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邱立本:文化中華煥發新的生命力」-亞洲週刊
2009/06/13 18:01:27瀏覽346|回應0|推薦1

邱立本:文化中華煥發新的生命力

摘自:亞洲週刊 二十三卷二十四期 (2009-06-21)
 
「台馬族」是台灣與大馬永恒的靈感,豐富了兩地的軟實力,也煥發文化中華最新的生命力。


-------------------------------------------------------------------------

邊緣比核心更核心。在文化的邊緣,往往比中心地帶更有焦慮感,憂慮文化認同在弱勢的位置中被迫流失。

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是中華文化的一支奇兵。他們在蕉風椰雨中,遠離神州中原,但卻有一股比中原更中原的中華文化情懷,更有花果飄零的感覺。恰恰是在弱勢群體的焦慮中,他們發現中華文化是一個突破孤島心態的橋樑,不僅可以通往五千年的歷史,更可以通往未來的希望。

他們的希望島嶼是台灣。在過去半個世紀中,逾四萬名大馬華人青年前往寶島念大學,不僅延續了大馬小學和中學的華文教育,也加強了大馬華教的基礎與動力。從吉隆坡到台北,中文成為連接兩地的一條文化的臍帶。大馬華人在台灣感受濃濃的中華文化情,從唐詩到現代詩,從《紅樓夢》到白先勇,從崑曲到雲門舞集,他們都分享台灣的文化脈動,吸取傳統的養分,加以創造性的轉化,也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共振,加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他們口袋裏裝著的是馬來西亞護照,但內心深處也擁有一本中華文化的護照,超越了政治上的限制,也突破了台獨推動「去中國化」的限制,在台灣找到了生命中的最佳的舞台,舞動讓人難忘的身影。

他們也進入了一個獲得平等待遇的社會,告別了大馬社會「有些人更平等」的種族歧視。他們儘管來自異鄉,但在台灣卻沒有被視為外人而加以排斥。

這也催生了很多「台馬族」。他們是兩地文化融合的結晶。這包括了作家李永平、溫瑞安、方娥真、鍾怡雯、陳大為、黃錦樹、張貴興、歐陽林、沈雲驄、導演蔡明亮……「台馬族」也包括那些不是在台灣念書,而是闖進寶島流行文化領域的「能人」,像歌星梁靜茹、曹格、戴佩妮、張棟樑等,都早已被視為台灣文化的一環。

台灣這二十年急速的政治變革,也對大馬留台生帶來重大的衝擊。他們親身體會民主化的歷程,開放黨禁和報禁,從威權社會中解放出來。更不要說台灣近年蓬勃發展的媒體自由,沒有政治的限制,不會以言獲罪,都像一面映照大馬的鏡子。「台馬族」不禁會問:台灣能,為何大馬不能?

這也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台灣政治背後的社會動力,社區自治,非政府組織(NGO)所凝聚的力量,都不斷為政治的變革作出鋪墊。台灣的民間組織像慈濟的志工,就向大馬發展,廣受歡迎。

事實上,近年大馬的政黨,都曾到台灣實地考察。尤其台灣選舉的動員方式和文宣的技巧,都有很多西方社會所沒有的創意,也都是大馬可以吸取的智慧。

因而「台馬族」也是台灣與大馬永恒的靈感,他們贏得了兩個世界的掌聲,也讓這兩個社會不斷交換中華文化變革的最新內容,豐富了兩地的軟實力,也煥發了文化中華最新的生命力。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心得

台灣寶島、寶島台灣,三生有幸生於斯、長於斯,我們要愛這塊土地,感謝島上的善良人民及努力創造更好的未來。

珍重台灣的核心價值 ─ 多元的文化

多元的自然景觀,風景美:短短幾個小時,在台灣可以體會高山、峽谷、海邊、鄉村與都會區等不同的風貌與人文,為世界少見。

多元的歷史資產,內涵多:除傳承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荷蘭人、日本人曾佔據台灣多年,許多海上列強國家亦曾在此留下許多建築、典章,使台灣具有多重國際面貌與史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303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