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沒有改變現在
2023/07/12 08:55:09瀏覽43|回應0|推薦3

喜歡研究古人行事風格與智慧,再以古人對照當今,發現心性優質部份流傳不多,傷天害理自私自利有增無減,並無因時代進步文明使心性更開闊陽光,反而越文明心性更陰沉。

 

孫臏與龐涓是同門師兄弟師承鬼谷子,孫臏為人正直重義氣,龐涓自私奸巧小聰明,孫臏才能智慧皆優於龐涓,龐涓先下山服務於魏國魏王,而後墨翟向魏王推薦孫臏,孫臏滿心歡喜,誤以為是龐涓請他共創大業。

 

龐涓見孫臏到來心中充滿嫉妒,兄弟之情不敵權力之爭,百般誣陷加害孫臏通敵不忠於魏,激怒魏王,以極刑剜剔孫臏的膝蓋骨,在他昏迷時,龐涓又在其臉上刺上私通敵國四字,此後孫臏再也不能走路成了廢人。

 

孫臏為求生存只好裝瘋,龐涓懷疑孫臏是裝瘋,命令把他丟到豬圈,孫臏渾身污穢不堪,有人故意撿起豬糞給他,孫臏接過來就往嘴裡塞,龐涓相信孫臏是真的瘋了,只有墨翟了解孫臏才能與智謀,他知道孫臏裝瘋。

 

墨翟將孫臏遭遇及才能告訴齊國大將田忌,田忌將情況報告齊威王,齊威王要他無論用什麼方法,也要把孫臏救出來為齊國效力,田忌叫人裝瘋扮孫臏,將真孫臏救出,龐涓發現時已經晚了,孫臏到了齊國,齊王十分敬重,田忌更是禮遇有加。

 

歷史圍魏救趙,即是孫臏出謀劃策,龐涓興兵伐趙國。趙國派人到齊國求救,齊王命田忌為將,孫臏暗中協助田忌,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一定空虛,遂引兵攻魏,果然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途中伏襲大敗魏軍,結果不費吹灰之力使趙國脫離了危險,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之計。

 

越王句踐亡國後為奴,為復國甘願嚐糞受跨下辱,能忍這般羞辱非一般常人做得到,歷史以臥薪嚐膽標榜他復國的決心,忍他人無法忍之苦。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孫臏、龐涓、田忌、墨翟、句踐、范蠡的性格,忠義與奸詐的結果與下場,對照當今台灣政壇要競選大位的人,及圍繞這些人身邊的謀士,發現台灣有許多龐涓,少了孫臏..等等之類的人,忠臣有智慧者少,貪生怕死斤斤計較小聰明多,台灣要興盛太難了。

 

 

歷史對越王句踐的描述,此人為復國而臥薪嚐膽,若以這角度看確實值得學習,屬於不畏艱難識實務的俊傑,但為何如此的俊傑,幫他打下天下的范蠡,照說應該與他共享天下,卻選擇偷偷潛逃消失無蹤?

 

我的觀點,范蠡從句踐的嚐糞受跨下辱臥薪嚐膽,及設計獻上西施給吳王夫差的作為,看出句踐此人心中只有恨無情無義無愛,更是無心量者,是一位心機陰沉,知道在何時利用何種人,達到自己的目的,若無法讓他利用或者利用完,已無利用價值時則會無情殺無赦,范蠡看出句踐是可共苦但無法同甘,所以選擇默默離開以保生命。

 

龐涓、句踐至今已兩千多年,人經文化薰陶也已兩千多年,在當今文明社會屬於龐涓、句踐這類人的心性,並沒有減少而且是與日俱增,代表一件事,只要有利益的存在,人類不會因為文明而改變心性。

 

所以我們應該學孫臏、田忌、墨翟、范蠡,更不要妄想無情無義無愛,心機陰沉者會改變心念,歷史告訴我們貪婪自私的心性,是無法改變而且是心狠手辣,你要利用我,兄弟長兄弟短,我需要你,我很忙沒有空,遠離句踐龐涓這類人,就可找到人生快樂的泉源。

 

郁離子原文【蛇蝎】

楚人有見蛇蝎而必殺之者;又有曲為之容,而惟恐人之傷之者。或曰:斯二者孰是﹖郁離子曰:其亦殺之者是,而容之者非耳。或曰:人有害於人,傷成而受罪,律也。今蛇與蝎未嘗傷人,而輒殺之,不已甚乎﹖郁離子曰:是非若所及也。夫人與物之輕重,較然殊矣。蟲蛇之無知,而欲以待人者待之,不亦惑乎﹖

 

昔者周公命庭氏射妖鳥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又命硩簇氏掌覆妖鳥之巢,著為典訓。故孫叔敖見兩頭之蛇殺而埋之,其母以為陰德,君子不非焉。況毒人之蟲,中之者不死則痍,而曰必待其傷成而後可殺,是以人命同於蟲蛇,其失輕重之倫,不亦甚哉﹖近世之為異端者,以殺物為有罪報,而大小善惡無所別,故見惡物而曲為之容,私於其身為之,而不顧其為人之害,其操心之不仁可見。吾故曰是非若所及也。

 

譯文:

楚國有人看見蛇蝎必將其殺死,亦有人見其可憐將其收容飼養,深懼其遭人殺害。有人說:不知此兩者何者為對﹖郁離子說:將其殺死者為對,收容者為錯。有人又說:人傷害於人,有傷方能定其罪,乃為律法所定。而今蛇與蝎未曾傷人,動輒得咎將其殺害,如此而為不是太過份嗎﹖郁離子說:是非不是如你所說,人與物之輕重,總是有差別。蟲蛇之無知,而欲以待人之法予以相待,不是很奇怪嗎﹖

 

以前周公命官差,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箭射殺妖鳥,又命硩簇氏以掌搗覆鳥巢,記錄為典範法則。因此孫叔敖見兩頭蛇便將其殺害掩埋,其母認為如此乃為累積陰德,君子認為如此並非不對。何況會危害人之毒蟲,受其咬傷不死亦將重傷,若說需等待其咬傷人後方可殺死,則人命將與蟲蛇一樣,將有失輕重之別,如此不也是太過份嗎﹖近世之怪異邪論,以殺害動物即有惡報,但大小善惡對錯皆不區別,所以方有見惡物施以可憐予以收容,以自私之心去做,而不考慮其將危害他人。其雖擔憂,然其不仁之心卻無形中顯現出來。我所以說:是與非並非你所能了解。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o&aid=1795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