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6 00:10:39瀏覽377|回應0|推薦1 | |
處女座性格的人總有一種特性,我就不喜歡什麼改變,偶而連吃的東西都不能與夥兒相容。我就是個“例子”吧?我在這些年才驚覺發現,我竟然有個怪異習性,我一直以來都不吃過節的應節食物,過年不吃年糕,端節不吃肉粽,秋節不吃月餅,冬至不食湯圓!就連柚子(文旦)也毫無興趣,一年365天筷子都碰不上;唯獨肉粽會在心浮靈至的時候,會想要買來解饞。(注:在台灣無時無刻24小時都可以買得到肉粽,包括7-11便利商店),洋食更是興趣缺缺,尤其是法國餐,講什麼“情調”?每次總要花個大半天才能吃到第一道開胃菜。就是這樣的個性,以前上班工作時,大夥兒通常都點“雞腿便當”或“排骨便當”,我一定點與眾不同的菜色“紅燒魚”或是其他等等,因為光聽“雞腿便當”或“排骨便當”的,還沒吃都飽了。這些年自己為自己打工之後,自由了,也獨食了!每天總得為中午的那餐吃什麼困擾。 就在前些天的午後,飢腸轆轆的我覓食在金華街上,瞥見一個“東北斤餅”的招牌,好奇地走入店內,竟然發現了極極少餐館有在賣的“麵疙瘩”(北京飯館稱之“疙瘩湯”),心中真是雀躍不已,我點的是紅燒牛肉湯底的麵疙瘩。對我而言麵疙瘩真是具有無比的魅力,總的來說因為麵疙瘩是必須現擀現做的麵食,所以那種入口嚼食的感覺特好,搭配著美味湯頭更是勝過一般的牛肉麵。再則是現今全台湾的麵館除了極極少數有手擀麵條(刀削麵)外,清一色都是機器生產的麵條,哪來的口感呢?所以每回吃麵我也總是囫圇吞棗的解決。我不敢說這家“東北斤餅”賣的麵食是否道地,畢竟我不曾去過東北不便置啄,也未曾在上海或北京的東北餐館吃過這類麵食,但是我還是認為這兒的口味也很適應台湾;與我在北京飯館點食的疙瘩湯,這兒的麵疙瘩比較大,而北京飯館的疙瘩湯對於北京當地的人來說並不能當成主食,所以明顯的小了許多,或許只是當成“湯水”吧?當天吃完後,真是讓我口齒留香回味再三。而且那家餐廳賣的紅燒牛肉麵疙瘩,牛肉塊兒也挺入味嚼勁的,不是幾個點綴敷衍了事,且才80元!夠經濟划算的。 麵疙瘩對我而言,除了祭祭五臟外,也外帶了一份懷舊的想念。那是一份懷想早年生活在眷村的外省媽媽拿手廚藝的思念,身為蕃薯仔(泛指'49年前便生活在台湾的住民後代,蕃薯也稱地瓜,中國好像稱甜薯?)的我在一次的偶然機會中,拜訪了芋頭仔(泛指'49年以後蔣介石帶來台湾的新住民)的家,那位空軍眷屬的媽媽為我們所準備的特有一餐!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的麵疙瘩,回到家後還特別說給我媽聽,可是我媽畢竟是台湾人,所以當時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注:台湾人所說芋頭蕃薯便是泛指'49年後,外省與臺灣聯姻的後代。) 其實生活在臺灣的我們是很幸福的,因為我們不用跑遍大江南北,便能嚐遍各地美食。從廣東粵菜到寧波、江浙上海菜、湘菜、川菜應有盡有。而且不至於像大陸餐館煮食後普遍的“打死賣鹽的”,你說是嗎?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