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第三次“江陳會談”的特點 」-邵宗海2009.4.29
2009/04/30 23:22:16瀏覽614|回應0|推薦0

第三次“江陳會談”的特點
[邵宗海] (2009-04-29) 
 
  第三次“江陳會談”於2009年4月26日在南京舉行。兩會簽署三項協議,雙方就共同推動陸資來台投資獲致共識。這次會談有兩個重要特點,很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兩岸四地以及政治談判的發展,謹粗略分析如下。

  第一,這次“江陳會談”的特點是,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使兩岸四地間的關係進入了一種微妙的階段。特別是在兩岸直航班次增加的議題上,香港與澳門均扮演了重要的杯葛角色,間接向北京傳遞了不同的看法,導致兩岸航班最終沒有達到台北原先期待的數目。

  今後,在陸客來台數目、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以及其他議題方面,港澳因權益受到影響而再次向北京提出不同看法,將是兩岸關係回溫之後最受外界關注的。

  說起來,台港關係目前的發展非常正面:香港貿易促進局己經在台灣設辦事處,而香港政治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不久前也來台訪問,加上香港特首曾蔭權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台中市長胡志強等先後正式會晤,多少都說明了過去台港間一些政治敏感事情,己不再是彼此的忌諱。因此,台北今後應該用全新的思維與態度,處理與香港、澳門之間的關係。

  譬如說:兩岸直航班次的增加,是否可設置雙規管道,既與對岸協商,也與港澳相關單位會晤,讓對方能理解台灣的立場,同時更去體諒對方的困難。唯有溝通與磋商,才能消除誤解。何況台北在港澳均有駐在機構,溝通管道應該會更通暢。

兩岸談判的政治地位問題

  第二,雙方主談代表幾乎都有官方身份,而且在協議簽署之後,也不避諱指出未來實質問題將直接由官方機構來洽談。高孔廉就說,“將來兩會簽署各項協議後,就由主管機關直接去談,海基會的角色就告一段落”。這是不是暗示兩岸協商將進入官方接觸階段,值得注意。

  若本次兩會協商己有準官方態勢,加上溫家寶在人大會議報告中,也正式提出北京將要“探討兩岸政治、軍事問題,為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創造條件”,顯然意味著中共將全面提升兩岸談判的政治層次。

  基於這樣的形勢,胡錦濤在2008年12月31日談話中,特別強調“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是否暗示北京可能要回頭去接受1949年中華民國當時存在的事實,以終結“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實在是值得台北關注。

  另外,胡錦濤在談到兩岸可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看法時,又特別提到,為有利於兩岸談判,“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探討”。這個“政治關係”到底會賦予兩岸談判以什麼樣的政治定位?如果參考上面說過的“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那可能將是:中共在面對兩岸政治談判時,正在考量台灣定位問題。台北應予留意。

作者是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290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