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6 03:11:23瀏覽2411|回應2|推薦8 | |
[新聞一] 惠譽:全球次貸虧損 逾八成認列 柏南克在芝加哥的銀行業會議上說:「我強烈呼籲金融機構繼續積極籌集資本,不僅對穩定整體經濟有幫助,也有助業者在金融市場和經濟情勢改善後,掌握新的獲利機會。」柏南克重申,監管當局將加強要求金融機構的資訊揭露,以增進透明度和提振市場紀律。 據惠譽預估,規模1.4兆美元的次級房貸市場共損失約4,000億美元,其中半數發生在銀行與券商,其餘損失由融資擔保機構、保險業者、資產管理公司與避險基金承擔。 截至本月,全球銀行認列次級住宅抵押貸款證券(RMBS),以及資產擔保證券類抵押債權憑證(ABS CDO)的資產減值,達到1,650億美元,其中六成集中在花旗、美林、瑞銀與德國工業銀行(IKB)。 惠譽的報告指出,由於銀行已揭露大部分損失,未來ABS-CDO與RMBS對評等的影響可能很小。 就個別地區而言,歐洲與美國各損失770億美元,亞洲僅100億美元。 若按ABX或TABX等次級抵押貸款指數反映的市價估算,次貸相關證券損失約5,500億美元,但這種方式受許多非信用因素影響,未反映真正估計,因此惠譽估算損失應在4,000億美元。 惠譽的看法呼應標準普爾3月13日提出的報告,標普說全球金融界認列的RMBS與ABS-CDO相關資產減值,可能達到2,850億美元。標普認為,次級房貸的ABS資產減值「應該已超過(總損失)的一半」。 但另有分析師警告,雖然市場已度過次貸風暴最險惡的時期,但隨著信用危機的後續效應浮現,銀行可能遭逢新的挑戰。 摩根士丹利信用策略師甚至估計,歐美22家主要銀行與經紀商,往後可能再認列900億至1,800億美元的資產減值。 倫敦德利佳華證券(Dresd-ner Kleinwort)財務信用分析師麥爾說:「這類資產的損益結算應已過了高峰期,但第二季不會完全結束,有些金融機構甚至會公布更高的損失。」 【2008/05/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廣角鏡》印尼燃油 大漲30% 【2008/05/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次貸泡沫爆到現在約莫一年,在歐美央行力挺下,全球股市似乎站穩在區間遊走,接下來怎麼看?股市走勢是重新往上發展,抑或只是反彈逃命波結束?下結論前,我們先觀察還有什麼市場仍在灶上熱著?原物料市場,是吧! 原物料價格的上揚對各國的國力與民間經濟而言,是一種負向力量。何解?我們將一個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簡單拆成幾個過程: (上游/始端) 原物料 → 半成品 → 成品 → 盤商/通路 → 消費者(下游/終端) 任一個箭頭的右端都是箭頭左端的買方(ex. 成品製造商的買方是右端的通路/盤商),交易之所以可以成立,是因為箭頭二端可接受的價格空間有所重疊。一旦二者的價格區間因某些狀況被拉開時,成交量便會降低 -- 沒有生意可做,那就表示箭頭左端的人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了。 對左端的賣方而言,為了生存便得提高競爭力,最快的方法就是降低生產成本 -- 此即勞力密集性產業不斷由已開發國家往未開發國家移動的主因(勞工薪資比可差到十倍以上)。知識經濟全球化與網際網路普及後,技術白領也隨之移動。 回到商品流通的議題,景氣正向發展的情況是,消費力成長速度大於價格成長速度,所有人皆享受通貨膨脹的好處。反之,將受通膨之苦(ex. 新聞二裡的印尼)。弔詭的是,消費力與價格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只要某個環節脫序,便意謂著整個結構解離的風險。因為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除了擁有消費者的身份外,同時也依附於某一箭頭的左端(ex. 某公司的職員),因此消費實力的衰減,同時預告著每個上游的衰退(註1)。 再以次貸風暴為例,這些屋主的收支平衡狀況算是受景氣變動影響較深的族群,現因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這些人寧可犧牲原本繳出去的錢,拒絕(or 無能力)繼續揹房貸,銀行股東與買次貸債券的人,則蒙受因房價下挫產生的本金損失。這是景氣發展脫序裡的其中一個開端(造成投資人數千億美金的折損,註2)。 如果我們將價格區隔成五塊來看,並以「成交價」為中心來定義幾種現象: 賣方成本 -- 賣方可接受買價區間 -- 成交價 -- 買方可接受賣價區間 -- 買方收入 當「買方收入」增加時,將使所有區間往更高價格移動,這裡稱為「向右擴張」。 當「買方收入」減少時,將使所有區間往更低價格移動,這裡稱為「向中心緊縮」。 當「賣方成本」減少時,將使所有區間往更低價格移動,這裡稱為「向左擴張」。 當「賣方成本」增加時,將使所有區間往更高價格移動,這裡稱為「向中心緊縮」。 則,擴張造成利差,有助商業流通,當左右二端同向或反向發展時,無事。但左右二端對向發展時,那可不妙。以實例來講,次貸風暴意謂著買方「向中心緊縮」,而原物料飆價格漲也意謂著賣方「向中心緊縮」,這種對向發展將會夾殺商品可成交價格區間。一旦夾死了,消費行為消失(i.e. 有行無市),原物料價格將無以為繼 -- 在全盤皆墨的情況下,股市能怎麼表現? 股市是商業流通的縮影,所以,股市走勢是重新往上發展,抑或只是反彈逃命波結束?就讓原物料來告訴我們吧!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註1: 某領域的工作者同時是另一領域的消費者(ex. 某汽車業務員是某量販店的常客),一旦這個業務員失業,消費力縮減,那該量販店的收入也會減少,業績不好,該店員工薪資條件自然停滯甚至會減薪或裁員,這又會影響汽車業務員與量販店員工常去消費的那家電影院,……。 註2: 少數人仍可從中獲益。例,中介商的傭金與發行次貸的銀行高層所獲得的超級紅利。 後記_20090307: 現在回頭來看,不巧,還真的是風暴了…。^^||| (資料來源:高盛能源指數與高盛商品指數的線圖來自 http://stockcharts.com/)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