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習的熱情
2011/03/28 13:49:03瀏覽562|回應1|推薦4

旅居北歐六年的陳之華,回台灣後面對兩國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發出探討之聲。最近看了一篇寫於09年寫的文章《教育貴在「養趣」》,她提起台灣的教育讓孩子負擔太重,很多功課及考試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令她一雙女兒學習過程費了很多心神適應。

如有時間,或許你可以點擊連結去看看她的文章。

惡性循環的教育讓孩子們沒有生氣

每天上下班時都會搭乘捷運,十幾站的距離上下車的人很多,而我最喜歡觀察孩子們,談論什麼、做什麼動作、臉上表情和儀容。最常看見的高中生,早上拿著書、打著盹,臉色多數都是疲倦蒼白的,遇到段考週精神更是不濟。不禁想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該是雙頰紅潤、眼睛有神、神情張揚有力嗎?有時候很替他們心疼。

我認為學習是一種吸收的過程,過少饑餓,過多消化不良,怎麼拿捏卻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平衡點。學習也需要彼此體貼。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國外考試考你會什麼,國內考試卻是盡考你不知道的事。國中時期我挫折很長一段時間,小學數學很好,常拿滿分,可是上國中後,卻漸漸力不從心,很多原理來不及消化就得接收新知識了。從國二到高三,每天有寫不完的講義與試卷,補習班到國三時也有講義,每星期需要寫一個單元,12點過後才睡覺成了平常事。

   

摸索興趣  培養熱情靠自己

因此小時候練樂器一直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光,那時候功課與樂團能夠保持平衡,不需要煩惱,但上了國高中卻不一樣了,有大份心力放在課業上,練樂團只成了舒壓,沒有以前那麼自由自在了。後來我發現其實自己不後悔沒繼續學習樂器,只是很懷念以前練樂團那份心情。大學摸索半年後,開始玩得很恣意,不只能顧及功課,也參加管樂團,還有機會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實習、攝影、旅遊等,過得相當充實。

    

所以快樂及充實,是因為我找到課業與興趣的平衡點,且駕馭蠻好的。這些事情教會我的是,要學習掌握自己,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和前後順序,必須懂的取捨,還有要知道怎麼把功課和興趣玩得更好。

YouTube2005年開始,舉辦YouTube Symphony Orchestra已舉辦7年了,今年來自33個國家的101位音樂家齊聚雪黎歌劇院舉辦一系列的音樂盛會。這一次看到幾則影片讓我非常感動,因為我看到這群年輕人沒有迷惘表情,彈奏樂器卻是無比陶醉,受訪時真誠平實地談論音樂,難能可貴就是這樣的事了。

《YouTube Symphony Orchestra 2011 Grand Finale》影片中有曲子,也有多位與會音樂家的採訪。義大利的豎琴家Maria Chiossi在訪談中提及決定成為音樂家的時候已經1920歲了,相較他人已經晚了許多,因此他決定此事之前,經過很慎重的考量,因為這將成為他生命中很重要的轉折點。而選擇豎琴則是受到電影《Aristo Cats》的影響,看到這裡,我能明白她說的那瞬間愛上某一樣事物的心情,而這種心情不會隨著時間消逝,澎湃過後的平淡,卻已融入骨血。

他還說:「Music puts out your fears,your sweets emotions,your angers.Everything you have inside you.」我覺得只要是你能夠找到一件事能夠釋放所有好的、壞的情緒,就是別人偷不著、搶不了的財產了。

希望我的孩子也擁有這樣的財產,還能夠擁有發亮的眼睛。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cbsexam&aid=502736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認同
2011/04/07 22:00

我真的不知 台灣 到底把我們小孩子當成什麼了 教育政策朝夕令改 我真的覺得當台灣小孩真命苦  如今政策 變來變去 而且 甚麼北北基丫這些的 到底對我們有啥幫助

我發現他們那些人都只注重到都市小孩的一切 那我們鄉下小孩呢?

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他們有試著改進嗎? 就只知道改一些有個沒的

就是因為他們這樣 才會出現{補天下} 甚至連學校老師都會主動我們去都市補習了.....

我超想說 那這樣 何必要有學校呢?  全部由補習班代替就好啦

成績好的 就是用功的好學生 成績弱的 就是不夠努力的懶學生....

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