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誠品打造旗艦店 協商延票結帳--是福是禍?_20051031
2008/01/25 17:48:50瀏覽1491|回應0|推薦10

[新聞]

誠品打造旗艦店 協商延票結帳

■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預計12月開幕的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初估首批進貨金額高達2億元。誠品書店近期積極與出版社及經銷商協商更改結帳方式,從原本三個月票期延長到半年以上,希望出版業者能以「共襄盛舉」的心情支持誠品的壯舉,但目前協商還沒有獲得所有供應商的同意。

誠品書店信義店有2,500坪,展售100萬冊書籍,開幕後將是台灣甚至亞洲地區最大的書店,也是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的夢想之一。

「信義店的空間這麼大,需要的書量與書種更多,因此與出版社或經銷商協商調整結帳方式,是必須要做的。」誠品執行副總經理廖美立說。這一說法也證實誠品書店正在與上游供應商協調改變現有結帳條件。

誠品書店銷售量約占全市場的15%左右,相當具有指標性,因此各出版社在推出新書的時候,都希望能在誠品書店銷售,這也是誠品書店與供應商談判改變結長票期的籌碼之一。

據了解,剛開始誠品書店提出首批進貨不結帳,但上游供應商反彈大,因此改為把票期延到半年或一年。廖美立說,這次的調整純粹為了信義大店,目前的協商方向確是以延長票期為主。

目前誠品書店與供應商結帳採月結方式,每個月都將帳款結清,帳面上歸零。結帳後開票期是三個月,每個月誠品仍可無條件退貨給經銷商或出版社。

誠品目前希望把月結的開票期延長到半年以上,票期延長對大型出版社來說壓力可能較小,書籍經銷商卻相對要面臨比較大的資金周轉壓力。而且一個經銷商必須面對許多不同出版社和書店,如果每家的結帳條件又不同,經銷商的作業流程將更複雜,帳務也會因此不清楚。

先前,外界傳聞誠品書店要藉著信義店開幕順勢推動另一新的「銷轉結」結帳方式,不過,廖美立否認。她說,要等到ERP系統上手穩定,以及第二階段B2B的線上交易上線後,才有可能推動「銷轉結」的結帳方式,絕不是現在。

所謂的「銷轉結」結帳方式,有點類似寄賣,也就是書籍賣出去後才結帳,而不是每月按進貨金額月結。

誠品書店公關副理李玉華強調,在變更結帳方式這件事情上,誠品的態度並不是強迫的,而是希望出版社或經銷商能夠一起成就這家史無前例的大店。超大書店的開幕可以把台灣出版業推向更大的市場,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利多。

【2005/10/29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看法]

(Kantie’s Economic Note) 誠品打造旗艦店 協商延票結帳_20051031

Hi guys,
知道誠品書店的人,應該都對它的經營質感讚賞有加。不論是它的書店裝潢,或它既深且廣的選書範疇、藝品的多層次性,都讓人驚豔不已。這樣的書店是值得被推廣的,我覺得人文氣息在這種環境下,扎下的根才夠實。

就我的認知,誠品走的是分眾路線,不像其他書店有明顯的量販風格,這也是它當初做出的市場區隔之一。現在看到它的信義旗艦店計畫(參見下面新聞),不禁讓我開始擔心它的未來…。

怎麼說呢?理由很簡單,其一,市場太小,玩不起展書百萬這種格局的棋,其二,它跨到其他書店/書商的地盤(ex.金流),勢必遭人反制。誠品也是連續虧了有十年,直到這二年才開始有盈餘,之前的元氣還沒完全回復,現在卻又急著打更大的仗。拉長戰線是伴隨高風險的,景氣好可能還撐得過去,但景氣一旦不如預期,那它的營運可能就會出現危機。

它現在想把票期延到半年或一年,甚至做到類似寄賣的「銷轉結」結帳方式。若單從這方面著手,我覺得都不足以攤平它信義店的營運成本。以前景氣好,股東可以忍受長年虧損,但台灣景氣近幾年每下愈況,隨著多數人平均購買力年年下降,股東成本回收會愈加困難!

不過,說危機也是轉機。一旦「銷轉結」結帳方式推成,援引至它將近50家分店,積存在書商那邊的資金壓力將大幅減低。只是,書商是否配合,也要視景氣狀況決定。

這二年將是觀察期,若熬不過的話,誠品預計最快明、後年會出現財務危機…

嗯…寫這篇筆記的目的是什麼呢?除了讓各位瞭解我從外部判斷一家公司的方法外,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誠品。它真的是家好公司!^^

後記:

這篇是被朋友翻出來的筆記,94 年寫的,我都忘了有這事兒了…。謝謝 kevin。^^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rrier&aid=156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