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2 00:07:36瀏覽431|回應0|推薦9 | |
由自卑到自大:談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蔡逸儒] (2010-03-31) 過去,曾與許多台灣學者及前政府官員和大陸學者官員交流討論開會,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台灣堅持對等尊嚴,要中國大陸方面展現理解、包容、善意、體諒、給予優惠等等,這讓一向自認為一個文明、理性、現代化、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國際視野現代中國人(或至少是中華民國國民)的筆者感觸良多,甚至覺得羞愧,覺得沒有尊嚴,不知台灣當年的自信、自強與自尊到哪裡去了? 其實,自信、自強與自尊全都來自於實力與能力,不待外求,而源於對自我的肯定。本來大家堅信,有朝一日台灣的成功經濟發展、政治改革經驗可以作為中國現代化的借鏡,歷史終究要肯定這幾代中國人在台灣的所作所為,為中華文明保存與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如今俱往矣,大家看到的不只是自外於中國,但求自保,而且還貪生、怕死、要錢、愛面子的島民心態。這一切真不知與誰人說去? 具體的例子,一是某些台灣人和政黨對大陸觀光客來與不來,來的多少,花錢大方與否都有意見。來的少是口惠而實不至,來的多是大軍蜂擁而至。花錢少是窮措大,花錢多又成了暴發戶;二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北京雖然展現善意,明白表示讓利,但執政黨認為這種說法不當,有矮化台灣之嫌,民進黨更是痛批,這是包藏禍心的統戰陰謀,中國亡台之心不死,仍要反對到底。 過去,儘管兩岸政府一度對於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容、時程、方式、名稱有些不同看法,但目前看來已經到了水到渠成,事在必行的階段。兩岸兩會在6月間如期完成簽署協議應該不會讓人覺得意外。春節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南下福建,曾經表達對台灣關切的理解,強調會充分考慮台灣農民兄弟的利益;日前結束的全國人大代表會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重申,兩岸是兄弟,大陸願意對臺讓利,北京可以透過租稅及早期收穫和排除條款讓台灣得利。 大陸涉台機構確能掌握局勢 對此,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一、北京高層對於兩岸關係、台灣政局的敏感,台灣民眾的關切顯然了然於胸;二、大陸的涉台機構確實能夠掌握局勢,正確反映現況,讓高層得以適切回應;三、北京堅持把握機遇、和平發展,願意配合馬英九政府,持續推動改善兩岸關係。但是民進黨對此當然堅持一貫批判態度,說溫家寶的讓利之說是個騙局,要北京表態,承諾在兩岸簽署協議之後,大陸不會阻擾台灣與其他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而李登輝也說ECFA是向中國大陸傾斜,台聯黨將與民進黨合作推動公投。 另外,某些不明就裡的外國媒體和通訊社或許受到民進黨的蠱惑,對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主張兩岸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溫情喊話也持有色眼光,問這一切是不是北京的統戰陰謀?首先,筆者告以,北京當然不是在幹慈善事業,必然有更高層戰略目標的考量,但統戰在中國大陸並不是一個負面用語,反而是有正面的涵意,而且北京自豪的是從來不搞陰謀,只有陽謀。外界還是應該用相對持平的角度來全面看待問題。 其次,筆者指出,民進黨才是製造問題的罪魁禍首。就以前述強要北京表態承諾為例,大陸其實處於一個進退兩難困境,充其量而言,兩會簽署協議之後,北京只能對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持同情的理解,既無法肯定也不能否認。如果承認,就坐實了北京打壓台灣的指控,而且褻瀆了外國政府;如果否認,又會觸怒台灣民意。過去一度傳出,國台辦主任王毅曾經對此表態支持,但後來又加以澄清,原因在此。正如台研所所長余克禮所說,以後萬一各國屆時另有考量,台灣可別又怪在北京頭上了。 中國文化包容同化力量有目共睹 再以加強兩岸文化認同、血源關係而言,筆者認為這更是為所當為,中國文化的包容同化力量有目共睹,而且每個國家社會都會透過教育、考試來內化、型塑國民意識。講難聽點,這是洗腦;講好聽點,這是政治社會化的必要過程,沒啥不對。其實,民進黨高層並非不知ECFA對台灣是利大於弊,不得不然,兩害相權必須取其輕,但是為了選舉的短期政治利益,民進黨即使不敢在台北都會區全面反對,但還是要區別對待,在南部地區好好修理馬英九政府一番。 說穿了,一切都是政治。還記得有位國台辦高級官員曾經當面詢問筆者,台灣哪來那麼多的悲情?什麼時候台灣才能以一個健全、平衡的心態和做法與大陸交涉,處理事情。北京隨便說三道四,台灣固然不高興,大陸凡事躲得遠遠的,想要冷處理也不行,沒事也被抓來修理一頓,不讓就是打壓,讓利居然也還不行,台灣覺得委屈,大陸也有苦水。對此,筆者既無答案也沒解決辦法,只好開玩笑的說,大概只有當大陸同意台灣獨立之後才會沒有悲情也未可知。 其實,退一萬步來說,只要心態不改,誰又能保證獨立後的台灣就沒有更大、更多或其他的悲情?好啦,獨立不切實際,太過驚聳,那就退而求其次,要求中國不要打壓、威脅、動武、封鎖、孤立,這或能減輕台灣民眾的悲情心理,但事情又回到雞生蛋、蛋生雞的因果論,中國打壓->台灣獨立->中國威嚇的惡性循環,問題依然無解。筆者深信,既然一切都是政治,最後一定還是要靠軟實力、硬實力及巧實力決定一切。立此存照! 作者是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聯合早報網》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