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2011/08/12 16:27:43瀏覽671|回應1|推薦2

         

        

星期三邀請神經學專家洪蘭教授到校為教師教育訓練,主講題為「腦和學習的關係」。洪蘭教授本人非常有精神,聲音雖纖細卻非常肯定,語速也很快;她開口即說:「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教授善用理論與例子結合,用科學角度解釋孩子們一些日常行為的原因,例如說被老師點名上台解題時,為什麼孩子會腦筋一片空白?教授解釋這是因為人類緊張時,交感神經會讓血管收縮,血液也會流到四肢,使得大腦並無充足的血液提供思考,才會讓孩子無法回答問題。所以,如若孩子容易感到緊張或身處緊張的環境,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挫折感也加重了。

洪蘭教授對學習下了定義:大腦神經迴路的改變與強化。台灣的速食教育顧名思義講求速度,上課節奏很快,風雲殘捲將整桌菜吃下,連消化都趕集一樣,想想就鬧胃疼。情緒是認知對情境的解釋,如果能夠在上課環境和氛圍營造配合課程的內容,孩子對上課內容產生想瞭解的動機,那麼,學習效果會是豐碩的,當然效果也因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方式出現;適度調節上課的節奏,也是老師的功課之一。

而大腦具有可塑性,隨著成長更不同,它的神經迴路因應外界需求改變,可能視覺區較強、可能聽覺區較強,孩子們的發展及興趣就不同了,所以不要放棄孩子,每個小孩的能力真的不同。

哈佛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John.J.Ratey的著作《Spark: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運動改造大腦:IQEQ進步的大關鍵》闡述運動與學習關連的科學數據,並透過實驗而證實理論是成立的。洪蘭教授提過學習的本質就是情緒和動機,而情緒則是需要靠運動;運動能讓帶氧的血液流到大腦,幫助分泌多巴胺(Dopamine)、血清張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使人有愉快的情緒、記憶力、注意力,讓孩子從被動到主動地學,效果才事半功倍。

演講的後段洪蘭教授說起閱讀的重要,他說一個人對事情的解讀速度、角度與閱讀的多寡、類別有關,累積大量閱讀就擁有較雄厚的背景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們對課內學習的吸引更為扎實。確實,讀一本書就像透過作者的眼睛去看不同的世界,讀越多書,就看得越多,最後會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寶藏,這不就是閱讀的魅力嗎?

最後,洪蘭教授說:「不要用40歲的世故,看5歲的天真。」我想,不管是40歲還是5歲,我們面對別人都需要將心比心,而老師、父母更需時時提醒自己,給孩子多份耐心、多個機會才是,孩子走冤路沒關係的,畢竟機會教育比理論更來得實用!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

                                                                    Søren Kierkegaard

        

       

延伸閱讀:洪蘭:主動學習、廣泛閱讀  青春要留白   

                    洪蘭:運動改善情緒  有效提升孩子學習力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cbsexam&aid=5532655

 回應文章

海馬迴
講的很讚,寫的也棒!
2011/08/12 23:12

很多人都說這是聽過少數精彩的演講,雖然洪蘭教授講話很快,好像很多東西想要分享給我們,有時思路還會有點跟不上,但整個演講的重點主題非常清楚,所舉的例子也讓人印象深刻!

而您的這篇分享也很棒!尤其我也很喜歡最後那句 Søren Kierkegaard 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