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30 12:07:00瀏覽5150|回應0|推薦18 | |
當彼得(Peeta)被送到進入首都(Capitol)的史諾(Snow)刺殺隊之後,反而成為整個團隊的臀上刺,夜深人靜,彼得跟凱妮斯(Katniss)坦承,他真不想如此,「更不想殺了你,只是我已經無法分辨真假了」。 真真假假,現實的虛幻難辨,這就是《飢餓遊戲:自由夢幻終結戰》的主題之一。 這個故事最終的啟示,是要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生活在環伺洗腦系統下的棋子,真正的明白那些處在上位的領導菁英,是如何地無視我們的生死,隨意地擺佈我們的人生。我們信以為真的事實,或許都是虛構;我們信賴的民主,可能根本就是集權;而我們推崇的正義鬥士,或許只是另一個貪婪的權力。 戰爭不可能帶來和平。只要是主張再以另一個戰役平定邪惡才能帶來新的和平,肯定都是騙局,都是領導菁英想要獲取「不能說的利益」的巧妙障眼法。戰爭的正義是假的,不能說的利益才是真的。 。。。。。。 《飢餓遊戲3 Part2》整個故事的主軸,還是圍繞在「《1984》的老大哥一直盯著你」的主題,沒有人逃得了集權政府的全面監控。不過,在 「1984主架構」下,還是有次要的主題,在「自由夢幻 Part2」裡最明顯的就是「真與假的模糊界線」。似是而非的真假重疊與交錯。 最明顯的「模糊真假」當然是彼得自己說「我已經分不出真假了!」的聲明。當他被史諾洗腦之後,記憶已經重組,曾經發生的事實與史諾的虛構,已經混淆,讓他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 (同理,當我們被媒體洗腦之後,久而久之,是否也會無法分辨是非真假?) 而凱妮斯也在故事一開始時,因為與彼得在病房裡不對盤的對話之後,直說「這不是真的彼得」。真正的彼得,應該是那個喜愛閃亮橘色的畫家,而不是眼前這個充滿怨恨的灰暗青年。 。。。。。。 第二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凱妮斯、蓋爾(Gale)和彼得之間的三角戀情,何者為真?那邊的吻,才是真愛之吻?凱妮斯自己分不清楚,她覺得她對兩方都很真心,她也都很需要兩人。蓋爾跟彼得兩人總覺得對方比較有機會,但是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機會,直到最後在地下室的對談,兩人總算達成協議:凱妮斯最終自己會作出抉擇,選出的那個人,肯定是凱妮斯為了生存而無法失去的那個人。 故事最後,真正能跟凱妮斯平和地生活下去的人,竟是那個曾經想殺了她的彼得。跟彼得一起生活,可以讓她全然安心;因為彼得的愛比較真心單純。果然,被史諾洗腦過的彼得不是真正的彼得;真正的彼得,還是那個喜愛橘色的畫家、會烘培又充滿愛心的彼得。 曾經讓我很期待的蓋爾,結果是個負心漢。蓋爾愛上的不是另一個女人,他愛上的是權力與地位。為了能夠讓自己爬向更高的權力中心,他辜負了曾經給予凱妮斯的諾言:幫她保護她的家人,尤其是妹妹小櫻(Primrose)。為了表示效忠柯茵(Coin),他參與了最後的銀色降落傘炸彈,轟炸逃難中的首都市民與幼童。而凱妮斯最在乎的小櫻,眼睜睜地就在她的眼前生離死別。 那個聲稱要保護凱妮斯家人又很愛她的男人,竟是殺了自己小妹的兇手,也在自己因為燒燙傷而昏迷於醫院的數把月,不曾到院探望。何者是真愛? 蓋爾的愛,是小愛、有條件的愛。他贊成戰爭中,可以濫殺無辜,因為這些人選擇了效忠腐敗的權力,就必須對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然而凱妮斯的愛是寬容的愛。她認為戰爭針對的應該是那個腐敗的權力中心,而不是生活於那個區域的無辜人民。人民若是因為擁護那個權力中心,而為不同的權力而戰,最終只不過是互相殘殺而已(在火車鐵軌上快被刺殺前與兇手的對話)。於是,基於這個理論,她要前往首都,直接親手殺了史諾,結束永無止境的戰爭與屠殺。 。。。。。。 不過,只有史諾是那個邪惡的集權中心嗎?另一個虎視眈眈的權力中心,正伺機而動。 柯茵的姓很有趣。Coin當動詞時的其中一個意思是(偉伯字典的解釋):透過蓋上印記(stemping),鑄造錢幣;或是將金屬轉變為錢幣(to convsert metal into coins)。如果是使用stemping,coin這個字含有複製的意思,用相同的印章,蓋印出同樣的錢幣;若是使用convert,coin這個字則含有「皈依於某種形式」的意思。