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長江中下游遭遇大旱 再生對三峽工程質疑」-聯合早報網2011.5.23
2011/05/31 13:40:09瀏覽224|回應0|推薦1

長江中下游遭遇大旱 再生對三峽工程質疑

(2011-05-23)

曾實/廣州報道

  中國長江中下游今年以來遭遇50年一遇大旱,共15個省市受災,497萬人飲水困難。其中,在產糧大省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嚴重旱情已影響當地糧食耕種。災情被指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並再次引發民間對三峽工程影響的質疑。有學者表示,目前尚無數據顯示三峽工程引發旱情,但水利工程的興建可能令當地氣候更趨極端化。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春季以來,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情,在三峽大壩所在的湖北、湖南與江西等省,大片土地因乾旱龜裂,人畜飲水困難,春耕受到影響,持續乾旱也令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水位嚴重偏低,水域面積僅為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

降水減少四到六成

  根據國家防總的資料,與同期相比,今年初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降水減少四到六成,是1961年以來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份。

  長江中下游有“魚米之鄉”之稱,水利資源豐富,是中國糧食生產與輸出的重要區域。在湖北與湖南,素有“兩湖熟、天下足”的美譽,而在大旱之下,這些產糧大省今年的減產幾成定局。

  有專家指出,這可能對CPI(消費價格指數)造成較大的影響,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湖北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鄒進泰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可以肯定今年湖北的糧食將大幅減產,而在糧食減產帶動下,飼料與生豬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旱情也再次引發民間對三峽工程影響的反思。在人民網強國論壇上,有網民指出,江南自古多有水災少有旱災,而目前出現相反情形,當局應反思當中是否有三峽工程與南水北調工程影響的因素。

  但一片質疑之中,也有網民指出,需要長期跟蹤觀察與科學論證,才可確定三峽工程是不是今年乾旱的主要原因,他提醒無足夠證據不可隨便下結論,“因為這是一個關乎數以億計人的生存環境的大問題,一旦引起人的心理恐慌,後果將非常嚴重”。

專家:沒足夠證據    顯示三峽引發旱情

  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系主任陳曉宏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目前沒有充分證據顯示三峽工程引發了長江中下游的旱情,但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於庫區的氣溫和濕度都會產生影響,令氣候更加趨於極端化,“防洪和抗旱的壓力都會加大,出現旱情的時候會更幹”。他也指出,除水利工程以外,城市化與人類活動都是加劇旱情的因素。

  自三峽工程啟動以來,對於這一工程加劇長江流域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說法一直存在。在2009年長江中下游旱災、去年西南五省旱災之時,都有人將之與三峽工程聯繫在一起。對於這些質疑,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與《人民日報》近年曾分別引述專家論述,指工程並未破壞生態環境,旱情與工程無關。

  但近日官方首次承認三峽工程存在弊端。在本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三峽工程存在一些問題,對於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需要處理蓄水不利的影響。

  對於南方出現的極端天氣,新華網昨日也發表文章,指出今後這些地區要重新認識自身水資源變化,並指當務之急是加強水資源的保護,重構現代水利體系,改變對水資源粗放利用的現狀。

  據國家防總公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耕地受旱面積已達9892萬畝,有497萬人、342萬頭牲畜飲水困難。為緩解旱情,國家防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三峽水庫洩量、調撥水泵與運水罐等配套設備運抵旱區等。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524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