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敘利亞動亂和什葉遜尼派之爭」-聯合早報網2012.2.17
2012/02/19 11:48:34瀏覽246|回應0|推薦2
敘利亞動亂和什葉遜尼派之爭

[于時語] (2012-02-17)

  敘利亞動亂,在歐美和沙烏地阿拉伯對反對派的全力支持下,逐漸發展到內戰邊緣。與此同時,本拉登(奧薩馬)被處決後接任卡伊達頭目的扎瓦赫里,也通過聖戰網站,出面聲援敘利亞反對派,故而出現了華盛頓與卡伊達站在同一“戰線”上的盛景,也可以因此看到敘利亞動亂後面的國際政治遊戲。

  敘利亞動亂,原本受到阿拉伯之春的激勵,開始是自發反對阿薩德世俗專制政權的群眾運動。但是動亂持續並且加劇到今天的地步,已經完全蛻變到大國和外部勢力操縱的地緣政治遊戲。這便是在華盛頓導演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組成反伊朗什葉派政權的權宜同盟,煽動和利用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教派衝突,力爭通過“政權更易”,消滅伊朗在本區的主要盟友 敘利亞阿薩德政權。

  這場激烈的國際博弈,一面反映了伊朗代表的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斯蘭“穩麥”(ummah,指“民族、國家、共同體”)中作為少數派的先天不利地位,另一面也反映了奧巴馬政府利用穆斯林世界中教派分歧,來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的精明策略。比起當年小布希總統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夕,還不知道區分什葉派與遜尼派,實在高明不知幾許。

  去年阿拉伯之春初起之際,沙特王室是最大的反動力量,全力反對各地的民主運動,對敘利亞的反對派也很感冒。但是隨著海灣地區,特別是巴林長期受壓的什葉派民眾大批加入民主運動,自身產油東部省什葉派佔人口多數的沙特王室,馬上感到巨大的“安全”威脅,加深了將伊朗政權視作什葉派的國際總後臺的一貫看法,而強化了針對德黑蘭的國際攻勢。沙特與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關係於是迅速惡化,幾乎清一色遜尼派的敘利亞反對派,得到了沙特在政治、外交特別金錢上的大力支持。

  沙特擁有的石油美元因此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謂海灣合作組織,全是受到內外什葉派“威脅”的遜尼專制政權,尤其是得到沙特直接出兵佔領保護的巴林國王,更是利雅得的掌中之物。大量“經援”,再加同屬遜尼派和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垮台,使得阿拉伯聯盟大部分成員都被沙特“統戰”,唯一不同意制裁阿薩德政權的兩個阿盟成員國,正是什葉派直接或間接掌權的伊拉克和黎巴嫩,非常清楚地體現了這一教派分野。

  敘利亞動亂演變成教派衝突,也使得原先是阿薩德政權睦鄰的土耳其迅速變臉,因為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不僅受到國內遜尼派多數民意制約,更出於新奧斯曼主義外交需要,而必須迎合阿拉伯世界的遜尼派主流。

  在某種層次上,這也是30年前伊拉克 伊朗戰爭的重演。當時薩達姆作為遜尼派獨裁領袖,獲得了所有阿拉伯政權的支持,唯有什葉派阿拉維支派教徒老阿薩德領導的敘利亞政權,站在伊朗一邊。

  卡伊達組織加入反對阿薩德政權的陣營,其實毫不奇怪。這是因為本拉登創立卡伊達,正是基於沙特王室崇奉的遜尼派瓦哈比教派推行的原教旨主義,因此特別仇視被看作“異端”的什葉派。但是這樣的極端勢力介入,卻大大增加了敘利亞動亂的力度。德國《明鏡》週刊透露,已經有大批外來“聖戰者”滲透到敘利亞,加入反對力量,造成血腥暴力事件明顯增加。在伊拉克遜尼派地區,AK-47自動步槍近期漲價十倍,被大量偷運到敘利亞反對力量手中。

  在這場國際博弈中,作為什葉派大本營的伊朗顯然處於相當不利的困境。但是德黑蘭也並不是一籌莫展,除了以牙還牙,用暗殺手段來報復以色列對伊朗核科學家的刺殺,伊朗顯然也在利用教派勢力反製沙特。例證是《華盛頓郵報》報道,沙特東部省新近出現什葉派群眾示威,引起當局鎮壓,有兩人被殺。沉寂多月的巴林什葉派民主運動突然升溫。另外,伊朗開始重新支持土耳其庫爾德分離主義,以圖反製安卡拉。

  但是阿薩德家族代表了敘利亞人口少數的什葉派阿拉維支派,目前雖然仍然得到基督徒等其他少數族群,以及多數城市遜尼派中產階級的支持,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畢竟面臨遜尼派人口的汪洋大海,前景十分暗淡。至於卡伊達介入敘利亞反對派,是否會重演阿富汗反蘇聖戰催生塔利班組織的諷刺劇,難以預卜。

  另外,阿拉伯民主運動如此迅速地演變為教派衝突,並且輕易為外部大國勢力利用服務,也不能不令人懷疑,這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浪潮,到頭來是否能夠為阿拉伯世界帶來真正的自主和進步。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613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