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陣子想要連到城邦部落格更新文章,發現城邦部落格連線速度實在是慢到讓人無法忍受的程度,試著連到臉書、推特、Youtube還有其他網路平台,連線速度都很快,很顯然這是城邦的問題了。網速慢,連帶影響到瀏覽部落格的意願,原本想更新文章的興致也沒了。今日心血來潮,想說姑且再給城邦部落格一個機會,嗯,速度恢復了一些,於是趕緊把前一次已經整理好的照片放上來和大家分享。
太久沒有發文,文章也不知道應該給什麼標題了。很久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年輕時和老婆當背包客一起走過美國西部幾個國家公園的文章。這次和女兒出遊,一部分算是舊地重遊,另一部分則算是兌現了自己多年來心中的企盼,總結的說,也是心滿而意足了。走遍了幾個國家公園,女兒和老爸一樣,對於「巨石」有著莫名的好感,拍了許多照片都和石頭有關,於是我想到一個很不錯的標題「石頭記」。
很多人都知道「石頭記」其實指的就是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紅樓夢」。而名為石頭記其中的典故:女媧氏煉五色石補天,其中一塊石頭無材補天,遂棄之青埂峰下。經過煆煉之後的這塊石頭有了靈性,因未獲青睞遂終日自怨自嘆。嗟嘆之際,每每聽聞過往路人提及紅塵中榮華富貴,不覺動了凡心。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有「空空道人」從青埂峰下經過,見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於是將該石頭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帶下山,再輾轉經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了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而後人曹雪芹將整段石刻記載披閱增刪分出了章回,遂有了「紅樓夢」。
我的「石頭記」不太一樣。
中國人,尤其是騷人墨客,或是有權有勢的人最喜歡在大大小小的石頭上刻字,美其名是攀附風雅,我認為那純粹就是媚俗,一點也欣賞不來。我心目中的「石頭記」不需要在石頭上紀錄任何文字的,就如同當初我創建自己的部落格「人間好風水,不在山頭在心頭」時的心境一樣,心美了,看什麼都美,該屬於自然的東西,讓它回歸自然,人工刻意穿鑿修飾過的美,很做作很虛偽。
以下篩選了一些照片與大家分享,這些照片在某種程度下顯示的就是當下按下快門時的感動,如人飲水點滴在心頭,就讓大家從影像中各自去心領神會了....

地底裂縫中暗藏著玄機的羚羊峽谷(佩吉, 亞利桑那州)

人們在狹窄的通道裡找尋歲月侵蝕的痕跡

正午的陽光,提供了自然完美的背景光線

石壁上美麗的弧線,是無數次歲月沖刷出來的作品

每一處角落,都是攝影取景的最佳地點

光和影的結合,是羚羊峽谷最迷人之處

狀似波濤洶湧的石壁

無法想像堅硬的石壁,卻有如蔓延的紅絲絨般柔軟

眼前不斷出現彷彿一幅又一幅梵谷的名畫

從天而降的金沙,是時光的河

彷彿置身在覆蓋著紅絲絨的攝影棚之中

沙漠的艷陽天,洞穴中絲毫沒有一丁點炙熱的感覺

空氣中的浮塵,製造出神奇光束的效果(第一次曝光嘗試)

空氣中的浮塵,製造出神奇光束的效果(第二次曝光嘗試)

原住民嚮導強力推薦的洛磯山日落(Rocky Moutain Sunset)

Arches National Park 收費(每車25美元,一週內均可自由進出)

和羚羊峽谷完全不一樣的地形風貌

實物大小:紅色圈處為實際行駛中的車輛大小

初見此景,腦海中唯一的形容詞就是「哇」

再經過幾年風化後,拱橋終將折斷

從站立之處眺望遠方洞口,還感覺不出它的「巨大」

沿著步道走至洞口下方抬頭仰望,突顯自己的渺小

蒼芎之下一望無際的巨石陣,讓人眼睛一亮

眼前的這塊巨石,越看越像隻石獅

這麼一看,根本就是中式宅邸前門矗立的石獅子

整個國家公園像是一座巨大的美術館,陳列著各種巨大的自然雕塑

從遠處眺望精緻拱門(拱門下方小黑點是遊客)

遠遠看過去像火柴盒玩具的精緻拱門

步行上山約四十分鐘後見到的巨大精緻拱門

就在路旁的特殊石塊地貌

令人驚嘆的大自然石雕,隨處可見

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形成這樣的自然景觀?

在台灣喜歡稱之為「飛來石」的Balanced Rock

接近傍晚的步道,伴著月光別有一番西部原野的味道

Arches National Park有股特別迷人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不想離開

教堂裡的風琴(The Organ)

仰望著月亮的印地安酋長

這照片讓我想到石頭記裡那塊自怨自嘆,有靈性的石頭

步道上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記,指引著人們正確的方向

人煙罕至的半山腰上,興奮地找到了史前時代人們留下的紀錄

在陡峭的石壁上發現了史前時代人們記錄下來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