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體貼文化 台灣的驕傲〉有感
2011/09/14 18:44:39瀏覽1234|回應1|推薦7

    911日看到了南投的李枝桃校長的投書〈體貼文化 台灣的驕傲〉一文,內心油然生起一股感動和驕傲,卻也心有戚戚焉。如李校長所言,台灣人真的是如此的體貼、善良而且好客!不過,我也感到有些擔心,因為台灣人的這些特質正在逐漸地被改變。往往,當我們離開台灣、與其他地區的人來往交流時,很容易便能夠見證到台灣人的富禮、好禮,但是,身處於台灣社會,那樣的禮貌特質卻又總是在某些時刻不復存在,每每思及此,便令人覺得困惑、神傷。

    今年37日,我在《聯合報》名人堂專欄發表過一篇文章〈台灣人的禮貌反思〉,文中提到:「台灣人的親切、真誠、熱心,是我們的重要特質,要保有這些優勢,文化和教育應不失為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這些重要的特質和優勢,卻也因為受到形塑文化的環境影響,而產生了質變。

    首先,台灣惡質的政治鬥爭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文化素養是長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但政治上短期的、當下的惡鬥,卻使人民逐漸習慣對立、醜化、凡事以打倒對方為目地的思維,同時也習於任何事情都先反對再找理由的處事原則。政治鬥爭的過程,直接影響了整個大環境,也直接影響到台灣人體貼、善良、好客的文化。

    另外,台灣的媒體很發達,它能夠對公共事務產生嚴格的檢驗,令人感到欣慰,但同時,在媒體揭瘡疤的爆料文化的影響下,很多事情也會被不斷地渲染和扭曲。日復一日生活在這樣的媒體環境裡,日子久了,人們容易心生厭煩,而整個社會於是長期處於浮誇、躁動,以及彼此不信任的狀態中,並不利於文化的積累和深化。

    雖然大部分的台灣人,仍渴望保有那一份引以為傲的良善特質,但不可否認的是,上述現象所影響的層面,已由少部分人擴及到全體大眾,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種生活在恐懼、焦慮、不安當中,對心理和社會素質所造成的衝擊。因此,我特別再一次轉載這兩篇文章與大家分享,並再思台灣人的禮貌文化:

1.      李枝桃〈體貼文化 台灣的驕傲〉,2011/9/11聯合報民意論壇。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583515.shtml

2.      朱宗慶〈台灣人的禮貌反思〉,2011/3/7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http://blog.udn.com/jublog/4961523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5640679

 回應文章

Z喵喵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媒體放大惡質,縮小善意!
2011/09/15 09:15

發現台灣民眾真正生活,是友善的,每天經過捷運線型公園,老人家們群聚運動,問候久未出現的友人關心沒來的原因? 身體不適現在好很多了。對於我這個不認識的人給一個善意的微笑,心裏存著是滿滿的幸福!

媒體沒有做到應有的職業道德,指截取他們要的也沒查真相只要有收視率,逐漸大家都厭煩了,不看或看了也就算了。我們應推動公民素養,民眾不再隨之起舞,這就是我們的進步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