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01 21:39:03瀏覽4934|回應2|推薦83 | |
「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劃」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2013 / 11 / 2 下午2:00 導演:詹姆士‧懷爾(James Whale) 主演:路易‧海華德(Louis Hayward) 瓊‧本內特(Joan Bennett) 華倫‧威廉(Warren William) 美國 / 1939年 / 110分鐘 / 普通級 禮讚: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1940)奧斯卡獎-最佳配樂(提名) ◎ 劇情簡介 法王路易十三在1638年喜獲一對雙胞胎兒子;尋常人家生得雙胞胎是祝福,但是國王生下雙胞胎卻是詛咒.為免日後因爭奪王位而兄弟鬩牆,將較小的兒子取為自己名字菲利普的路易十三,決定聽從親信大臣柯貝爾的建言,將小兒子交由曾跟著國王南征北討的生死至交狄亞塔南(D’Artagnan),帶回故鄉格斯肯尼(Gascony)撫養. 繼承王位的長子路易十四,由原是主教傳訊人的傅凱擔任他的家庭教師,傅凱後來被升為財政大臣,在二十一歲前的路易十四,揮霍成性且暴虐不仁。 受到傅凱很大影響的路易十四,雙倍徵收百姓的鹽稅,增加人民的痛苦,遇有繳不出稅的,一律以絞刑處決,而他也以這項自己發明的極刑自豪,並以觀賞絞刑為娛樂.1658年路易十三駕崩,長子路易十四繼承王位.當父王的親信柯貝爾前來告知,路易十四被指定聯姻的西班牙公主瑪利亞德瑞莎已來到法國悼唁,一向是死對頭的傅凱趁機修理柯貝爾,因他清楚二十多年來,菲利普及狄亞塔南的生活供需,都是由柯貝爾交付資金,並因菲利普是皇族血統之故,未對格斯肯尼人征收稅賦.如今路易十三已逝,傅凱便慫恿法王路易十四開徵由狄亞塔南養育其孿生弟弟的所在地格斯肯尼,並設計逮捕狄亞塔南及菲利普等人。 當狄亞塔南等人被逮後,柯貝爾向路易十四表示,其中的菲利普長得跟法王很像,且很受人民愛戴.聽到這個訊息的路易十四很有興趣看看菲利普本人,而在看過菲利普後,路易突發奇想,讓菲利普當他的分身,代替去做他不喜歡的正事,如父王路易十三駕崩後的殯葬彌撒,或是去會見他不喜歡的西班牙公主,如此一來,他這個本尊就可以跟情人路薏絲到處玩樂了.而柯貝爾見菲利普代路易十四去參加彌撒及會見公主都未被識破,便將計就計,鼓勵菲利普當一日國王,在人民面前與公主行訂婚儀式,由於菲利普對公主一見傾心,自然願意此建議,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趁此機會前往監獄釋放狄亞塔南等人,然後與眾人會合後即可離開王宮。 不料菲利普在前往會合處的路上,被傅凱所帶領的官兵攔截.就在路易十四準備處決菲利普之際,柯貝爾說出兩人為孿生兄弟的事實,不願相信的路易,在母后見過弟弟後,只好接受現實.既然不能骨肉相殘,就不讓他現於世人,路易想到的辦法,就是製造一個鐵面罩讓菲利普戴上,沒有路易持有的鑰匙,就無人可以打開鐵面罩.將菲利普監禁在巴士底獄後,接下來就是傅凱最想做的,除掉柯貝爾.官兵在前往逮捕柯貝爾時,正巧踫上狄亞塔南一行人因未等到菲利普而到柯府問個究竟,狄亞塔南巧扮柯家僕人,告訴前來之官兵,柯家人已漏夜南逃.騙走官兵後,柯貝爾及狄亞塔南先去求見瑪利亞公主,告訴她在生日宴會以及和路薏絲在一起的人是路易,在教堂參與殯葬彌撒以及在陽台上與她行訂婚禮的則是菲利普,並請她到路易十四的房間偷取那把面罩的鑰匙.取得鑰匙後的狄亞塔南便趕赴巴士底獄營救菲利普.獲救的菲利普在取得王位及重回自由的抉擇中,選擇了為人民謀福利、負擔重責的王位.一行人叫醒醉臥床上的路易,戴上他自己設計的鐵面罩,並將他關進原來監禁菲利普的牢房。 眾人儘速為菲利普舉行婚禮以正視聽,而路易想辦法讓傅凱知道他目前處境後而得救.趕往教堂揭發真假法王一事的傅凱,無意中失手誤殺了在場的路薏絲而竄逃,與正要趕來教堂的路易半路上會合.