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6 07:20:37瀏覽211|回應0|推薦0 | |
雙北規畫本一家 何需爭搶國宅 2015-01-16 02:13:48 聯合報 孫振義/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報載,雙北市長為爭取位於林口世大運選手村,賽後轉為國宅的搶房大戰,實在是令爾等啼笑皆非!
台北市與新北市本為同一生活圈,若不是其他政治考量,早該像是台中、台南與高雄般合併為一。雙北市民日常生活奔波兩地稀鬆平常,若想藉由林口國宅來舒緩台北市居住之需求,見到每日往返淡水河兩畔如過江之鯽的「橋民」,便可知曉新北市早已擔此重任,增加一處遙遠的林口國宅,實是杯水車薪。
當然,爭搶林口國宅,對台北市而言是另有所圖,可以當成未來各種政策衍生之「安置戶」的住所庫存。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正願意接受安置,從市中心搬到林口?抑或,新北市或基隆市所得之國宅,能否計入台北市業績?就有待選民埋不埋單了!
去年選舉期間,雙北市多位市長候選人均提出興建社會住宅政見,但卻無法明確論述這些住宅量是要供應給誰?應當建在哪裡,對市民最有利?這些住宅能否與周邊工作機會整體規畫?能否與都市更新政策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上述問題未解,如今選後便要大張旗鼓地具體實踐,著實叫人有些擔憂。
日前,柯政府致力於規畫二○五○台北藍圖,卻未見其團隊積極與鄰近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與桃園市討論,亦沒有與中央層級之國家重大建設規畫機關溝通。
在基礎調查資料、規畫團隊、時間均不足之狀態,欲要擘畫出完美的台北願景藍圖,希冀能同時兼顧國家發展策略、文化資產保護、促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育、高效交通規畫、安全宜居空間、城市防災調適、健康休閒遊憩等目標,簡直是緣木求魚。
將來台北「首都圈」的規畫,應當不再分別台北、新北彼此,全區的規畫亦應以機能互補為考量,必須以分散設置數個都會商業中心為原則,並且儘量誘使工作者就近居住,用以減少大眾運輸系統與道路之運輸需求量,才是良策。否則,只因基於用地取得方便而設置的國宅,雖舒緩部分市民住宿需求,卻也注定創造一個遠距離通勤的城市未來。
新加坡的新市鎮,在多年前就擁有先進規畫思維,每一個新市鎮的計畫容納人口數與工作機會掛勾,並且以捷運站為核心運輸系統,加上區內配備完備之商業空間、綠地廣場與公共設施,促使居民平時根本無須離開新市鎮,卓越地避免造成大眾運輸系統或道路之負擔。
反觀今日台北的淡海新市鎮、林口國宅,卻未見類似規畫思維,堪稱可惜!
林口國宅,既然當初由內政部規畫而起,雙北市實在無須搶奪。
因為,即便最終台北市得到數戶,當台北市民住進新北市,理當也便成為新北人;至於新北市,基於林口就在轄區內,就更無巧取之理由。反而,可以回頭探討因為這些國宅的落成,是否能讓當初興建「社會住宅」政策的原因得到紓緩、人民是否得到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才是重要不是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