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30 12:15:40瀏覽4355|回應2|推薦6 | |
在全球股市向下修正超過二成以後講這個,請原諒我的直言。 二年前,我提到「建議退出股票型市場,注意美國停止升息一年後要轉進已開發國家公債」時,幾乎大部分的散戶和新聞還沈醉於股市頻創新高。那表示做這個動作的人有少賺嗎?各位可以自行檢視這二年仍投身股市者,自己整體的投資結果有多少獲利?如果能在最後一刻脫身的,那我們要恭喜他,因為魚尾行情都吃得到,不是非常幸運,就是非常厲害。 這陣子,當新聞開始談搶進公債時,我在去年年中就跟少數較熟的人講已開發國家公債要進場。各位可以查查半年的時差(2007 年年中 v.s. now),公債型基金的報酬率差了多少?與股票型基金對比又是多少? 現在(股市下修超過二成),理財相關網站或論壇,一大票的人在問如何處理虧損部位、討論降低股市資金比例、心態要如何保守時,我在跟別人講要準備佈局(請參閱「救股災 美降息3碼--長線投資者見獵心喜_20080123」)。 講這些,並不是要誇耀(看空後市這種"烏鴉嘴"沒什麼好得意的),因為我不是精算師,我也沒有對市場眾多數字有多深的研究,我在金融專業上,更沒有什麼傲人的學經歷(我學理工的,以前只是個在科學園區寫程式、帶人做計劃的工作者)。只是,單單對群眾心理動向的觀察,就幫我順利渡過多次股災。 群眾心理為何這麼好用?讓我舉其中一個例子,為了維護當事人,恕我稍稍修改故事情節。 在某個論壇,有某文章大受群眾歡迎,其論點是在抨擊金融投資市場根本是個坑殺散戶的地方,文章內容揭露了金融市場許多人事物的黑暗面與下流勾當,並重言散戶根本不該參與以免遭殃。這些坑殺散戶的不入流行為,即使在檯面上無法求證,我也相信他講的幾乎都會是事實(因為他這部分講的真的非常好)。 除了揭露秘辛外,會讓大眾非常認同的另一個原因是,該論點刊出的時間點 -- 西元 2002 年下半年。 西元 2002 年是什麼時間點?我們往前推一點,西元 2000 年的「網路泡沫」,股市狂跌讓多數投資人的資產嚴重縮水(ex. 美國小型股那斯達克指數從 5500 點崩盤到 1200 才止跌回升)。 所以,在 2002 年,投資人還處於傷亡慘重、企圖休養生息時,有人爆料金融投資市場坑殺散戶的論點,自然而然激起散戶群的"普世認同"(知道自己是怎麼被坑的)。 只是,從出現唾棄市場的"普世認同"後,市場走了一段五年的多頭!(那篇鼓勵大家不要投資的文章則消音了好幾年。) 現在,市場又因次貸風暴,再次遭到無情的打擊時,而這篇文章又再次現世。「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試問:各位以為市場現在是多是空? 其實,上述的問題是有陷阱的!讀者可能因此有下列幾種答案: 一、有些人會誤以為那篇文章是個反指標,只要那種文章出現就表示市場要走多頭。 二、有些人認為"沒錯!重新推文給散戶看是對的,這個次貸風暴再次印證市場是很黑暗的,根本不該進去投資…"。 上面的推論並沒有直指問題核心。不管任何市場,同一個時間點,同時都有人看多/空,也同時都有人因多/空得利。 實際上,那篇爆料文章只是一種顯示劑,是拿來測試群眾反應用的。 在一片大好的市場,那篇文章如果沒啥群眾回響的話,表示群眾目前仍處於投資熱潮。這時,人欲我予,慢慢將手上部位了結、退出觀望。 在哀鴻片野的市場,那篇文章如果激起廣大回響的話,表示投資失利中箭落馬者眾。這時,人棄我取,進市場撿便宜,等待下一波投資熱潮將自己手上部位拱上去。 用數學來表示,市場現在的數字是靜態的一個點,但每天每天的變化是一條線,二點之間除以時間就可以得到速度(i.e. 市場走勢 or 均線…)。然後,速度變化隨景氣與市場熱度而有不同,然後就可以觀察到加速度(ex. 人氣 or 均線的斜率)的變化。 上面引述的案例裡,提到的是速度這個層面的探討(ex. 進場點不同,命運差很多),而這篇筆記則是藉由散戶投資人對速度這個層次的反應(ex. 點閱數、留言看法…),從加速度這個層面去評估市場狀態。 然後,我們可以從這些氣氛去評估自己大約處在市場的什麼位置。這有助於我們在策略訂定時,做出更安全的資金配置,避免虧損急速且大額出現。
當然,這些都是過往績效,不表示未來會一樣順利。但不管在空頭或多頭,起碼我都能從中獲利並活下來。 這篇筆記,我想表達的是,我們看市場除了看已成為歷史的指標外,最好也能多觀察群眾對指標的反應,那是推動市場變化很重要的驅力。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照理,我不該多嘴把這些觀察心得講出來,因為根據投資市場的「測不準原理」,這個觀念的放大,勢必影響它的效用。只是,我也深信投資市場的「20/80 原則」,全世界永遠會有 80% 的散戶無法瞭解我想表達的觀念,我一樣可以從中獲利。所以,給華文讀者看懂這篇也沒差,反正我又不買台股基金。^^)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