一路追捕的菲利普及狄亞塔南趕上路易倆後,展開一場追殺,最後傅凱被狄亞塔南一劍刺死,路易則因馬車衝下山谷而跌落河中溺斃。 ◎ 賞析 本劇是依據大仲馬的小說,鐵面人,改編而成的電影。 忠臣柯貝爾與佞臣傅凱間的角力,有如一種勢力上的恐怖平衡,像是,法王路易十四還有一個孿生弟弟,這個秘密對於已能大致影響路易十四的傅凱而言有如芒刺在背,當他向柯貝爾表示會除掉菲利普時,柯貝爾馬上反應,在傅凱把菲利普弄死前,他會先讓人民知道菲利普是誰,而傅凱怕的就是這點,所以他馬上回給柯貝爾的,便是,這是個秘密,大家都要噤聲的.這在現今不管是國際間亦或國內的政治策略上,是經常可看到的一種運用。 當菲利普被救出後,他所要面臨的,是成為國王或是重獲自由.從小在民間成長的菲利普或許會比較喜歡過平民百姓不受拘束的生活,但是身為皇家的後代,看到人民的痛苦都是因自己的哥哥所造成,為了解除人民的苦難,他最後還是選擇了王位.當然複雜的情緒中,必定也包含了皇兄不顧手足之情要終身監禁他的惱怒,所以是路易不仁在先,以致讓菲利普不義在後,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由軍人出身的狄亞塔南撫養長大的菲利普,想必也承襲著他的騎士精神,對倫理應有的分際有其定見,所以在捉拿路易時,他心裏可能有一些掙扎而說了一段,感覺像是「不是我要搶你的王位,而是你實在是差勁得不足以勝任這個位置」的話.他帶有解釋意味地向路易提到報應、風水輪流轉、輪迴等云,並說,讓自己得捉拿路易的,不是路易曾怎麼對待他,而是路易怎麼對待人民;不是路易怎麼讓他受苦,而是路易怎麼讓人民受苦,不是路易曾想謀殺他,而是路易謀殺了那些老百姓.所以讓路易戴上自己所設計的鐵面罩,真的就是自食惡果的報應。 小說中鐵面人的劇情是有所本的.其中的一個版本,1703年,也就是法王路易十四在位的第60年,一個神祕的人物在巴士底獄中逝世。他在被囚禁的34年中,一直戴着一具天鵝絨面罩,掩蓋他的真實面貌。 一位法國公主在寫給英國皇室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這名“老囚犯”。信中寫道:“多少年來,有個人一直戴着面罩,住在巴士底獄,至死不除,兩名武士永遠守在他身旁,只要他一摘面罩,便會把他殺死……除此以外,他受的待遇很好,住得很舒服,各項供應無缺。但沒有人曉得他是誰。到了大仲馬寫的《鐵面人》,把天鵝絨面罩改成鐵面罩。是他的小說使一般人都認爲,這身世不明的囚犯不是法王路易本人便是他的孿生兄弟。 路易十四之父,路易十三執政期間,開始了法國的專制統治,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王朝.1643年5月14日因騎馬落水引起的肺炎而去世。 當時的巴士底獄曾監禁過不少倡言民主思想,人權自由主張的有識之士,最有名的即是法國的思想之父,也曾被關入巴士底獄的伏爾泰,以及寫實作家左拉.因此巴士底獄是法國極權專制的象徵,許多作家在著作當中,就常以巴士底獄為故事中的重要議題.不管是在書中或是在電影中,我們常可見到對巴士底獄深沉黑暗、擠滿受刑人、哀嚎聲充耳的的描述.近代一些學者持平的說法,提到法國大革命時,市民攻進巴士底獄時,只有七、八名囚犯,其中還有人是因犯了淫亂罪而入獄。 路易十四繼承了王位也承繼了父親留下的專制,他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凡爾賽宮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權力的策略之一。17和18世紀裡,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18世紀的俄羅斯上層貴族說法語的比說俄語的多。但與此同時,法國人的民主意識因為戰爭與人民越來越多的言論而越來越強。路易十四為了建立一個中央集權、專制的民族國家的努力。 他所推到極至的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法國的稅收有商業稅、鹽稅和土地稅。