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08 09:45:07瀏覽1412|回應0|推薦8 | |
我向來覺得,生命就像以根莖來延續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見、深藏於根莖的。露出地面的部分生命只能延續一個夏季,然後,便凋謝了──真是一個短命鬼。當我們想到生命和文明永無休止的生長和衰敗時,人生果真如夢。然而,我卻從未失去某些東西的意識,它持續著,在永恆的流動中生存著。我們看見花,它會消逝,但根莖,仍然在。 ~〈回憶.夢.省思─榮格自傳〉榮格原序。 榮格是位很有實踐力的分析心理學家,我正巧是位沒有實踐力的失敗者,說失敗者,沈重了些,換句話說,我的一生是一個潛意識沒有充分發揮的故事。 從小,對於來自各方的話,我只用直覺解讀,書本上的知識,不曾有人教我應用,即令到高中,還是懞懞懂懂,一個意氣,開啟了閱讀之門,但這份意氣,總維持三分鐘。我曾驕傲的認為,即令沒有父親,我也擁有母親雙份的愛,但現下想想,沒有父親的遺憾,是讓潛意識沈到谷底,知道她的存在,卻無能為力,因為訓練不夠。 箱子式的思考,囿限我的大部,其實也提供安全舒適,並且獲得丈夫的接受。有份川端康成的〈水月〉文字,我覺得自己跟那位女主角很像,幸好後來遇上了聖嚴法師的文字,從三祖的〈信心銘〉裡,想了很多事。 這些是無法言喻的,說似一言即不中。榮格接著說: 「內心體驗也在我所遇到的外在事件中戮上了印記,並在我青年時代及以後保有其重要性。我很早就有這樣的頓悟:對於生活的各種問題及複雜性,要是從內心裡得不到答案,那麼它們最終只能具有極小的意義,外帶事件根本無法替代內心的體驗。」 嗯,我的感受也是如此,翻看舊文,外在事件的探討,一例無解,所以舊文即使文藻修飾得好,還是貧瘠,不值一哂。只有從心裡得到的答案,才能是根莖,這一份份印記,在生命的流動中生存著。根莖的比喻不太好,很難跟阿賴耶識做一個連想,但依我的閱讀,榮格想要探究的部份,就是這些,我也認為阿賴耶識的認識,不應該是老去、死後,而是青壯時期的努力維護,用佛法當資糧,一點一滴的長養。 最後還是要捨去的,歸於涅槃是目的,即令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非常美好,但這份美好,還是有份「活著」當障礙,不能踴身一躍,直達永恆的寧靜,嗯,充其量只是淒美的好,算不得什麼的。於是慈悲的大德,希望再來紅塵,這份悲願,可歌可嘆。 這是今早的初遇,與榮格漫步在眼疾裡,他老了,我也老了,我們在老去的年華裡相遇,不看花,只著意根莖,嗯,本來。 凌怡日記950408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