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中國下一輪改革開放路線圖」-聯合早報網2010.8.27
2010/08/29 17:35:29瀏覽291|回應1|推薦8

中國下一輪改革開放路線圖

(2010-08-27)

陳鐵源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在深圳考察特區建立30年時說:“只有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停滯和倒退……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這隱含說明,中共高層對下一輪改革有很清醒的認識,但尚未形成高層決策共識。

  談中國下一輪改革與開放,首先需要澄清三個有關改革的偽命題:一、“民主化是中國未來改革的唯一出路”,一半是錯!二、“能改的都已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錯!三、“政治改革是當務之急”,大錯特錯!

  這些之所以是偽命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認清中國的政治現實 中共一黨執政。中共在過去近100年中一直遭詬病。對於你不喜歡的東西,你可以討厭它,但是,你不可以無視它,中共就是如此的“它”。

  也就是說,你不得不承認,中共是世界上苟活能力(中共自說“生命力”)最強、學習能力最強的執政黨。比如,面對政治危機(“六四”、“蘇東波”)、經濟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軍事危機(1991年的海灣(波斯灣)戰爭)和社會危機(2003年“沙斯”疫情),中共都一直“夾著尾巴做人”(鄧小平叫“韜光養晦”),都應付過來了。個中自有原因,只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正視它。

  更進一步說,中共至今還活在臺上,更沒有要下台的意思,而且還在不惜一切代價維持自己合法性和執政黨地位。最重要的是,中共的歷史使命尚未完成 帶領14億中國人進入中產階級社會。然後才是中共逐步淡出,乃至洗心革面的時候,但2035年之前中共都不具備“革自己命”的條件。這就是中國政治的現實,至少是未來25年的現實。

  從長期來看,5000年歷史浸淫的中國政治需要民主化,但是,近期和中期(至少以25年為時段)需要做的,是為民主化打基礎,即在確保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否則,民主化不會提到議事日程。

  其實,中國改革的硬骨頭就一個,就是如何解決中共自身問題?中共自己不會這麼幹。在中國的改革進程中,中共不幹的才是硬骨頭。只要中共還在臺上,這個問題基本無解。問題在於,即使這個問題在中長期內不能解決,但中國的改革與開放必須繼續。因此,在不碰這個硬骨頭的情況下,剩下的改革都不是硬骨頭。“硬骨頭”論是在中國改革進程中,只是藉口,不是現實。

政治改革風險高收益不定

  這從另一角度說明,政治改革根本不是中國的當務之急,也無法成為當務之急。在筆者看來,中國的當務之急只有三個:發展經濟、壯大社會與收復台灣。這樣說來,在2012年之後,無論是誰接替胡錦濤和溫家寶的職位,他們都不會去碰政治改革。原因很簡單,高風險、高成本、收益不定。現實的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太大;而且,這些問題都屬低風險、低成本和高收益領域。

  這樣的改革何樂而不為?稍有政治頭腦和算術頭腦的人也都知道這兩者的輕重。因此,未來至少三代中國領導人仍然是技術官僚派。技術官僚派會在中國未來的歷史中佔據較長時間,直至所謂的“80後”開始全面接掌這個國家,即2035年前後,時間跨度約25年。

  這之前,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他們都根本沒有能力和意願去搞政治改革。這些領導人的最大任務就是讓14億人“富起來”,但絕不是讓他們“動起來”。“動起來”是指這個國家的政治充滿活力、思想充滿活力、國家前途充滿活力。讓國家“動起來”是“80後”中國領導人的真正使命。

  那麼,“80後”之前的中國領導人還能做什麼?只有一條路,繼續技術層面的改革,為政治層面的改革作準備,即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社會,才是支撐政治改革的中堅力量,日本、韓國、台灣都是如此,伊拉克、阿富汗、東帝汶都不是如此。

  具體來說,全力發展經濟,強力弱化政府,大力強化社會。這些才是中國下一輪改革與開放的方向與路徑。如果這些都取得了成功,那麼,才能與未來的政治改革路徑對接。否則,中國成不了台灣,而會成為印尼。

  無論是政治學角度,還是從西方國家的實踐來看,或是從生活常識來看,有一個基本的共識:一個社會健康與穩定的根本,就在於企業、政府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的平衡與穩定,就如同一張桌子至少有三條腿才能站穩一樣。西方成熟國家都是如此,世界上非成熟國家基本都不是如此。

  改革開放前,中國沒有企業和社會,只有政府。30年改革後,企業活力大增,但遠遠不夠;政府壟斷權力和資源的情況有所弱化,但未根本改觀;社會問題直到2003年“沙斯”疫情爆發後才被認識到,至今不到10年時間。中國社會發展仍然處於嬰兒期,遠處在國家管理功能的邊緣。

  中國發展經濟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原動力。因為中國窮人想致富,富人想更富;因為中國人窮怕了;因為中國人害怕“被窮”;因為中共管理經濟已經得心應手。在這種大背景下,可以說,中國經濟的主角 企業 未來的發展應無大礙。順應經濟規律的政府,自然會讓企業發展壯大,如果中共未來仍然“頭腦清醒,明辨是非”(溫在深圳的講話)的話。

  過去30年間,中國政府的力量有所弱化,但仍具有決定性的壟斷權力。中共的領導體制又持續強化了這種權力格局。這種狀態至少在2035年前後不會有根本性變化。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與中共,又必須面臨三重巨大的壓力:經濟壓力、社會壓力和技術壓力(即網際網路和手機所帶來的壓力)。

  在經濟機器正常運行、政府權力逐步弱化的途中,中國社會發展改革,無疑會成為未來20年中國領導人涉足的機遇。中國在這方面的改革有兩大著力點:社會管理體制的全面重組,以及把非政府組織從意識形態上的敵人變成政府的推手。這兩點既能維護社會穩定,又能爭取民心,還能改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加政府的功績。只是現在的民政管理體制千瘡百孔,呈現畸形的病態。民政部一位卓越的司長王振耀辭職轉戰民間機構,最能說明這一問題。

  總起來看,在未來20年裡,政府面對企業和社會,在權力與壟斷方面的控制與反控制博弈,會越發頻繁和持久。政府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會自動讓渡權力。企業與社會正在借助新興力量蠶食政府的傳統力量。這些壓力都在逐步侵蝕或弱化政府的力量,這是很積極的一面,也是大勢所趨,政府必須面對現實。但是,這種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似乎讓外界看不到希望,甚至讓性急的西方國家感到絕望。可是,這是中國人走過漫長歷史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儘管這種代價在外界看來不可思議!

  簡言之,中國未來的改革仍然分兩個階段:繼續技術改革,然後進行政治改革。在中國進入中產階級社會前,中共不會下台,否則對中國14億人,乃至世界都是災難。在中共不惜一切維持政權的情況下,技術改革(本質上是改良)是中國唯一選擇。在這一大背景下,挖掘經濟潛力、約束政府行為、開放媒體監督、強化社會自我管理,都是未來20年中國領導人低風險改革的選項。

作者是北京資深媒體人


《聯合早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4359868

 回應文章

禹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改革
2010/09/01 23:34

穩定壓倒一切

在穩定中求成長

共黨必須能做到防止黨員繼續腐敗

改革之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