當時法國過時的稅收制度規定貴族和教士不必納稅,因此沉重的稅務負擔就完全落到農民和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市民)身上了。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法國稅收制度不公平的發洩。 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貝以消除貪污和整頓官僚機構的方法來提高法國的稅收,但這些手段還是無法滿足法國的民眾的經濟與民生需求。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他的名言是:「朕即國家。」在臨終時說的話是:「朕走了,但國將永存。」 更多精彩的電影導讀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 伏爾泰是當時最敢言的作家,也因他的言論被關到巴士底獄,出來後,他繼續寫文章攻擊皇室,不過他變聰明了,他避在法德邊境的山上,第一,身處僻境,不易被找到,再者,萬一有個風吹草動,越過邊境昝快。 真實的路易十四從小學芭蕾舞,而且他也熱愛此道,一直都有在舞台表演,直到 三十多歲才不跳,因身材變胖,而芭蕾舞需要輕盈的體態才能跳得起來。為他編寫舞台劇的是呂莉。 鐵面人可能的身份眾說紛云,光是網路上找得到的就有十多種版本,國家地理雜誌就曾報導過數種版本,[編輯] 國王親屬說[編輯] 伏爾泰認為鐵面人是安妮王后與樞機主教馬薩林的私生子,也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同母異父弟。很難說明此事的嚴重性。大仲馬在他的小說《布拉熱洛納子爵》中採用了這種說法,但把鐵面人的身份寫成是路易十四的孿生兄弟。大仲馬的觀點為目前許多有關鐵面人的電影所採用。 休·羅斯·威廉姆森(Hugh Ross Williamson)則反對這一觀點,認為鐵面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他指出,路易十三對王后安妮關係非常疏遠,然而路易十四卻「神奇地」在他們關係惡劣的二十年之間出生(1638年),意味著路易十三根本就不是路易十四的生父。[5] 根據威廉姆森的觀點,法國樞機主教黎塞留公爵為安妮王后指定了一個替身,與王后親熱並且生下了子嗣。這名替身可能是亨利四世的私生子或者私生孫。根據王位的繼承順序,應當由路易十三的弟弟奧爾良公爵嗣位。然而奧爾良公爵也是黎塞留的政敵。如果奧爾良公爵即位,黎塞留不僅會失去權力和官職,而且性命難保,所以必須阻撓奧爾良公爵成為未來的國王。 路易十三也討厭奧爾良公爵,因此很有可能參與了這項陰謀。 據說後來路易十四的生父到了美國去,後來在17世紀六十年代期間又回到了法國,試圖向王室敲詐勒索,否則將公之於眾。此人立刻被投入了大牢。這種觀點不僅解釋了對鐵面人身份嚴格保密的原因(如果其真實身份洩密將會動搖路易十四統治的合法性),也解釋了路易十四為什麼要優待這個神秘的犯人(因為他是路易十四的生父)。 威爾(Will)和阿里埃爾·杜蘭特(Ariel Durant)也支持鐵面人是路易十四生父的觀點。路易十三被認為是一個同性戀,他無法容忍女性的存在。當他在以觀看同性戀的色情劇取樂時,非常討厭接見來訪的權貴們。黎塞留試圖讓路易十三與安妮王后同房一次,但被路易十三迴避了。最後(可能是好幾天以後),王后及其隨從來到了國王那裡。路易十三才說,他願意為王室的後嗣犧牲自己的一切,與王后同房。在正常的過渡期之內,王後生下了路易十四。顯然,路易十四的生父並不是路易十三,並且其身份成為了國家機密。 將軍說[編輯] 1890年,法國軍事史學家路易·曾德隆(Louis Gendron)偶然發現了一些密碼信件,並將它們送到了法國密碼分析專家艾蒂安·巴澤里(Étienne Bazeries)處。三年之後,巴澤里成功解讀了路易十四時期「大密碼」(Grand Chiffre)的一些資訊。其中一封信件提到了一個身份為維維恩·德·布隆德(Vivien de Bulonde)的將軍,另一封信件為路瓦所寫,裡面指出了德·布龍德將軍的罪名。 