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9/26 16:53:49瀏覽2674|回應0|推薦5 | |
繼國際板之後,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又出招了。他上周末表示,已向行政院長謝長廷建議,開放本國銀行直接參股大陸銀行,因為銀行業登陸設分行已經太遲,還有兩岸金融監理協議難題待解,讓金融業跟著客戶走出去,創造成長新動能。距離中國大陸明年底全面開放金融市場的時程表,做為產業政策主導者的龔照勝此時才放膽建言,雖然還是有些遲了,但總是為金融業西進添了一條新路,只不過,這條路上的石頭不少,需要加倍努力才有望暢通。 金融業西進,至少有三大迫切性。第一個就是龔主委說的,要跟著客戶走出走,金融業是服務業,經營獲利模式是植基於客戶的滿意度,而一個只能提供間接、遠距、遙控服務的金融機構,又如何能滿足客戶直接、即時、多元的服務需求?金融機構不能滿足客戶,不僅不能創造獲利,還可能永遠失去客戶,甚至無法確保債權安全,進而危及金融機構的經營,金融業能不急著西進嗎?「走出去」是促使金融業西進的另一個理由,因為國內金融市場在規模小、競爭者眾下,已太過支離破碎,難以支應金融業成長所需,唯有走向國際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才能避免同歸於盡,而近年高速成長、台商群聚及具文化類同優勢的中國大陸,自然是金融業西進的首要選擇。 更重要的是,大陸金融市場明年底就要全面開放,今年以來國際金融集團在大陸金融機構插旗、圈地的動作不斷,例如蘇格蘭皇家銀行入股中國銀行、美國銀行及新加坡淡馬錫注資中國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只剩工商銀行及農業銀行尚未名花有主;在第二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外銀搶進動作更積極,例如新橋資本已拿下深圳發展銀行、花旗押注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渣打看上渤海銀行、匯豐投入交通銀行,德意志銀行準備入股華夏銀行則是最新的消息,東部沿海發達區域幾乎已是外資天下;即連在大陸屬於第三級的小型地方性城市銀行,近來都已進入外銀選秀之列,全球排名第35的澳洲聯邦銀行最近就買下杭州市商業銀行,而之前澳銀已入股濟南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一連串大動作,看在本國銀行業者眼裡,能不心驚?能不心急? 但心驚、心急又有什麼用?本國銀行想要前進大陸設分行,卻因兩岸協商機制停擺,無法協商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協議或備忘錄,即使已有多家本銀在大陸辦事處足以升格為分行,卻就是寸步難行,至今無解。如今,金管會建議像外銀一樣直接參股,先插旗再說,主要就是不具控制權的參股大陸銀行,可以暫時避開金融監理協議的限制,且母行承受的經營風險,相對分行為低。只是,參股大陸銀行的障礙不會少於設立分行,因其將直接衝撞「有效管理」重於「積極開放」的國家安全考量,允許金融業參股就是開放金融業到大陸投資,在金融屬高度管理產業的特質下,其開放爭議及難度不會低於晶圓、封測及面板登陸。 再者,兩岸同是世貿組織(WTO)成員,本國銀行想要對岸同意入股大陸銀行,同樣也會面臨對方要求我方對等開放的壓力,在現今陸資來台被視為洪水猛獸、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研訂逾一年仍無著落下,這個障礙恐怕也是難以快速排除。此外,在明年底大陸金融市場全面對外資適用國民待遇前,北京政府的金融開放政策仍是選擇性的,包括准入地區、業務項目及入股者等,對岸開放參股範圍及本國銀行意欲進駐者間的交集有多大,不啻是個問題,尤其是目前大陸最有利可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多已被外資下訂,而城市銀行的資產質量及透明度難讓人放心,本國銀行此時參股的風險已相對提高不少。 儘管金融業西進障礙不少,但金管會本於專業良心提出的政策開放建言,仍值得予以肯定,但希望金管會不只是說說而己,更不是藉此將金融產業發展遲緩、股市動能不繼的責任推給大陸政策主導者,而應立即將此一興利、開放理念,落實於日常行政管理,協助業者做好西進準備,並以直接、具體、有說服力的政策說明及行動,與民間一起合作、努力,打通金融業的西進路。(本文原刊於2005/09/26經濟日報社論)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