綜合起來看,COIN在這裡的意思可以解釋為,柯茵是個複製品,複製原本存在的價值觀,即使她的權力初始是為了追尋和平(假的),但是她的終極目標卻是「皈依於」舊有的集權價值觀(真的)。 因此,柯茵根本不是個有理想的革命領導人,純粹只是假理想之名,透過革命形式,以達權力的篡奪。一旦拿到權力,為了彰顯權力,她的第一個「德政」就是一場為首都舉辦的「飢餓遊戲」。跟蓋爾一樣,戰爭的殘忍只要不要沾到自己,死再多無辜的人都無所謂。柯茵不過只是個跟史諾一模一樣的複製暴君。 (不禁讓人同理可證:選舉一輪又一輪,每個候選人都有好多理想與美言,不過會不會也都只是看似不同卻核心相同的coins。) 到底,是理想的革命,還是勝者為王的暴政轉移?是是非非,如果沒有看到故事最後,真是雌雄難辨。比起史諾,柯茵其實更為卑鄙,因為她的花言巧語讓人以為她的革命是種理想。甚至,她還巧妙地同時利用史諾與凱妮斯,擺佈兩個棋子成為她革命的戲碼,讓這場革命顯得更為轟轟烈烈,更有正當性。 好險,凱妮斯這個學舌鳥(mockingjay),總算發現自己不過只是柯茵的掌中棋,也決定改變自己與大眾的命運:以她那代表真誠、正義與勇氣的長箭,射向柯茵的邪惡之心。 長箭的意義還是柯茵賦予的。當她宣稱行刑史諾是正義的彰顯,而凱妮斯的真誠之心會隨著她的長箭,射向貪婪邪惡之心,執行正義的一擊。這個「真正的真誠」,果然執行了真正的正義,射下了柯茵的「假正義與假真誠」。極為諷刺的一幕。 。。。。。。 此外,到底是凱妮斯主導刺殺史諾的任務,還是柯茵主導。每當凱妮斯有新的念頭與行動,想要掙脫體制與權力的掌控時,總會在某個轉角,再次被體制收編,被權力吸納,而成為體制裡的一環。她一直以為自己能夠「真的自主」,其實只是一直被柯茵利用的旗幟罷了。也是因為如此,故事才會以「學舌鳥」(mockingjay)為名。原來,她說出的話,不是真正自己的話;凱妮斯真正成為「她自己」,是在她射出那隻真心之箭時。 還有,那些地下道裡被基因改造又洗腦的複製人(mutts),到底是真正的人嗎?曾經是,但現在不是。可是彼得也是史諾玩弄的洗腦改造人,那麼彼得是真正的人嗎? 又有,電影裡的「遊戲」是假的,還是真實人生?或說,人生會不會是個遊戲?這些也都是故事的主題。 。。。。。。 直到故事最後,回到了平和時期的休養生息之時,總算有了陽光,有了綠地。此時,人生彷彿才進入真實。凱妮斯與彼得重新人生,凱妮斯對著強褓中的孩子說:我曾有個惡夢,那是個像一場遊戲的惡夢,很可怕悲慘的惡夢,將來再告訴你。 那些革命的歷史,是場遊戲與夢,還是真實? 無論如何,「現在」總是個開始。當彼得採著櫻草花(primrose)時,就已經象徵新的開始已經降臨。小櫻的名字,是櫻草花的字首,prim,意味著「最早、起始」。 相對於過去史諾所愛的嬌貴玫瑰(rose),只能種在溫室裡豢養,象徵著首都所擁有的一切繁榮富貴,都必須仰賴各區養分的輸送與豢養。然而新世代的象徵花朵是primrose(prim+rose),是一種可以生活在各種區域的花朵,無須仰賴所有區域供給而能四處開花的堅強花朵,既代表真誠初衷也是某種玫瑰。 。。。。。。 《飢餓遊戲》是個象徵意義非常豐富的故事,每個意象一環扣一環,每個角色與所有的意象都連結呼應,愈是深入閱讀,愈是驚嘆其中隱喻的設計。 然而,這個故事最終的啟示,是要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生活在環伺洗腦系統下的棋子,真正的明白那些處在上位的領導菁英,是如何地無視我們的生死,隨意地擺佈我們的人生。我們信以為真的事實,或許都是虛構;我們信賴的民主,可能根本就是集權;而我們推崇的正義鬥士,不過只是另一個貪婪的權力。 戰爭不可能帶來和平。只要是主張再以另一個戰役平定邪惡才能帶來新的和平,肯定都是騙局,都是領導菁英想要獲取「不能說的利益」的巧妙障眼法。戰爭的正義是假的,不能說的利益才是真的。 。。。。。。 飾演史諾的Donald Sutherland這麼解釋《飢餓遊戲》這部電影:看這部電影的年輕人要明白,盲目地信仰領導者將會帶你們走向死亡。 (Read more at http://thefreethoughtproject.com/donald-sutherland-explains-real-meaning-hunger-games-message-understood/#wf5A82O1W8xc8jSk.99 ) 兩篇關於《飢餓遊戲》Mockingjay Part 1 的文章: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