在九年戰爭的庫內奧戰役(1691年)中,布隆德見到敵軍抵達奧地利境內,匆忙下令拋棄了彈藥和傷患撤軍回國。這使路易十四相當惱火。 在其他幾封信件裡,路瓦傳達了國王的命令:(國王陛下要求你立即攔下布隆德將軍,讓他來到皮內羅要塞並將他拘留,關在一間夜間有哨兵的牢房裡。白天允許他在城牆上散步,他的臉必須覆蓋著一個330 309)」。 巴澤里認為這裡的「330」指的是「masque(面具)」,「309」則是句號。而在17世紀的法語裡,「avec un masque」的意思是「戴著一個面具的人」。 有些人認為憑藉著這些信件作為證據,鐵面人的真實身份已經確認無疑。然而其他一些資料證實,布隆德將軍是被公開逮捕的,其被捕的消息曾被刊登在報紙上。幾個月後他就被釋放了。同時有記錄表明他死於1709年,而此時鐵面人已經死去了六年。[2] 僕人說[編輯] 1801年,有革命黨傾向的議員盧克斯·法栽拉克(Roux Fazaillac)聲稱傳說中的鐵面人共有兩個,一位是厄科勒·安東尼奧·馬基歐利伯爵(詳見下文),另一位是被關在監獄裡的一名叫「歐斯塔徹·道澤」的僕人。 安德魯·朗格在著作《僕人的悲劇及其他故事》(1903年)裡,提出「歐斯塔徹·道澤」是雨格諾派人士盧克斯·德·馬希利(Roux de Marsilly)的僕人「馬丁」的化名。 1669年,在他的主人被處死之後,馬丁被捕或被騙往法國,投入皮內羅監獄,因為馬丁知道了他主人的太多事情。 查理二世之子說[編輯] 在《鐵面人》(1908年)中,亞瑟·巴爾尼斯(Arthur Barnes)稱鐵面人的身份是詹姆斯·德·拉·克羅徹(James de la Cloche)。拉·克羅徹是厭惡耶穌會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他曾作為父親與法國天主教宮廷秘密聯絡的中介人。由於拉·克羅徹知曉太多關於法國與英國之間的事情,因此被路易十四投入大牢。 查理二世的另一名私生子蒙茅斯公爵(Duke of Monmouth)也被懷疑是鐵面人。蒙茅斯公爵是一位耶穌會信徒,曾於1685年發動蒙茅斯叛亂,反對當時信仰天主教的英國國王、其叔父詹姆斯二世。同年叛亂被鎮壓,蒙茅斯公爵被處決。 然而在1768年,一位名叫聖-弗瓦克斯(Saint-Foix)的作家聲稱被處死的是公爵的替身。在公爵臨刑之前,路易十四曾遣使告知詹姆斯二世,他不希望得知自己的親外甥被殺死消息。因此蒙茅斯公爵被引渡法國,成為戴有面具的鐵面人。然而,約翰·農(John Noone)認為聖-弗瓦克斯依據傳言作出推斷,其證據不足。[2] 法國大臣說[編輯] 其他著名的觀點認為,鐵面人是與道澤同時被關在皮內羅監獄的囚犯。法國前財政總管福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根據鐵面人曾作為福科僕人的事實似乎說明這不太可能。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民眾攻佔巴士底監獄之後,曾有報導稱在巴士監獄裡發現了一副依舊鎖在牆上的骨架,身邊緊挨著一個鐵制的面具。旁邊題字稱此人的名字是「福科」。[6] 隨後這個報導即被懷疑是不真實的。大革命的領導者試圖以此來掩蓋巴士底監獄裡沒有政治犯的事實。事實上,巴士底監獄裡只有關著十幾個人,他們不是犯有造假罪的人,就是被當作瘋子的人。[2] 義大利外交官說[編輯] 另一位被懷疑是鐵面人的,是19世紀著名的外交官厄科勒·安東尼奧·馬基歐利伯爵。馬基歐利伯爵是當時義大利的外交官。1678年,義大利的曼托瓦公爵查理四世因債務纏身,決定將義、法邊境的戰略要塞卡薩萊蒙費拉托賣給法國,派馬基歐利伯爵赴法交涉此事。由於法軍的佔領不受歡迎,慎重考慮是必要的。 然而當馬基歐利在交易中獲取回扣之後,馬基歐利將詳情洩露給了法國的敵人西班牙。在法軍到達卡薩萊蒙費拉托要塞之前,西班牙出價買下了這個要塞。隨後,馬基歐利於1679年4月被法國扣押,並投入了附近的皮內羅監獄。兩年之後,法軍奪取了這個要塞。[2] 由於鐵面人死後被以「馬奇歐利(Marchioly)」的名字埋葬,許多人認為這證實了鐵面人的身份應該是馬基歐利伯爵。