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0 05:54:47瀏覽399|回應0|推薦9 | |
「中美國」共建全球新秩序 南方朔 亞洲週刊二十四卷二十二期 (2010-06-06)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243156341/22ae2.cfm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美國學官界與智庫界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行了一個大型的「中國與亞洲:朝向一種取悅新秩序」的論文發表討論會,那次會議的論文後來於二零零五年,以《權力轉移》(Power Shift)的書名出版。 在該次會議中,首次有人提出「共管」(Condominium)這種從未有人提過的新觀念,它的意思是說,由於美國在亞洲已獨力難撐大局,美中聯合來型塑亞洲未來新秩序,肯定是個可行的模式。以前美國談亞洲,總是自居為「亞洲的警長」,東南亞這邊由澳洲當副警長,東北亞這邊則由日本擔任副警長。這是美國「圍堵中國」的延長。而今卻突然變為美中「共管」,這當然是中國和平崛起所致。但換個角度而言,則是美國內部已出現一種新的企圖拉攏中國的聲音。而我們都知道,一種具有可能性的聲音出現後,它就會逐漸擴大,甚至以某種方式逐漸走向日程表。「共管」這種提法出現後,很快就有了三種意義類似的說法。 其一,乃是二零零七年牛津及哈佛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華爾街日報》上協同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撰文,提出「中美國」(Chimerica)這種提法。緊接著,零八年弗格森教授在他的新書《貨幣崛起》中又將「中美國」這種觀念深化。他的意思是說中國的和平崛起已了無疑義,今天的美中關係其實與百年前的英德關係類似,都是既合作又競爭。由於中美關係與世界的安定緊密相關,如何深化雙方的合作面,降低疑慮、對立面,乃是今後雙方最大的課題。 其二,似乎是由美國國家智庫學者巴奈特最早提出,後來被廣泛使用的「G2」提法。在二零零九年「G20」峰會,去年氣候變遷峰會上,「G2」的提法已是正式化。氣候變遷峰會上,有關溫室氣體的減排問題,最後原是奧巴馬與溫家寶會談,但到了會場,奧巴馬才發現印度、巴西及南非領導人都受中方邀請出席。中國藉著「G2」,儼然已成了開發中國家的領頭羊。 其三,則是出身哈佛,現為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的卡拉貝爾(Zachary Karabell),在零九年所著《超融合》中提出的中美「超融合」的提法。他的意思是,中美雙方事實上在許多方面早已相互融合,利益共趨,今後雙方應更加擴大融合,做好「雙方關係的管理」,如此才能共創互利。 綜上所述,我們已可看出,無論「共管」、「中美國」、「G2」或「超融合」,他們用詞雖不同,但意義則相當接近,都是在表示,盼著中國能和平崛起與發展。中國在二零一零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社會上當然角色日重,已成了美國潛在的最主要朋友。在小布殊時代,曾將中國定位為「潛在競爭者」,而上述提法則無疑的是朝「潛在的朋友」這個方向上重新定義。對於這些提法,溫家寶曾表示拒絕,他表示世界的問題「不能中國美國說了算」。他的表示符合了中國一貫的那種「不稱霸」的立場。但無論如何,在現實上「中美國」的相互接近,已逐漸的成為事實。顯然,「中美國」的磨合不可能太過順利,但在大方向上,實屬必然的趨勢。 人權對話意義非凡 也正基於這樣的大形勢,本週相繼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及經濟對話」和「第十五次中美人權對話」,遂顯得意義格外不凡。由這兩項對話,已恰恰好的顯示出在這個世局混亂、新秩序正在形成之際,中美兩國合作的重要。 首先就當今的世局而言,無論經濟、政治和軍事,都紛亂無比。經濟上,全球金融海嘯所造成的危機,已擴大到了歐洲的債信危機,進一步的全球衰退已告浮現。這個亂局已超出美國的能耐,稍不慎,極可能引發全球性保護主義;而政治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北韓,這些區域問題的確需要主要國家達成某些共識,問題始可被收束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內;再其次,有關環境、氣候、衛生、金融改革、糧食安全等多個領域,也莫不需要有新的機制及規範,其中涉及經貿、財富、金融的部分。 六月「G20」峰會即將召開,中美及早洽談,對峰會亦至關重要。在這樣的脈絡下,中美的戰略和經濟對話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 不過前面已經指出,中美對話及合作乃是個磨合過程。過去的美國恃大凌人,將中國視為挑戰者,對中國許多問題也過度干擾。以中美人權對話為例,它雖於一九九零年即開始,但因二零零四年美國執意要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提出反中提案,於是雙方關係惡化,對話中斷六年之久,零八年始告重啟,但不旋踵又告中止。現在美方已表示將追求共同利益,不在分歧上做文章。有了新共識,第十五次人權對話始能開始,由此已可看出中美磨合的不易。其次就雙方戰略及經濟對話為例,從去年到今年三月這大約半年裏,由於美國對台軍售,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等,雙方關係急速冷凍。到了三月底中國新任駐美大使張業遂到任,呈遞到任國書,雙方始恢復良好互動。這些磨合過程已證明中美要成為夥伴,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不過值得注意的,乃是中美互動儘管停滯,但中國的努力並未停頓。目前中國仍快速成長並帶動亞洲成長,估計今年中國成長率將達百分之九點九,明年稍緩仍將在百分之八點一。尤其是最近美國皮優(Pew)研究中心全球民調顯示,全球多數國家都對中國印象日佳。零九年美國對中國正面評價的僅百分之三十九,現已達百分之五十;最反中的日本也由百分之十四增為百分之二十六。中國形象改善,國際地位和角色日增,已使得美國更需要強化中美關係,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方在國務卿希拉里及財長蓋特納領銜下,率兩百多位官員與會,這是有史以來美方最大一次官員代表團。美方如此大陣仗,有人說是奧巴馬利用中美關係的改善為期中選舉造勢,但不論如何猜測,美國在彌補雙方關係已可斷言!希拉里會後表示,未來將派十萬學生至中國學習,這種超級手筆更是雙方有史以來所僅見! 這次第二輪戰略及經濟會談,中美雙方達成二十六項具體成果,也簽署了八項合作協議。面對敏感的人民幣升值問題,則因仍有爭議,而且歐洲債信危機更為急迫,顯然著墨不多。這也就是說雙方這次對話,氣氛可謂至佳。會後,奧巴馬在書面聲明中表示,「一個國家的成功,不需要以另一個國家的犧牲為代價」,也承諾「我們的進步可以分享」,奧巴馬可以說已清楚表達出奧巴馬主義的基本態度,那就是以合作代替對抗。在這樣的原則下,可以肯定「中美國」的進一步開展已更樂觀可期待。 朝鮮問題的敏感 不過,在此必須指出的,乃是中美關係固然可樂觀以待,但雙方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並非沒有難題﹕中國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在和美國軍方戰略對話時,即表示對台軍售、美國機艦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海空域頻繁偵察,以及美國的「國防授權法」等,都侵犯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另外,則是有關天安艦問題,中國對美國所宣稱的是北韓金正日下令所致也表示懷疑。這已顯示中美雙方在許多問題上已開展合作之際,許多核心利益仍然僵持不進。這些核心問題才是未來更值得注意的關鍵。 這個世界需要大國公正、和平、尊重他國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去打造新秩序,制定新規則。以前那種秩序已正在解體中,而盱衡全球,中美合作,以王道而非霸道的方式為新秩序催生,的確是最大的可能。我們但願中美雙方能在這個大前提下進一步強化合作,想必這也是全球所樂見之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