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商壽險搶人大戰 開打--畢業潮又快到了_20080226
2008/02/26 17:21:42瀏覽2185|回應0|推薦8

[新聞]

外商壽險搶人大戰 開打

外商壽險公司年後展開搶人大戰,人力需求上看萬人。壽險公司為求業務發展,每年的業務員徵員計畫都被視為重要營運指標,ING安泰、保誠、紐約等外商壽險公司紛紛喊出新年度徵員目標。

面對金融服務業多元通路的競爭,ING安泰人壽總經理韋立俊強調,能持續贏得客戶心的關鍵在「人才」,從徵才、選才到育才,ING安泰以系統化的方式提升業務員專業能力,希望壽險業務員能成為客戶的「主要顧問」。

ING安泰人壽因前一、二年調整兼職業務員人力,目前業務員約8,800人,預計今年再徵員2,400人,扣除自然脫落後,預計年底可達9,200人。

為提升新進業務員的戰力,ING安泰人壽近期斥資1億元引進新業務員訓練系統「業務員銷售骨幹系統(Agent Backbone Selling System)」,將增員選才經驗系統化,採用國際選才標準,選擇適合的人才。

ING安泰人壽執行副總林順才說,透過新系統招聘的新人,2007 年每月平均新契約保費收入較2006年成長近三成。

截至去年底,三商美邦人壽業務員已達1.58萬人,內部預計年今年底挑戰1.8萬人目標;英國保誠人壽業務員亦逾萬人,今年將繼續再接再勵推動「新秀培訓計畫」及「一千大企業招募計畫」,希望可為公司增加6,000名新血,預計2008年底業務員規模維持在1萬人至1.2萬人。宏利人壽目前壽險業務員約1,600餘人,初步計劃年底擴增至1,800人。

國際紐約人壽目前業務員約500餘人,業務長江明彥指出,2008 年業務目標是年繳化保費從去年的12億元提高至14億元,再新增500名業務人員,2008年底可望達700人目標。

在增員策略上,江明彥喊出「一人增一員」的方式,除原本的「同業招募專案」,及招募無壽險業經驗新人的「新人招募專案」外,今年也會藉由校園徵才及軍中徵才來帶動增員氣氛,同時也會推出多項獎勵辦法,鼓勵壽險務業員一起推薦新人。

【2008/02/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看法]

這篇筆記主要是提供給即將進入社會的畢業生參考。

這種新聞每年都會出來,每次都是在應屆畢業前幾個月發佈,算是例行公事了。^^

相信很多曾經是社會新鮮人的,都聽過當壽險業務員有 MDRT 百萬年薪(註)、不用專業只要有心、增員發展組織…,很多講法和模式和直銷業雷同。這對剛畢業又沒有實務專業的人,可以收入豐厚又能打扮光鮮亮麗,他們很難不動心。

至於這些增員廣告和實際結果有何差異?每年大量召募的新人之後會如何?下表列了幾家公司的資料,我們可以從各家「資訊公開」裡的「定著率」指標來觀察,比例愈低的,表示該公司業務員的淘汰率愈高,也就是講這個指標可以反映出這家公司業務員的"良率"概況。

「業務員第 13 個月定著率」:

 國泰台灣保德信南山宏泰全球遠雄三商新光國華中國
94 年度43.20%45.71%68.00%62.00%46.08%50.00%46.00%47.70%35.32%31.70%54.61%
95 年度40.40%44.35%74.00%59.00%57.89%51.01%52.00%53.00%36.99%35.34%64.00%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 =  當年度登錄業務員迄第13個月仍在職且舉績一件以上人數 / 當年度登錄業務員總數)

從這個指標裡,我們可以知道,壽險公司增員的大動作和你未來在保險公司的存活能力無絕對關係。定著率愈低的,表示該公司營運一定在愈多環節出問題,才會讓人員折損率這麼高。

對差勁一點的保險公司而言,它可以不管你是否做得下去,因為它要的是新人的人脈,當你無法從舊有人脈繼續開拓業務時,它就再找一批新人來用,反正只要形象廣告做得好,它可以用其他條件(ex. 財力、公關、…)來影響消費者對它的印象。而做不下去的業務員,請另謀高就…。^^|||

對即將投入職場的人,你會怎麼選公司?能夠留住人的公司,在制度上相對是比較健全的(ex. 台積 v.s. 聯電),是吧!對欲投入保險業務的人,該考量的點也是一樣。

失去一個業務員,對保險公司與其保戶而言,幾乎無甚影響。但對於業務員本身,卻是一個極大的改變(i.e. 失業)。所以,對有心加入保險業的人,什麼樣的公司才是你能長久發展的,這個指標可以提供各位一個參考。

註:

我個人對 MDRT 這個指標不太認同。這個指標只能顯示業務員的業務能力,與對客戶在保障需求上的滿足沒有絕對關係。

補充:

其實我覺得單單「業務員第 13 個月定著率」這個指標還不夠,應該再加上「業務員第 25 個月定著率」,經過二年觀察會更可靠。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164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