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間諜橋》Bridge of Spies 要一個,換兩個,你說奇怪不奇怪?
2015/11/13 16:02:24瀏覽8254|回應0|推薦20

《間諜橋》(Bridge of Spies)故事最關鍵之處,一換二。這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務。無論是由美方或蘇聯來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美方認為,重要的是知道機密的飛行員,因為沒有把他換回來,會有國家危險。至於那個大學生不過是個市井小民,一點也不重要。

但是,Mr. Donovan 最後還是用一個老人,換回兩個年輕人,怎麼辦到的呢?

。。。。。。

《間諜橋》是個史味很濃故事,講述的是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之間的人質交換,由蘇聯與東德之間的權利漏洞,找到換取人質的最大利益。

故事裡的兩個主軸:

1. 屹立不搖的人(a standing man)。

2. 有幫助嗎?(Would it help?)這句話的前面常常是:你不擔心嗎?你不害怕嗎?你不緊張嗎?等等。

導演是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擅長講述歷史故事,兩次最佳導演獎,也都是因為歷史故事:《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與《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故事的要角是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所飾演的 James B. Donovan,一個正義老練的律師。故事名稱,「間諜橋」的那個「橋」,具象的橋是格林尼克橋(Glienicke Bridge),而隱形的橋,則是Mr. Donovan。這座「橋」,也出現在老畫家 Rodulf Abel 劇中的第二幅畫。

老畫家Abel是故事的第一位「屹立不搖的人」。即使FBI已經破門而入,他還是面不改色慢條斯理地把紙條在畫具上揉掉;即使被抓入獄,還是沉著穩定;即使被送回蘇聯,可能要面對另一個死刑,他仍舊毅然地向前行。因為,害怕、緊張、擔憂,一點都沒有幫助。只需要:1) 面對,2) 做對的事情,就算是眾人反對。他最後對 Mr. Donovan 說的那句話「別人怎麼想不重要,你知道你做了什麼」,應該就是他的人生格言。無懼無畏,因為真理正義與信念,都在自己的心理。

Mr. Donovan 在這個故事裡,就是透過擔任「橋」,交易人質,演繹什麼叫做「屹立不搖」,什麼是不在乎別人怎麼想,還有什麼是「無須擔憂,就是去做」。

Mr. Donovan 無畏眾人的反對,為 Mr. Abel 辯護(1957年)。他說,冷戰也是「戰爭」,既是戰爭,來到美國擔任間諜的Mr. Abel 就是位勇敢盡責的軍人,也建議聯邦法院,把 Abel 留下,有朝一日有交換人質的需要。

果然,1960年,美國軍機U2在蘇聯邊境被射下,需要趕快救回Francis Gary Powers,不然要是讓Powers被逼供,透露軍事秘密,可就麻煩大了。

就在Mr. Donovan 前往東德,準備談判人質交換時,剛好有個倒楣的美國博士生 Frederic Pryer 被留在東德出不來。於是,這個交換人質的任務,變複雜了。

即使有這麼多困難,Mr. Donovan 仍舊無畏的孤身前往隨時有死亡威脅又天氣嚴寒的東柏林,談妥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交易:一個換兩個。

。。。。。。

故事最關鍵之處,就在這裡:一換二。這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務。無論是由美方或蘇聯來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美方認為,重要的是Gary Powers,因為沒有把他換回來,會有國家危險。至於那個大學生不過是個市井小民,一點也不重要。

但是Mr. Donovan看到的不一樣:Frederic Pryer 是個很有前景的年輕人,絕對不可以犧牲,無論如何都要把他救回來。打定主意之後(心中有信念),Mr. Donovan 再也無懼於外在對他的施壓,總是直挺挺地面對,還帶著幾許的幽默,四兩撥千斤的調侃自己的境遇。

那麼,該怎麼成功地交易?牽制。

Mr. Donovan 在東德與蘇聯的權利關係之間,找到漏洞。原來,東德想要獲得美國承認,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蘇聯的附庸。不過,蘇聯並不想。

