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9 09:57:44瀏覽97|回應0|推薦1 | |
如何評估美、中軍事對峙態勢? [薛理泰] (2012-03-17) 從近期美國軍事動向看來,似乎美國正在繼續加強與中國軍事對峙的態勢。例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特在本月8日表示,未來幾年內,美國海軍部署在太平洋的軍艦的數量將從目前佔海軍軍艦總數的52%增加至60%,其中還包括淨增一個航母戰鬥群,從而使得美國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航母戰鬥群增至六個。 在美國各個軍種中,海軍是最能體現美國全球作戰能力的軍種。陸軍姑且不說,海軍同空軍相比,更能彰顯美軍的遠洋兵力投擲的能力以及在戰爭中持久作戰的能力。至於和平時期,海軍也比其他軍種更能表現遠洋進行軍事干涉和作戰的能力。而在海軍各個兵種中,最具有遠洋進攻能力和最強爆發力的,也就是以航母為作戰平台的海軍航空兵。 航母亦即“海上浮動機場”。二戰以來,航母戰鬥群一直是美軍實施“前沿部署”以進行海外軍事干涉的核心力量,在迭次國際危機中,華府對局勢做出反應的第一選擇就是調動航母戰鬥群,並仰仗航母戰鬥群在戰區奪取海空控制權。這主要是因為航母戰鬥群具備戰備狀態佳、快速反應能力強,而且具有作戰半徑大、部署時間長的特點。 此外,五角大樓在規劃2013財政年度軍費預算時,為了研發新型隱形遠程轟炸機而劃撥專款。近日美國空軍參謀長施瓦茨上將聲稱,美國之所以斥巨資研發新型隱形遠超轟炸機,是“著眼於確保能撕裂中國的防空網”所致。 美國正加強與中國軍事對峙嗎? 施瓦茨表示,中國在東部沿海省份已經部署了世界上性能最佳的防空網,伊朗也在核設施等要地部署一體化防空系統,“它們建設防空網就是因為這是它們自身的薄弱環節。”他指出,五角大樓為了對付中國正在發展中的具有挑戰性的軍事能力,研發新型隱形遠程轟炸機是其正在規劃落實的“空海一體戰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值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縮短軍事戰線之際,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部署的航母戰鬥群卻不減反增。美國空軍為了日後撕裂中國的防空網,也仍然迫切需要建設一支新型隱形遠程轟炸機群。據此觀之,美國軍方業已把中國列為其主要防範對象。美國認為中國是未來最大敵國的戰略評估,幾乎呼之欲出矣。在北京戰略家心目中,這似乎就坐實了對美國諸項軍力投入和武器研發都是以中國為主要的假想敵,一切均劍指中國的判斷。 2012年1月5日,白宮與五角大樓發布的未來10年美國新軍事戰略有三個特點,即縮減規模、改變結構和關注亞太。2013財政年度美國國防預算中,陸軍開支被嚴重壓縮,空軍和海軍開支卻依然維持相當水準,這就在軍事撥款上體現了新軍事戰略的精髓。 審視一下近年美國安全戰略和軍事部署,斷定美國已經在亞太地區全面加強了同中國進行軍事對峙的態勢,卻仍然言之過早。縱觀奧巴馬政府“重回亞洲”的政策,實際上,核心內容應該是加強與區域組織、盟友與夥伴關係、重新平衡外交優先順序、平衡區域軍事、打開亞洲貿易壁壘以及與中國維繫穩定關係。而奧巴馬能否順利地落實“重回亞洲”的政策,關鍵在於能否與中國維繫穩定關係。 伊朗使美國騰不出手 何況,就西方世界的核心利益而言,伊朗核武器工程是全局性的問題,堪稱心腹之患。而伊朗是中等強國,其綜合國力遠非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或敘利亞可比,伊朗又逼近波斯灣石油輸出要道 霍爾木茲海峽,對伊朗動武,必然導致該海峽被封鎖,等於切斷了全世界一條能源大動脈,尤其是對於債臺高築的歐洲國家說來,由此觸發的經濟災難就是百上加斤了。西方國家對伊朗施加外交、經濟、軍事壓力,畸輕畸重,均有不妥,形勢之微妙,類似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由此可見,伊朗核問題一日不解決,美國豈能騰出手來對中國施加巨大的軍事壓力呢? 縱使由於伊朗在核問題上拒不讓步,最終美國、以色列仍然對伊朗發動了軍事攻擊,恰如捅了馬蜂窩,惡性後果又豈能等閒視之?北約對付伊拉克、阿富汗兩個小國,尚且戰火綿延十年之久,即使這次北約對伊朗實施的攻擊僅限於攻擊核設施,不捲入地面戰爭,伊朗卻可能在反擊時實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戰火蔓延至其他地區。概言之,美、伊戰爭不會在一年半載內終止。如此,美國在制伏伊朗之後,元氣大喪,是否有能力再對方興未艾的中國施加巨大的軍事壓力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綜上所述,依據美國海、空軍力匯聚亞太地區這一點,就貿然作出華府純然是為了加強同中國軍事對峙的態勢的判斷,是不夠慎重的。實際上,一時美國軍力聚焦亞太地區,還有對付伊朗和中亞、西亞諸國的挑戰以及為新世紀全球經濟引擎提供軍事保障等考量。 追憶三國時代,蜀漢劉備因為東吳擊滅關羽,起大軍伐吳。吳主孫權大驚。中大夫趙咨建議:“某願為使,往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使襲漢中,則蜀兵自危矣。”趙咨星夜趕到許都。曹丕召見時,打算懾服吳使,於是告之:“朕欲伐吳,可乎?”趙咨從容對答:“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史稱趙咨對答得體。 當前比較一下美、中綜合國力,大約同三國時代曹魏、孫吳相仿。如此,則趙咨所稱曹魏有徵伐之兵而孫吳有御備之策的說法,還是比擬得當的。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進程中,對於本身頂層戰略設計的軟實力以及應付國際軍事危機的硬實力,也應該具有自信心,穩步邁向終極目標,而不應該也毋須自亂陣腳。這一因應事態變化的立場,是可以而且應該持有的。 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聯合早報網》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