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兩岸需積極培養統一的新生力量」-蔡瑋2009.3.19
2009/03/28 23:59:40瀏覽350|回應0|推薦0

兩岸需積極培養統一的新生力量

[蔡逸儒] (2009-03-19)

 
  本月13日,中國總理溫家寶於在北京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真心希望有機會到台灣走一走,“……,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至於台灣方面關心的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問題,他也說大陸會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北京願與台灣方面就此進行協商等等。

  除此而外,在月初的全國人大會議中,溫家寶也就北京的對臺政策多所著墨,從經濟到政治到文化,從軍事互信、結束敵對狀態到簽署和平協議都有說明,說是要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而國台辦主任王毅後來甚至引用台北媒體社論,說是“不搞一廂情願的請君入甕,而要搞互利共贏的與卿共舞。”

  中國大陸當然有追求國家統一,爭取台灣民心的戰略考量,但一個六十多歲的長者講出這種話,聽來還是讓人動容,而過去一段時間北京對馬英九政府改善兩岸關係政策的配合也是有目共睹,但是民進黨仍然是一路批評、反對到底,CECA就是個例子,溫家寶的溫情喊話也被罵成兩面手法,北京就是霸權、擴張主義。

  講白了,對民進黨人及其支持者而言,除非中國大陸同意台灣獨立,尊重台灣的主權,全面撤除飛彈,同意台灣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組織,否則一切免談。再多的善意也是虛情假意,再多的示好也是貓哭秏子、鱷魚的眼淚,再多的忍讓也是統戰陰謀,民進黨絕不妥協。

和平發展各說各話

  過去,當中國大陸高舉統一大纛的時候,在林洋港院長及溫世仁董事長的囑託之下,筆者奉命擔任《兩岸雙贏》雜誌總編一職,當時就大聲呼籲,在兩岸統一之前,要先共同努力和平發展,如今和平發展成了北京對臺政策主軸,筆者又要討論和平發展和和平統一之間的辯證關係。真的不是余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如今,兩岸都要和平發展,北京釋出極大善意,少談一中原則,不過度強調統一,但目標沒變;而馬英九的重點則是維持現狀的不統、不獨、不武;民進黨同樣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但其最後目標是和平分裂、台灣獨立。三者即使方法一樣,但目標仍南轅北轍。事情或許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單純。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機遇,強調的是正面因素,但反面困擾仍然存在,並在擴大之中。大陸學者證稱,台灣成為獨立國家的客觀現實幾乎已然完備,唯一的顧忌是大陸的武力威脅及國際的反對。年輕的台灣民眾對大陸越來越有疏離感,以前不願統一是對中國的政經落後反感,但如今即使中國在各方面多有改善、超前,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與我無關,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

  馬英九有選舉的壓力,有時發言不當、過當,比如說194、195國(指世界主權國數目)就是個例子,各界或許可以不予計較,但台灣所謂統派媒體在報道兩岸新聞時,行文多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於兩岸棒球比賽,大大的標題就是“台灣輸給中國”,硬生生地把中國和台灣擺在對立面,長期下來,當然會有積非成是的不良影響。一般民眾哪分得出,台灣是個國家的說法只是英文中的地理概念,除非台灣獨立成功,台灣始終不是個法理上的主權國家。自立和獨立是不同的概念。

慎防台灣的異化

  上週,和西方國家駐台官員對話,彼等一再詢問,在當前兩岸關係改善,台灣需要大陸協助改善經濟,時間對台灣不利,中國將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台灣將要如何尋找自己的定位與利基,十到十五年後,台灣究竟要以何等身分、立場,並列世界各國之林?統一、獨立或變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台灣有無更好的出路?如何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尊重?台灣當前的內鬥、內耗,讓外人都感到憂心。

  大哉問!對此筆者只能說,在經濟方面要好好透過租稅、財政、金融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爭取外商、台商,發揮台灣的地理優勢和附加價值;在政治上則要持續改善自己的民主發展,但與此同時則該教育民眾,中國不是外國,透過教育、考試,建立起大家對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識,讓台灣為中國的現代化,中華文明的復興做出貢獻,同時當然也要堅決維護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為了中國及台灣的共同的未來,不做無謂的讓步。

  簡單的說,即使馬英九當選,但台灣社會仍在緩慢的往異化的方向發展,主張統一變成異類,政權與國家不分,大家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兩岸政府都應努力,有方法、有步驟、有計劃地培養出一批主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新生力量,消極的因循苟且、無所作為,以拖代變,或是為了和平發展而和平發展,到頭來或許會發現,大家只不過拖延了衝突的時程,並沒有解決問題。忠言或許逆耳,烏鴉聒噪當然不如喜鵲悅耳,看看當前台灣異化亂象,屆時莫謂筆者言之不豫也!

  作者是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聯合早報網》

【心得】

蔡瑋教授文末差點沒喊出兩岸終究必須一戰!

      蔡教授是否為民族主義思想者或有不定,唯肯定其必以身為中國人為信念,中國不是外國!中國也是我們的!長期以來,其致力兩岸和平發展提供建言,鑑於,台灣新生一代對中國之疏離感,被刻意操作之族群意識高漲,憂心兩岸之統一最後難免一戰!故為文兩岸需積極培養統一的新生力量之用心

      兩岸因政治因素產生之對抗,終將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而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流傳迄今,就因有包容性;所見世界上之紛爭,一切都是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那台灣的利益為何?如何維護?應該不是與中共搞對抗吧。

      蔡教授希望學生們能學習用公平、客觀、理性的看問題,也常說談政治、宗教,是損失朋友最好的方法,現在這個社會朋友還是多一點的好,那如何積極培養統一的新生力量!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279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