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型保單 7月急凍--散戶心態反映市場循環_20080820
2008/08/20 09:39:18瀏覽2601|回應1|推薦5

[新聞]

投資型保單 7月急凍
 
‧聯合理財網 2008/08/19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買氣急凍,根據最新統計,壽險業7月賣出的投資型保單新契約僅88.9億元,除了跌破百億元關卡,銷售量更只有今年1月的八分之一。

受到全球投資市場氣氛低迷衝擊,今年初以來,連結基金的投資型保單銷售一路下滑,壽險業改以澳元、紐元連動債銜接,一度為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創造佳績,也成為今年上半年惟一熱賣的保單。不過,隨著新台幣匯價走強,外幣連動債投資型保單不再吃香,6、7月間壽險公司都陷入沒保單可賣的窘境。壽險公會統計,今年第二季以來,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一路下滑,4月達858億元,5月降至731億元,6月進一步降至676億元,7月則跌到649億元。其中衰退最多的就是投資型保單,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455億元,5、6月也持續減少,7月更較6月減少了134億元至88.9億元。

國內幾家大型壽險公司7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都不到10億元,國泰人壽為7.8億元、富邦5.6億元、南山9.4億元,新光人壽更只賣出7,000萬元左右;僅有「投資型保單專賣店」之稱的安聯人壽還賣出19億多元。

投資型保單市場接受度轉差,連帶影響壽險公司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排行,國壽以154.8億元穩坐冠軍寶座,富邦人壽以100億元居次,第三至第五名分別為中壽、遠雄、台銀人壽,新光、南山分別為第六和第八名。業者說,主管機關對投資型保單銷售規定愈來愈嚴格,加上市場氣氛不佳,投資型保單銷售情況恐怕很難在一時間好轉。

【2008/08/19 經濟日報】
 

[看法]

為免爭議,這裡先設一個前提,就是預定要買投資型保單的人都是「需要保障、認同前置費用、又善用標的轉換」的消費者(所以,要爭論投資型保單好不好的,請掛免戰牌,有人用的好就祝福他們)。

這裡談的是投資心態與商品運用時機。

以初期資金效益而言,前幾年股市大好,投型型保單熱賣,但保費幾乎被前置費用吃光了,表面上報酬率風光,裡子卻無多少實質獲益。更早買的,剛好碰到前置費用好不容易扣完,保費進場投資了,卻遇到股市大跌,高點套住更無奈。

現在全球股市跌二、三成者眾,腰斬有之,投資人哀嚎遍野。近一年進場的,保費拿去扣前置費用就不用進市場看著績效慘跌。等過二年,景氣有幸回春(註),前置費用也扣得差不多,保費可大額進入投資市場撿便宜貨,那不是挺好的嗎?偏偏現在看到的是銷售急凍,多諷刺!

既然投資型保單避不了投資這個項目,抓市場位置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在一個好好的時機可以避開前置費用不利之處,讓想利用投資型保單切入投資的人可以好好利用,投資型保單銷售市場反而冷掉了。

景氣循環是經濟學的課題,市場投資卻是心理學的課題。有時候,拿「散戶投資心理學」的觀察來做對照組是真的蠻好用的。^^|||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另文參考:「群眾意念是標準的投資反指標_20080329


註:以歷史經驗,空頭能走三年算是比較長的了。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2145527

 回應文章

davidforst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散戶指標
2009/02/18 12:01
經濟之眼》投資型保單急凍

投資型保單去年1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逾700億元,占所有保單七成以上;但金融海嘯導致全球資產價格劇跌,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增值魅力不再,今年1月時新契約保費收入只剩下30億元。

資料來源:壽險公司

【2009/02/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davidforster(kerrier) 於 2009-02-18 12:19 回覆:
資料來源:經濟之眼》投資型保單急凍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7424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