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年來中國公務員和部分國企的工資已上漲了30-40倍
2010/06/15 19:00:13瀏覽399|回應0|推薦0

富士康引發廈企漲薪潮專家認為漲薪是大勢所趨

海峽導報6月14日訊(記者謝嘉晟) 日前台企富士康宣布大幅加薪逾六成,引起了眾多企業和市民的極大關注。記者近日多方調查發現,其實不少廈企近來也相繼掀起了一輪加薪潮。

本月起,廈門好又多開始為基層員工加薪;中國人壽廈門公司也首度開始對新招聘的業務員實行“底薪制”。 因把健身器賣給奧巴馬而出名的美家龍,更是在年初就已將普工工資上調了20%多。

記者調查:近來加薪企業真不少

小陳在廈門好又多工作,此前他一直想物色一份新工作,不過近日卻改變了主意。

“好又多從本月起開始漲工資了,一線員工的工資標準從之前的990元/月提到了現在的1200元/月,每月一下多了200多塊錢。”昨日,小陳這樣向記者解釋自己打消跳槽想法的原因。

廈門好又多公關部人士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不過,該人士稱此次加薪與“富士康事件”無關,而且加薪只針對部分基層員工,中層幹部沒有變化,“加薪的原因是最近物價持續上漲,好又多希望通過加薪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無獨有偶,昨日正在廈門就業服務中心招聘業務員的中國人壽廈門公司一人事幹部也向記者透露,大概從本月起,公司招進來的新業務員將實行“底薪制”,而在之前,保險業務員不設底薪,收入主要靠提成。這位人事幹部稱,這不僅在廈門的保險業,在中國的保險業中可能都是絕無僅有的。

聞風而動的還有家樂福,家樂福方面表示,已經有為員工加薪的舉措,還在近期舉行了員工晉升活動等作為激勵。

記者調查發現,正在廈門企業中迅速蔓延的這波“漲薪潮”,其實早在今年春節之後就開始出現了。

因把健身器賣給奧巴馬而出名的廈門美家龍董事長於勇告訴記者,從今年年初起,為了解決“用工荒”問題,美家龍就已經為普工調過一次薪,普工工資從之前的1200元/月調到了現在的1500元/月-1600元/月,平均漲幅超過了20%。

銀祥集團也在年初啟動了漲薪計劃,銀祥集團總裁蘇永裕表示,漲薪幅度則因不同崗位而有所不同。 蘇永裕笑稱,銀祥的薪資制度是“與時俱進”,不希望在留不住員工後才想起加工資。

這些或只是眼下廈企“漲薪潮”中的冰山一角。

企業訴苦:生意難做實在沒法漲

加不加薪,對於不少企業來說其實是個“兩難”:一方面,“加薪潮”正從珠三角向全國蔓延,政府近來也多次強調要改善工人的生活水平,員工要求加薪的呼聲高漲;而另一方面,加薪力度太大,企業一時又承受不了。

美家龍是中國最大的健身器代工企業之一,其董事長於勇告訴記者,在代工企業中,原材料在成本比重中佔比最大,大概占到60%,勞動力成本佔8%-10 %,其它佔30%左右。 代工企業的毛利潤在10%-15%之間,成本控制較好的企業,淨利潤可以勉強做到5%,管控不是很到位的,淨利潤只有1%左右。

“如果加薪幅度一下子提高到30%以上,企業根本受不了。”於勇說。

讓美家龍這樣的代工企業左右為難的還在於,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很多代工企業的訂單本來就“吃不飽”,以致為爭取訂單只能是逆來順受,任人魚肉。 “客戶根本就不可能像蘋果公司那樣,給富士康增加2%的代工費,幫助消化一部分員工的漲薪成本。”於勇說。

對於自有品牌企業來說,漲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蘇永裕表示,如果沒有把漲薪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就得通過內部消化,降低利潤率;如果把漲薪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主動權在消費者,得看消費者買不買賬, “消費者對於價格起伏從來都很敏感”。

面對這波“漲薪潮”,不少廈企選擇了觀望。

“現在從糖到麵粉、雞蛋等原料,價格普遍上漲,而零售價不可能一調再調,很多漲價成本只能是通過加強內部管控進行消化,企業根本沒有利潤可言。”廈門一家知名台資烘焙企業則大倒苦水,“眼下是無力漲薪。”

在很多廈門企業看來,這幾年來,企業實際上已經隨著廈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的調高,給員工加了幾次薪。 2005年,廈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是650元/月;2007年,這一標準提高到了750元/月;今年,這一標準又提高到了900元/月。

專家說法:漲薪已是大勢所趨

雖說不少稱無力漲薪的企業理由多多,但在漲薪支持者看來,給員工漲薪已是大勢所趨。

廈門市勞動監察支隊高級經濟師賴明智以自己的經曆算了一筆賬:1992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公務員領到手的工資是190多元/月;國企稍高,可以領到200多元/月;而當時廈門三資企業普工的工資標準高的能有800-900元/月,低的也有500-600元/月。 而近20年後的現在,公務員的普遍工資水平已達到5000-6000元/月,一些壟斷行業的國企甚至達7000-8000元/月。 也就是說,20年來公務員和部分國企的工資已上漲了30-40倍,相比之下,目前三資企業普工的工資標準多數還只有約1800元/月,漲幅僅3倍,甚至更低。

而上述台資烘焙企業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員更是向記者坦言,現在領到手的工資跟10年前相比,連1倍的漲幅都不到。

http://r.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4/50/90/9_1.html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0930&aid=413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