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的夏天﹐在芝加哥的瑞薇尼亞(Ravinia),年僅十七歲的朗朗因為鋼琴家Andre Watts 生病無法上場﹐ 由他臨時取代﹐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令所有的觀眾和團員驚為天人,從此展開他人生嶄新的一頁。
十二年來﹐ 朗朗每次的演出﹐ 都讓擠滿音樂廳的樂迷們瘋狂,他隨著音符演奏的舉手投足,讓大家陶醉萬分﹐有音樂專業人士形容郎朗的雙手仿佛在鋼琴上表演雜技,表示他的演奏技巧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因參加瑞薇尼亞音樂節 (Ravinia Festival) 而一炮而紅的郎朗,幾乎每年都會回到芝加哥參加這場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星期四 (七號) 的音樂會上﹐他表演的曲目以李斯特的 " 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 為主。
今年是李斯特200 歲暝誕﹐樂團特別選擇他的作品作為今晚的主軸。這首李斯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據說又名 “ 三角鈴 ” 協奏曲﹐因為它巧妙得使用三角鐵,讓純粹的打擊樂器得到應有的重視。
在這協奏曲中﹐ 李斯特以自由的主題穿插復現的方式突破傳統協奏曲的架構,先是以二、三、四樂章不間斷的架構作為鋪陳,而且除了第一樂章大略遵循奏鳴曲式外,其餘三個樂章皆以自由的形式將主題開展, 四樂章中間沒有停止休息。
而真正讓樂曲保持密切的關係的﹐ 並不在於樂章不間歇的演奏,而是第一樂章中第一主題的不時穿插復現於各樂章中,以求得樂思的連貫,讓各個主題環環相扣。在這首曲子中﹐李斯特發揮了鋼琴極致的音色與音量, 形成足以與管弦樂團相抗衡之勢,得以破除傳統主、協奏的從屬地位,或是兩者相互競奏的對立,而達到鋼琴與樂團的絕佳平衡。
瑞薇尼亞音樂節是芝加哥著名的景點之一﹐每次遠道客人來訪﹐ 我通常會安排這個節目. 每年夏天從六月初到九月初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 舞蹈家來此表演。 我們最熟悉的朗朗和馬友友是每年必到。 門票分草地和座位﹐座位和一般交響廳票價類似﹐從美金五十到兩百. 草地一般美金十元﹐ 若有比較出名的﹐則是十五或二十。
草地上的音響和座位一樣﹐ 只是看不到表演者﹐ 但可以走近,站在外圍遙望。 草地的好處是下午四點多就開放﹐ 很多人來這兒野餐﹐一邊飲酒﹐吃東西﹐聊天﹐ 一邊等待音樂會開始﹐ 是最有情調和氣氛氣質的社交方式﹐ 很多公司或社團, 家庭 reunion 都選在這兒辦活動。
兩小時的音樂會﹐ 上半場是朗朗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合奏﹐ 在不斷的安可聲中﹐ 他再加奏一首﹐ 下半場則是芝加哥交響樂團單獨演出。全部結束後﹐ 觀眾可以購買 CD﹐ 排隊請朗朗簽名。
二十九歲的朗朗因其國際頂尖的藝術造詣和藝術地位,以及在文化藝術、教育和慈善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了世界著名音樂學府,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榮譽博士學位,接受英國查理王子頒發, 成為歷屆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榮譽博士學位中最年輕的一位音樂家,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人。
從2004年起,郎朗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曾親赴非洲為孩子們帶去音樂和歡樂。2008年,他成立了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旨在資助和教育優秀的琴童, 也在中國成立了郎朗音樂世界,希望把這些新的教育方式帶回到中國,為中國學鋼琴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交流和演出機會。音樂家要在國際間佔一席之地﹐ 靠的不但是自己的能力﹐ 也需要機運。 朗朗很幸運﹐ 這麼年輕就能獲得肯定.
這個世界上﹐許多藝術﹐文學﹐音樂工作者﹐都是十年寒窗﹐千里馬就等候著有朝一日能遇見伯樂。 伯樂不知何時出現﹐ 機會不知何時會悄悄來到﹐ 但最重要的大概就是要自己隨時準備好。 以便機會一旦來叩門﹐ 自己能及時抓住﹐ 不讓它一溜煙得飛走吧﹗
P.S. 文內最上面 Youtube 的錄影不是這次的曲目﹐ 是朗朗在別的音樂會上演奏李斯特的Hungarian Rhapsody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