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從高雄世運檢視兩岸關係 」-蔡瑋2009.7.22
2009/07/22 23:32:47瀏覽305|回應0|推薦3

從高雄世運檢視兩岸關係

[蔡逸儒] (2009-07-22)

 
  和2008年的北京奧運比起來,2009年的高雄世運本來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情,但好歹總算是個國際運動盛會,而且是台灣經過多年爭取,五年籌備的結果,如今總算如願以償,總要大大宣揚,相關政治人物都要引為政績表現,好好吹噓一番。16日晚,由馬英九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宣布開幕。

  這次,中國大陸雖然派隊參與比賽,但卻技術性地沒有出席開幕式,這就給了有心人士見縫插針的機會,親綠媒體及學者都說,這代表馬英九的兩岸“互不否認”政策失敗,或至少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北京對台北仍然並無任何善意可言,馬英九應該全面檢討其親中、賣台的政策,等等。

照顧雙方的技術性迴避

  但反過來說,筆者則認為,兩岸當局或許為此曾經有過某種程度的溝通或默契,中國代表團曾赴台參加比賽,但避開帶有有政治意涵的活動,這是雙方雖然都不絕對滿意,但又比較能夠接受的一個次佳方案。這正好反映出兩岸互不否認,及雙方關係改善的事實。

  為此,素來對馬英九政府不是特別友善的國際通訊社來電相詢,由於該社曾把馬英九寫成“台灣的尼克松(尼遜)”,意指馬英九狡詐、缺乏誠信,後來又有一篇文章說中國批准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年會,台北官方為此還和該社有過一陣嚴肅對話,所以必須謹慎以對,但最後登出來的只是短短數言,其中居然又出現北京“准許”、“禁止”的字眼,實在讓人挫折。

  當時,筆者曾把前述正反意見和所有可能全部詳加說明,如果台北故意要雞蛋裡挑骨頭,當然可以把小事搞成大事,硬指北京霸道,不通情理,挑起民粹情緒。去年兩岸為了奧運聖火傳遞路線及“中華台北”或“中國台北”吵成一團就是個例子,但如果台北是想要解決問題,把運動會順利辦好,對於某些可能引發政治聯想的活動低調處理,則更是一個理性負責任的表現。雙方都應體諒對方的困難。

  首先,就北京的立場來說,最好的情況是一切比賽活動要嚴格依照國際奧委會的相關規定,不得有中華台北以外的旗、歌、號出現,在會場不得有政治人物以運動之名,進行政治活動之實,不可藉機凸顯任何政治意涵,既然胡錦濤、溫家寶去年也只以貴賓身份出席奧運,所以馬英九也不宜以總統的身份宣布大會開幕。凡此種種,中國如無善意,堅持一切照章行事,外界也不能說北京有錯。

  但是中國應也理解,這樣的要求即使於理、于法都站得住腳,但於情總有那麼一點強人所難,在台灣的地盤上還這樣高調堅持立場,只會讓馬英九為難,不但會讓民進黨人士用來攻擊小馬,也會刺激台灣民意,更與兩岸關係改善的氛圍並不吻合。所以,最好兩全其美的做法就是技術性迴避,兼顧了自己的立場,但又不使主人難堪。

互不否認事實的體現

  其次,再由台北的角度來看,純由內政出發,上策當然是好好彰顯地主國的氣勢,如果還可以據此凸顯國格、主權,這對馬英九爭取民心、未來選舉,及擺脫賣台、親中的指控都有幫助。如果在自己的土地上,馬英九還不能有尊嚴的出席,或太過低調,且不說民進黨要把他生吞活剝,台灣的民意、媒體的批評大概也會難讓他難以招架。所以合情、合理、適度的表現一下,大陸應能理解。

  但這又與當初爭取世界運動大會的諒解,及國際奧會的有關規定不符,而且還會讓北京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承認不行、公開否認又不好,讓好不容易出現轉機的兩岸關係受到衝擊。所以權衡輕重,分析利弊,雙方有個默契,各退一步,技術性暫時迴避,台北顧到了面子,但未全贏,北京則是你講你的,我沒聽到,而且人不在場,大陸沒有承認,但也未否認。這就是互不否認事實的體現。

  這就是創造性的模糊。其實,外國人未必全然了解兩岸這種行為政治學的奧妙,所以常說兩岸中國人簡直在搞神學和玄學,一字之差、一個動作居然意涵完全不同。九二共識、九二精神,一中各表、一中不表、一中共表,一中原則、一中政策,國際航線、國內航線、兩岸航線,一邊一國、兩國論及兩岸特殊關係,搞得大家頭昏腦脹,簡直不知咱們兩岸中國人在搞些什麼玩意。

  其實,如果大家記憶不錯的話,就應回想到當年台灣的財政部長郭婉容前往北京出席亞銀年會,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與會,播放大陸國歌時,郭部長雖然起立,但並未行禮,一方面表達為客之道,未讓主人難堪,但又兼顧了台北的尊嚴和立場,彼此都照顧到對方的立場和難處,雙方也都給對方互留餘地,未有強求。今天大陸體育代表團不便出席馬總統的場子也屬可以理解。

  最後,筆者要說的是,民進黨人及其支持者在世運會場外高舉中華民國旗幟,還有臺獨的旗幟、西藏的雪獅旗和其他奇奇怪怪的各式標語,擺明暸是要進行政治訴求,不但要讓北京難看,更是要藉機修理小馬,其實要毀滅中華民國的就是他們。對這些人來說,中華民國的旗、歌、號、憲法都只不過是他們奪權鬥爭的工具,然後還能口口聲聲“愛台灣”,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作者是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315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