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從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展望十八大變動」-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11.12.9
2012/03/04 09:24:10瀏覽103|回應0|推薦1

從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展望十八大變動

蔡文軒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後研究
2011/12/9
出處:亞太和平月刊第3卷第12期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241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1 年7 月22 日召開會議,決定於10 月在北京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本次會議的主要議程,除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外,另一個特別的工作是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擬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問題。9 月26 日所舉行的政治局會議,則決定於10 月15 日至18 日在北京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草稿,並在徵求意見後,將修改稿提交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並在10 月18 日的閉幕當日,發表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公報,以便對文化體制改革作出綱領性的部署。

在這項指導原則之下,十七屆六中全會環扣在「文化興國」的大戰略層次進行討論。這次是繼1996 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後,中共再次集中擬議文化發展的課題。《人民日報》在15 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必須追求「文化中興,要成文化強國」,以及「誰占據文化發展的至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文章還提到,全國500 多家出版社的收入總和,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年的收入。這顯示中國的軟實力仍然偏弱,與中國的GDP 水準不能夠成正比。

胡錦濤在會議做了工作報告,重點如下:第一,中國必須追求「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特別是當前世界正處在大變革調整時期,中國必須以中華文化來加強國家競爭的軟實力。第二,中國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建立起以社會主義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並追求中國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最後,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方針,提出了到2020 年,必須以文化改革發展為奮鬥目標。這些報告的主旨非常明確,就是中國將走向「文化興國」的發展道路。

從本次會議去分析十八大的變動,一個最主要的線索就是「文化」的符號似乎成為各方人馬角逐十八大政治職務的主軸。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現今,該以何種社會主義的新文明、新文化來進行調適?成為中共的施政難題,並極力尋求解決。這個現象可以說明為何薄熙來在重慶,要推動一系列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他的努力似乎也獲得中共官方的呼應。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夕,《人民日報》登出文章力捧捧薄熙來的重慶模式,文章題目是「文化高地正在崛起」,該文對重慶推動的「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給予高度評價,稱讚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完成中央賦予的重任」。

另一個可以觀察的地方,是誰能繼李長春之後,擔任下一任文教管理的領導人。近年來,中共強調要建立社會主義文明的新文化,並透過媒體的管理來控制文化的生產,特別是加強微博管理。誰能做好對「文化體制」的管理,將提升他在中共黨內的競爭優勢。中共現今主管文宣的最高領導人,是政治局常委兼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李長春。由於六中全會度強化了文宣地位的重要性,因此誰能在十八大成為李長春的繼任人選,備受外界關注。現任中宣部長劉雲山、曾任中央外宣辦副主任的李源潮、畢業於社科院的新聞學碩士薄熙來,以及擔任過安徽省體育委員會主任的汪洋,都是李長春的繼任人選。

除了「文化興國」的議題外,本次會議還討論十八大的籌備工作。2012 年中共十八大高層換屆,現任25 個政治局委員中,至少有14 位將屆退休年齡,包括7 位常委。中共思考要如何通過擴大黨內民主,來選拔新一屆的領導人。中共在十七大時,由400 多位高層幹部來推選中央領導集體,而十八大參與推選的幹部將會大為增加,除了中央委員與候補委員外,可能還包括省部級以上的幹部,以及部分司局級和處級的幹部和基層組織的黨員,這使得參與推選的幹部擴至近2,000 人。中共近年來利用幹部選幹部的方式來進行黨內民主的選舉,而參與選舉的「幹部」人數逐年增加,這使得新一屆的政治局委員,將具有更多的民意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選舉過程與結果並不對外公開,它至多是中共黨內用來甄補幹部的參考依據。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615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