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設生態區 讓社子島與水共生 【聯合報 2015.01.24】
2015/01/18 19:41:39瀏覽554|回應0|推薦0

2015-01-24 02:02:37 聯合報 孫振義/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台北市)

原始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63258

 

社子島,在十七世紀荷蘭人地圖記錄中,還是「河道」的沙洲島地,數十年來基於洪患考量被「禁限建」,遲遲未能開發。

 

等待多年後,北市府都發局擘畫俗稱「台北曼哈頓計畫」的「社子島開發計畫」。然而,選舉變天,新政府有意以生態新思維檢視社子島開發。

 

新市府團隊推翻舊朝計畫,首要為「縮短開發時程」及「與災害共生」二項意圖,提出「台北阿姆斯特丹」概念。期以「水與建築共生」方式,複製荷蘭還地於河計畫,採取放棄部分土地、堤防向後推移、退讓恢復河道,以期紓解洪水威脅。

 

但若要具體實踐此概念,必從縮小開發區域著手。除了核心開發區需墊高土地與道路外,其餘的區塊依照地形與標高,劃設一至三級洪水線,令其平常為低度使用,必要時則允許被淹沒,成為保全台北都會區之滯洪減災防線。

 

至於洪水線以下區域,則以都市設計準則強制規範,令該區建築必須提出「防洪設計」。爾後,只要在都市計畫中適當調高該區域容積率作為配套,便無須修改建築法令,來爭取其創意設計免計容積。

 

社子島是約在一七五○年代的大地震後,才逐漸由泥沙堆積出來。因此,這片逐漸擴大的土地,被不同的生物與人類棲息、共用。如今,社子島因早期洪患隱憂、地理條件遠離都市中心、禁限建規定等,造就了其低度使用狀態,也讓更多生物、生態得到喘息、落腳機會。

 

或許有人說,目前並沒有太多特殊物種!然而,只要劃定好不受人為干擾的土地,環境便會自動療癒、生命將會重新降臨。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匯集點,得天獨厚的水陸交接處,是絕佳的生物與生命溫床!若能將滯洪區域適當地劃設為生態保護區,會是世界級之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基地。

 

除了少數投資客特殊眼光外,對大眾而言,社子島始終是個不被看見與看好的區域。扭轉乾坤之道,便是將其打造成一個兼具居住品質、品味、環境共生與永續的高尚住宅區,誘使更多不好住在都市中心、喜愛自然環境與優美景觀視野的居民入住,方有翻身契機!

 

住在社子島,能夠擁有三六○度的河岸景觀,享有與生態環境親近之機會,其不若淡水遠、亦沒有陽明山貴,更重要的是,這裡掛的是「台北市」門牌。所以只要完善規畫、搞好環境、確保在洪水線上的核心區無水患風險,何必全島開發?只要提高發展品質格調,誰說此開發計畫會虧本?誰說人與生態環境無法共生?

 

社子島,可以是個「魅力水岸城市」縮影,欲達成永續發展理想,尚須經歷必要之都市計畫、防洪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等開發程序。然而,倘能在原核定之主要計畫架構下,輔以新的開發思維實踐,並適當加入「民眾參與」機制,取得居民共識,相信「與水共生的社子島」目標,不遠矣!

**************************************

翻案後的社子島生態發展新契機

孫振義 /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 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秘書長

 

社子島,這個片位於台北市的邊陲區域,1650年荷蘭人地圖記錄中還是河道呢!因為其地理位置與防災考量,數十年來,基於安全原由被「禁限建」規定所枷鎖,遲遲未能有劃時代的發展。

 

好不容易,居民在多年等待後,於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的規畫下,擘劃了俗稱「台北曼哈頓計畫」的「社子島開發計畫」。此計畫歷經了「都市計畫」、「防洪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等計畫開發程序,並且預計以「區段徵收」方式推動整體開發,眼見著社子島就要春暖花開,一片嶄新的新未來似乎就在眼前。

 

突然間,2014年市長大選後的改朝換代,新政府有意以不同的思維檢視社子島的發展,推翻了舊朝的計畫,也迫使期盼已久的未來,必須得再等一等。

 

其實,社子島需要「發展」無庸置疑,但「推土機式」的全面開發模式並非唯一選項,兼顧經濟、生態、生活與防災的發展模式,或許才是具前瞻性與務實性的先進思維。

 

新市府團隊提出了「台北阿姆斯特丹」概念,意圖以「水與建築共生」方式,複製阿姆斯特丹的「還地於河計畫」,以放棄部分使用中之土地、向後推移堤防、恢復河水水道,以期紓解洪水威脅,堪稱是集地方發展、防災與生態概念於一身的發展模式。

 

此等規畫思維,或許能夠將社子島特殊的生態環境與地理限制條件納入通盤考量,若過程中能確實執行與居民的溝通協調工作,施行「參與式規劃設計」模式。那麼,今日政府適時將原計畫暫停下來,經仔細思考後再行動,也不失是讓社子島的未來發展,出現另一個新契機。

 

然而,欲實踐一個偉大的規畫,需要擁有「基礎資料、遠見、規畫團隊、時間、民眾參與」等五大要素。因此,社子島原開發計畫今遭推翻,在重啟的另一段規畫流程中,也同樣需要具備上述五大要素。

 

首要的「基礎資料」堪稱為規畫之母,包括:地形地貌、生態環境、氣候環境、文化歷史、既有建築物、居民行為等基礎圖資。在規畫實務上,最擔心的事便是手邊資料不足,抑或有所遺漏、誤訛,導致最終規畫時出現誤判情況。因此,社子島若欲重新規畫檢討,首當確認仍須補充哪些基礎資料,檢視哪些生態與文化調查尚未確實。

 

其次是組織「規畫團隊」及培養「遠見」!在台灣,公部門的主要任務為「辦理行政程序」,亦即是召開會議與工程發包,故絕大部分的規畫工作重擔,全然落在得標的廠商與團隊身上,他們才是真正的規畫團隊。如何透過溝通與學習,促使規畫團隊建立起與市政府長官共同的「遠見」,肯定會深深地影響社子島開發計畫案的成敗。

 

最後一部份,亦是規畫最核心的部份便是「民眾參與」!以參與式規畫模式,由規畫團隊與居民合作,從環境基礎調查、發掘社子島優勢與潛力、推動社區營造、建立願景論壇、確立問題意識、研擬解決方針、甚至是參與式手做施工等過程,在充裕的「時間」內,循序漸進地完成社子島「發展」計畫,成果應屬可期。

 

社子島的發展,若能依循上述程序進行,相信此番翻盤所帶來的漫長等待,才能換到更好的未來。但若政府部門還是秉持過去傳統的規畫思維與模式,絲毫不與居民互動溝通,亦不理會生態環境等基礎調查數據。那麼,想要四、五年內解除社子島禁限建、開始發展,結局就只剩一個字,「難」!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insun&aid=2029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