於是,M. Donovan先跟蘇聯和東德都談好,星期六早上五點半在格林尼克橋上見,記得把人帶來。只是,一個老人換兩個年輕人,怎麼可能?東德的代表覺得 Mr. Donovan 實在太不老實,甚至還設局把他關入牢裡,威脅要拿大學生Pryer換老畫家Abel。這次監牢麻煩,再次證明Mr. Donovan真是個男子漢大丈夫。

東德會想換到老畫家Abel,因為這是個籌碼,拿到Abel就可以跟蘇聯談條件,獲取利益(希望獲得對等的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東德認為 Mr. Donovan 應該會想要換個比較有前途的年輕人,畢竟在1960年代,沒有幾個博士。而且,還是以一個年邁老人,換一個有前途的年輕人,這是個很優渥的交易。東德喜孜孜自以為已經把Mr. Donovan 陷入兩難,甚至還懶得在跟他繼續談判,乾脆派個小弟去跟Mr. Donovan送口信:「一換二不可能,自己想辦法」。

接下來就是個大考驗。

故事很巧妙地以Mr. Donovan與小信差的對話,闡釋他的一換二方法。他告訴小信差,「你也是個有前途的年輕人,你送個口信跟你的老闆說,沒辦法,我們就是要一換二。可是,若是你們堅持要一換一,不肯一換二,也沒關係;不如就請你老闆去跟蘇聯的老闆講,我們不跟蘇聯換,只跟你們東德換人質。這樣就讓你們如願的一換一了。我想,你一定會去告訴你的老闆吧,你是個有前途的年輕人,一定不會忘記。」

這是個平行對比的方法:要小信差去給東德老闆傳話,要東德老闆去給更大的蘇聯老闆送訊息。如果中間有個人沒傳到,那麼下面那個小的,肯定就有麻煩了。畢竟這是美國與蘇聯之間的交易,中間的傳信有誤,肯定是中間人要負責。於是,東德被牢牢地牽制住,不去傳信也不行了。這就是「橋」的作用,仲介、傳遞、還有橋事情。(右圖,柏林的克林尼克橋)

運用「橋」與「牽制作用」,Mr. Donovan 終於成功地達成一換二的任務(1961年)。

不過,為什麼東德要在東西柏林的交界口送回人質,而不是在克林尼克橋上呢?這是另一種宣示,宣示東德不是蘇聯的附庸。甚至,還要晚到幾分鐘,才更能顯現出東德的「獨立與自主」,不是蘇聯可以隨便使喚的。

不過,這個交易有個漏洞。假設蘇聯跟東德最後都不願意交換,那麼輸家肯定是美國。還好,沒有人發現。或者,蘇聯也有發現,不過美蘇雙方都不希望人質吐露機密,還是換回來自己審問比較安心。

。。。。。。

老畫家Abel在電影裡,畫了三張畫像。第一張是自己,一個心意堅決的standing man。第二幅是他的妻子,一位豎琴音樂家。這幅畫完全戳破了東德與蘇聯的謊言。第三幅畫是Mr. Donovan,另一個屹立不搖堅毅的人。

故事裡,無論是間諜或是律師甚至是飛行員,都是盡忠職守的人。問題不是他們的忠誠度,而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效忠對象之別,才會造成有罪與敵對。然而,在一個有善惡敵我之別的世界,怎麼辦呢?

擔心毫無助益,做自己該做的事,無論別人怎麼看待。尺,不是別人的眼光,而在自己的心中。

此外,電影很想塑造美國是個比較民主法治的國家,人民都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不過,蘇聯跟飛行員Powers說,你確定嗎?那藏在硬幣裡的氰化物怎麼說呢?飛機還是人重要?還有,飛行員重要,還是年輕博士重要?

或許,法律是給守法的人用的吧。(上一篇的〖怒火邊界〗Sicario 就有提到。)

故事裡也以一首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暗示「年輕與前景」(Piano Concerto No. 2 by Shostakovich)。這首曲子是蕭士塔高維奇送給他兒子馬克辛的十九歲生日禮物,馬克辛由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畢業的演奏曲,就是這個來自爸爸的禮物。年輕人真是充滿前景,怎麼能不換回來呢。

樂曲:https://youtu.be/BCTEx3w2_jU (從6:30,是電影出現的片段)。

暑假時,還有一個關於冷戰的電影:〖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tydid951&aid=3550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