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26 09:18:33瀏覽1558|回應0|推薦0 | |
圍成一圈的課桌椅,孩子在教室中央獨自原地轉圈……這不是環球劇場或舞台劇演出,而是康橋秀岡校區自然教室的場景──此時,地球科學老師鄭智睿正讓孩子們模擬地球自轉,學習判斷月相與地球、太陽、月亮的相對關係。
「我都跟孩子說地球科學其實就在你的生活中,」鄭智睿老師笑著比劃道:「你所感覺的陽光、空氣,你腳下感受的石頭、土地、抬頭看的星星,都是地科的範圍。」為了讓孩子能夠熟悉這門融合了地理、數學、理化生物知識的應用科學,鄭老師的獨門秘技就是──讓地球科學生活化。
自然即教室,生活裡處處是地科
「學校一個很好的地方是,晚上留下來天氣又好的話,我會帶孩子去看星星,因為我們這邊夏天看的到銀河。」談起教學,鄭智睿老師興致盎然,笑說上課時他總會拿很多岩石礦物的樣本教孩子辨認地質,但往往孩子們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師這多少錢?」
把地科帶進孩子們的生活不僅是鄭老師的教學方針,更是他一直以來的教學理念。教完怎麼看地質圖後,他曾讓學生回家調查住家周邊的活動斷層或山崩處,以及下雨淹水時的避難路線。拿著老師給的家庭防災卡,真有孩子從家裡一路走到收容所、拍照記錄,做成一份包含了路線、地形圖、山崩及淹水警示的探勘報告。這樣的成果不但做起來有趣,更是同學們將前面的教學知識應用在生活裡的集大成發表:「我覺得這個東西對他們來講比較有意義,我也希望孩子的學習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中。」鄭老師認為,在康橋,老師被賦予很大的專業自主權,學校支持甚至鼓勵老師切換不同的教學方法、考試風格,乃至於活動與評量方式。因此,有一年鄭老師就在三個不同的班級分別用了傳統講授、拼圖法教學,以及小組教學法上課。這樣的教學方法試驗下來,觀察到不同屬性的孩子需求也大相逕庭:「較聰明的孩子喜歡直接講述,因為能快速獲得他想要的知識,相對於中間的孩子,就會比較喜歡共備或是學習共同小組的教學方式,從基礎打起。」由此,鄭老師有可靠的資訊去彈性調整上課方針。
碰壁無所謂,但要走出自己的路
除了地科老師之外,鄭智睿老師還有另一個身分,就是班級導師。平時,他喜歡跟著學生的作息,陪他們吃飯、睡覺、早自習看書,就像是夥伴和兄長、父親的關係。每學期,鄭老師還會把同學們私下找來聊聊天,談近況、談願景,談人際關係與課業壓力。在陪伴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導師是他們在學校的靠山。
來到康橋的第三年,因為有學生對棒球燃起興趣,加上自身熱愛棒球,鄭智睿老師和另一位同事創立了棒球社,平常下課就會一起玩球。儘管因為場地問題協調許久,但鄭老師想說既然孩子們喜歡想要,那麼擁有一個小空間仍是必要,最終定在田園教學區,與橄欖球社共用。偶爾,老師也會在周六時帶著孩子去河濱公園練球。
不過,看似心細如髮的鄭老師其實「不怎麼盯」自己的班級,他笑說:「我希望給他們一個限制的框架,然後在這個框架裡他們自己如何去探索、突破都無所謂,各個孩子有自己的發展。」他還常常跟學生分享自己的求學之路:考大學時吊車尾上了海洋大學,大四推甄研究所進入台大深造。所以說,鄭老師常這麼鼓勵孩子,中間的歷程其實無所謂,最後能夠找到有興趣的東西,然後好好的念、念出一番成就才是重點;即使遇到挫折或是真的不行的時候,不必一條路走到黑,但一定要找出自己可以走的那條路!
美好記憶你我共有,鄭老師的導師溫情
在康橋,著名的菁英活動常常讓許多師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當鄭智睿老師知道他要帶八年級的孩子去爬嘉明湖的時候,腦中閃過的第一個想法是:「天啊!我會不會死在山上啊!」他笑著描述,那一屆整個暑假他做了許多自主訓練,每逢周末就跑去爬七星山,後來連班上的同學也一起跟隨導師爬,不算上學校的山訓,光是暑假他們就爬了七次七星山。
可惜的是,最終正式登山因為向陽山下大雨,許多隊員淋濕狀況不好,加上隔天路況奇差,安全考量起見,當時就決定不繼續前進嘉明湖。「其實當下很多孩子聽到不去了真的會掉眼淚,因為都已經到半路了」,鄭老師回憶,當晚他們在避難山屋的小空間裡擠了20個人進去,睡覺時老師是坐著睡的,學生壓在他的腳上,大家湊在一起。「隔天我們再次爬到向陽山,然後就一路下山。」智睿老師說,這次乘興而行、未至嘉明湖而返的回憶幾乎為那屆所有人共有:「我們碰到下雨、我們碰到失溫,然後下山…可是我覺得這樣的過程,你從他們爬山前的陪伴、爬山途中的陪伴,一直到回來變成大家的一個共同回憶,我覺得那就是跟老師與班上孩子相處時,你心裡會有的期待。」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