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惑鄉之人》中時開卷書評 / 陳雨航
2012/03/30 10:39:51瀏覽870|回應0|推薦10
中時開卷書評-動亂歷史中的扭曲人生

2012-02-18 01:23 陳雨航
  
  
  以都會文學出道的郭強生,繼一年多前的長篇《夜行之子》之後,新長篇《惑鄉之人》時間從日據到當代,空間則擴張到鄉鎮,頗具野心,是部意旨與閱讀興味兼具的小說。
  
  新世紀初,日裔美籍電影學者松尾健二以研究戰後台灣電影與日片的關係為名到台灣短暫居留,實則想私下尋找從未謀面的祖父松尾森。拋家棄子的松尾森在1973年率領電影團隊到他出生的東部小鎮拍攝台灣片,電影後來未能完成,但此舉改變了小鎮迷戀電影的少年小羅的命運。小說是以這兩個主線尋索、回溯,進而揭露了動亂歷史裏扭曲的人生群像,並試圖解開出生地與母國認同的魅惑。
  
  同性之愛貫穿全局。那刻骨銘心的愛戀,從一個眼神,一個看似無心的動作,衝擊內心,或喚醒沉睡的本能,直到迷亂的呼喚,「電流排山倒海爭相抵達隘口」,噴出。那以後是不斷的追尋,追尋那永遠的青春之鳥?還是沉淪,讓「枯老的手掌愛憐地遊走撫摸我的全身」?小說在心理層面有更多的思索。
  
  如何去見證一己的生命,證實你曾經的存在?婚姻或許可以見證(電影《我們跳舞吧》裏,蘇珊.莎蘭登這樣說),可當你擁有豐饒的、貧乏的、執著的、失落傷心的、悔恨的生命和情愛,你孑然一身,或者你已成為遊魂,又該找誰去見證?如何見證?在街頭找人說?在電腦前寫作(從部落格、推特、臉書到小說)?還是像小說家安排的,接受訪談重新塑造過往/歷史的意義,或者向另一位鬼魂告白和告解?
  
  從生活裏的觀影到文化論述,電影在小說裏幾乎無所不在。事實上,情節是和拍片、影院經營、放映以及影史研究交織的,而且在台灣電影史的脈絡之中。主角的生命軌道也是要屈就於電影政策而頓挫而轉彎。更重要的,電影那如幻似真,剎那即是永恆的特質,最能輝映主角瑰麗而頹唐的人生了。電影史與台灣殖民史的參照,能情節,能論述,且加強了小說的縱深。
  
  鄉土不在新舊,人物傳神社經切合方是王道。在這部長篇小說裏,除了一二細節,都滿到位。電影團隊來到小鎮那一段,最為精彩。「……女人衣裳的花色越發地鮮艷了,男人回到家第一件想做的事總是溫存。都像中了咒,開始試著從來沒做過的自己。……精神底層想要脫離現實的慾望得到了滿足,人人開始夢想著自己尚未被發覺的表演天份,偷空便對鏡擠眉弄眼。戲裏或是戲外,初嘗了真假虛實的趣味,原來過日子也可以像演戲。那之前被分派的角色,又是誰的腳本?」那些鄉里諧謔,頗有王禎和的fu。
  
  書中鬼魂和獨白的形式占了相當份量,知道戲劇是作者本行的讀者,當不會太感意外。後段以相異的時空平行敘述推疊出今昔兩段「對決」,達到小說的高潮,不得不令人驚奇、佩服。
    
  
  
  
※原文載於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112012021800107.html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hengk&aid=627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