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27 06:48:46瀏覽524|回應2|推薦4 | |
我已在佛前供了金剛經、藥師經及阿彌陀經,接著便是心經了。 昨日,把金剛經和藥師經收成經塔,放在觀世音菩薩旁陪伴,但願母親和我,也能長伴佛前,聽說聞法。是這樣的心願、這樣的祈求,我想。母親一輩子不求人,總教我要靠自己,於是在人世間的難,狗爬式地度過,大災大難,化為小災小難。祈求對我來說,是陌生的,那就打從現在起,開始練習吧。 練習把心房打開,練習除了給之外,還能有承受的力道,不會轉為負面思考。 在法鼓鈔經本裡,有聖嚴法師的《心經》講記,很殊勝,改天打字抄寫分享。 凌怡1070327 附記:(用word繕打,轉貼) 《心經》講記 聖嚴法師 《心經》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也可以視為一部很好的佛學概論。不過要把它解說得深入而淺出,卻是很不容易的事。 首先我們看這部經的結構。它可分成三個段落: 第一段是「序分」,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序言」或「序論」,一共有四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段是「正宗分」,一般稱為「本文」或「本論」,即本經的主要內容,它分述五個觀點: 一、 人類觀:指出人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空的,因此,人的本身就是解脫自在。共七句:「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二、 宇宙觀:包括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講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脫自在,共十一句:「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三、 人的三世因果觀:解釋人在生來死去之中就是解脫自在。共六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四、 菩薩的境界:這是解脫自在最好的範例。共八句:「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五、 佛道:這是菩薩的理想和目的,也就是解脫自在的終極圓滿。共三句:「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最後一段是「流通分」,即一般所稱的「結論」。共十四句:「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在所有的佛經之中,是文字最精簡,組織最嚴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經,我們既可以因它而理解佛法,深造自得;也可以把它當成修行的法門來用功;更可以為求感應而虔心持誦。原因是這部經主要在開顯大乘的「空」義,深廣而微妙,我們可以由此而理解深究佛法;而我們自己若能了解「空」義,信受奉行,也可離卻煩惱;更且持誦本經,使鬼神了知「空」的道理,又能度鬼神得解脫,所以,持誦《心經》可以自利利他,冥陽兩利。 下面我簡單的說明《心經》的來歷。根據印順老法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說:「此經本是《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心要,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裡,有〈學觀品〉,此品有與本經幾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不過不是觀自在菩薩說的,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說的。此經應該是《大般若經》裡的精要部分,古德為了易於受持,特地摘出來單行流通,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東初老人著的《般若心經思想史》也說:「《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也是《大般若經》的結晶體。《心經》雖不攝於《大般若經》內,但在《大般若經》第二會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二,其異譯為《大品般若.習應》第三的一段,頗與《心經》類似。有說這段原文該為《心經》的原型,或說《心經》是根據這段文而組成獨立的經典。於此不特可觀見《大若經》的精要,亦可窺見《心經》組織的來源。」 歷來《心經》的譯本很多,自姚秦鳩摩羅什翻譯之後,一直到宋朝的施護為止,可以查考的,一共經過十一次不同的漢文翻譯,前後經過的時間約六百年。現在我們一般講誦流通的是由唐朝玄奘大師所譯的《心經》,全部為二百六十個字。 全文完。 後註: 1. 五蘊:色、受、想、行、識。 2. 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六內處)(六塵);色、身、香、味、觸、法(六外處)。 3. 十八界: (1) 六根界:能見之根,名為眼界。能聞之根,名為耳界。能嗅之根,名為鼻界。能嘗味之根,名為舌界。能覺觸之根,名為身界。能覺知之根,名為意界。 (2) 六塵界:眼所見一切色境,名為色界。耳所聞一切音聲,名為聲界。鼻所嗅一切香氣,名為香界。 舌所嘗一切諸味,名為味界。觸即觸著,身所覺冷煖細滑等觸,名為觸界。意所知一切諸法,名為法界。 (3) 六識界(六轉識):識依眼根而能見色,名眼識界。識依耳根能聞諸聲,名耳識界。識依鼻根能嗅諸香,名鼻識界。識依舌根能嘗諸味,名舌識界。識依身根能覺諸觸,名身識界。識依意根而能分別一切法相,名意識界。 4. 苦集滅道:四聖諦。四諦是釋迦牟尼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5. 菩提:覺悟。 6. 菩提薩埵:菩薩的簡稱。 7. 涅槃:圓寂。 8. 般若:智慧 9. 波羅蜜:到彼岸。 (1) 六波羅蜜(成就佛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六度) (2) 十波羅蜜(成佛):施、戒、忍、精進、禪、般若、方便、願、力及智波羅蜜 10.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