而是每年遞減的,那就買遞減式的定期壽險,費用更便宜,消費者也不需要每隔幾年就要去做調降保額的動作,也更方便。

一年期定期壽險,台銀人壽(原中央人壽)現在有,我沒買過,你可以去瞭解,有心得的話,歡迎留言給大家參考。^^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8-04-08 23:58 回覆:
風險需求才是關鍵,預定利率不會改變風險存在與否。
回覆此篇 刪除 2007/05/18 12:24

至於,預定利率這件事,我倒不會用這個角度去考量。我們的風險需求不會因為預定利率高低而改變。

以一般家庭的狀況考量,初期有房貸需求,二、三十年後有小孩上大學、研究所的需求,為了規避這些風險而產生的費用是不會因為預定利率改變而消失的。以原文二十年期定期壽險與一年期定期壽險為例,後者現在一年少花 5500 元,未來一年卻要多花 2 萬 3 千元,這跟預定利率高低是不相關的,唯一相關的是風險的存在與否,有風險需求就去準備,沒有風險需求根本不需要花這些錢。

另舉一例,如果保障需求只發生在工作那二、三十年,那就不需要為 80、90 歲的時候做風險準備,這樣終身險的實用性就不高。但如果這個消費者是有錢人,他有節稅需求的話,那終身險對他就是個節稅選擇(請參閱「節稅原理淺說-序_20070406」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kerrier&f_ART_ID=874520)

重點是,消費者的資金運用怎麼安排,應該是取決於風險的規避。當保障不足而風險卻發生時,不管你保險費用花得多、花得少,都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