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7 17:23:36瀏覽202|回應0|推薦0 | |
故宮前器物處長張光遠先生曾在一冊商周金銅器書冊序文中,寫下一首堪稱收藏骨董文物的經典五言絕句,送給正懷著想買骨董發財夢的人,供為座右銘,三餐服用,保證功力倍增之效。 物地時人事(考古學),形文色質工(器物學); 真精奇特少(骨董學),奧妙盡乎中(哲 學)。─ 張光遠 從事這行業已將邁進30個年頭,不敢恥言是位專家,但總是個經紀人,在千帆過盡的古物歲月裡,從懵懵懂懂到現在,我應該感激的是帶我入行的蔡先生與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最好的實務經驗與實物比對經驗,不啻是如此,更在公餘的時間要求我們要涉獵更多的書籍,這都是用新台幣幾千萬,甚至數億去購得的經驗。 想用買骨董發財,在我這個打滾30年頭的古物販子看來,真是緣木求魚的事,因為要一件古董文物的歷史價值與經濟投資兩者都並具時,那真是要具備有以上詩句的每個字義,缺一不可;否則只有“打眼”的份。(“打眼”,行話:指被騙) 舉例:我曾見過一件商代爵杯,上有銘款“執父丁”。因而我們就要逐一檢視其條件,是否均能符合以上的考量。 1. 物:這件爵杯第一眼的感覺。 2. 地:這件爵杯出土的地區和地層相關位置。 3. 時:這件爵杯的可能年代。 4. 人:這件爵杯的背景人物和傳世收藏擁有者。 5. 事:這件爵杯的相關身份證明,如銘文載述、展覽圖錄等。 6. 形:這件爵杯的器形。 7. 文:這件爵杯的紋飾。 8. 色:這件爵杯的器表皮殼。 9. 質:這件爵杯的本質(銅鐵木石..等) 10.工:這件爵杯的制工。 11.真:這件爵杯的真假判定。 12.精:這件爵杯的精緻感。(比較其他同類) 13.奇:這件爵杯的奇異感。 14.特:這件爵杯的特別感。 15.少:這件爵杯的唯一感。 16.“奧妙近乎中”,這是哲學,這是感覺,也是經驗後的心靈感受。 以上就是一個歷史與考古的結合學術之所在,豈是電視台上三言兩語所能輕言帶過的精髓,尤其對於我這個古物販子來說,這才是證明「它」是真的,不是贗品的依靠證據。 當我舉起了這件爵杯,首先映入眼中和心裡的感覺,它幾乎已經告訴了我「它」七、八成的真假性感覺,再由它的器表土質和售物人告知其購買來處,我知道「它」來自河南販子或是其他,它的器表土質是否是當地土質,可有土腥味和出土的可能時間。「它」的銘文可能時代是否曾同時出現類似物品,與銘文上所存有之名號和歷史記述可曾出現於古籍竹簡書冊記載。 接著我必須依據「它」的器形判斷它的可能年代,因為人類的生活品質要求慾望提高,如同廣告詞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器形由簡單而複雜,而後又反璞歸真回歸至審美感覺與社會階層流行,,如同先有喇叭褲的流行再有緊身AB褲的出現,最終回歸自然挺拔線條與穿著舒適為重點。器表紋飾更是工匠依據顧客所求製作的表現,紋飾圖驣的線條更是必須應證於美術工藝史,舉例簡易的說明,單就龍紋在於商代到現代,它的變化差異便因時代不同而不同,如果在清朝器物上出現不合朝代的龍紋,就是顯而易見的假。即便康雍乾三代與道光同治和光緒就有不同。 器表的皮殼自然光澤與刻意山寨仿古是截然不同的,就像打了玻尿酸的臉龐和青春少女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器表的質地也是條件,在商周時代是不會出現鐵器禮器,直到戰國時期始出現鐵製兵器於戰場上;在漢代鐵器卻在農具上代替了銅器,銅製禮器卻因此而式微。 跟著我看了「它」的製工,如同審視它的身份出身,大家閨秀和農家村姑是兩個階層的人種,雖然我很痛恨如此切割社會階層,但是畢竟它曾經是4000多年歷史的長遠制度,也使今日中國人血源中有慣性於當奴隸的天性。 在綜合以上的審視後,它的真假,我便清楚了然於胸。最後才是依據「真精奇特少」的條件,從網路拍賣資料和年鑑查閱,相對比較後,就是商品價值之所在。 發財夢,每個人都與生俱來,我也是;有人說賣骨董的『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基本上是胡扯,賣骨董有人或許總是可以天花亂墬的誇言,好似其知天知地知萬有;但是實質的本質學能是如何呢?術業有專攻,如果甚麼都懂,真的甚麼都不懂,源遠流長數千年浩瀚的工藝史和美術史,豈是凡人數十年雙修能看清?但是當你確認你所擁有的器物或知識,它全然應證於以上條件時,那份感動的情緒是筆墨所難以形容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