Hon George Agar Ellis於1820年左右查閱了從法國檔案室中提取出來的相關檔後,得出了馬基歐利伯爵就是被稱為「鐵面人」的神秘囚犯。他於1826年以英語出版了一本關於鐵面人身份研究的書。這本書後來被翻譯成法語,於1830年出版。德國歷史學家威廉·布魯歐金(Wilhelm Broecking)經過獨立研究,在七年後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而那時的研究學者們明顯沒有讀過聖馬爾的相關信件。馬基歐利伯爵只在皮內羅監獄和聖馬格麗特島關押過,他根本沒有到達埃齊勒斯甚至巴士底監獄。這使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1] 道澤——囚犯的名字[編輯] 在寄給聖馬爾的信件中,路瓦聲稱即將到來的戴著鐵面具的囚犯名叫「歐斯塔徹·道澤」。歷史學家發現在當時確有道澤其人,並且牽涉到當時令法國高層尷尬的許多曖昧事件。他的全名叫「歐斯塔徹·道澤·德·卡瓦耶」(Eustache Dauger de Cavoye)。[2] 歐斯塔徹道澤出生於1637年8月30日,其父法蘭西斯·道澤(François Dauger)是黎塞留公爵的衛隊隊長。法蘭西斯與瑪麗亞·德·塞利南(Marie de Sérignan)結婚並育有十一名子嗣,其中九名活到了成年。法蘭西斯及其長子、次子陣亡之後,歐斯塔徹成為名義上的該家族首領。歐斯塔徹加入了軍隊。在軍隊裡,其頂頭上司就是當時非常勇敢的戰士、同時也是著名的花花公子和雙性戀人士的古依徹伯爵(Comte de Guiche)。 醜聞[編輯] 1659年4月,歐斯塔徹和古依徹兩人同時受邀前往魯瓦西布里,參加復活節週末的聚會。據大家所說,聚會上有人以各種各樣骯髒方式幹出同性戀的舉動,其中包括攻擊樞機主教馬薩林的代理人。據說他們還舉行了黑彌撒,作出同性戀舉動;他們把一隻豬當作鯉魚施以洗禮,以便他們在基督受難日能夠吃上豬肉。 這些事情被公眾知曉之後,參加聚會者大多遭到審問,肇事者被監禁或流放。沒有發現道澤關於此事的記載;然而據稱,在1665年,道澤於聖日爾曼昂萊堡(Château de Saint-Germain-en-Laye)附近,與一個醉酒的年輕聽差爭吵並殺死了他,這件事同時牽涉到杜·德·弗瓦克斯(Duc de Foix)。兩人宣稱是那個醉酒的聽差先向他們挑釁。然而,殺人事件發生在國王駐蹕的城堡附近,意味著這並非一個好的藉口。最終道澤被迫辭去了他的軍職。 事後不久,道澤的母親便逝世了。在她一年前寫的遺囑裡,她將她的財產傳給依然在世的、較年長的兩子——歐斯塔徹和阿爾芒(Armand),將大部分房產留給了他們的弟弟路易(Louis)。歐斯塔徹繼承財產後揮霍無度,已經負債累累,餘下的財產僅能保證他自己的「食物和保養」。作為一家的族長,他得到了一小塊的房產。然而這些房產也是路易送給他的,同時,路易在每年還給他一些經濟資助。 投毒事件[編輯] 1930年代,一位名叫莫里斯·杜維維(Maurice Duvivier)的歷史學家認為道澤牽涉到著名的投毒事件(L'affaire des poisons)中。投毒事件發生於1677年,是一樁法國高官用黑彌撒和投毒的方法企圖害死路易十四的醜聞。許多高層人士被牽涉其中,成為被告。當調查到路易十四的情婦蒙特斯潘侯爵夫人(Marquise de Montespan)以及弟媳奧爾良公爵夫人(Duchesse of Orléans)牽涉其中後,國王下令掩蓋了這一事實。[2] 相關的審訊資料記載,在審訊期間,審訊人員得知毒藥是由一位名叫奧澤的外科醫生提供的。杜維維認為這個「奧澤」(Auger)就是道澤·德·卡瓦耶。道澤在失去繼承權並且一貧如洗的情況下成為了這個毒藥的供應者「奧澤」醫生。後來道澤因此事而被投獄,成為鐵面人。 在福科(就是那個在監獄裡曾被稱作「道澤」的鐵面人服伺過的人)死後不久,司法大臣路瓦寫信給聖馬爾。大臣在信的後面親筆加了一段話,詢問道澤是如何按照聖馬爾在之前書信(相關書信未找到)所提到的方式做的,以及「他是如何得到毒藥的,這很有必要知道」。杜維維認為在路瓦及其政敵柯爾貝爾的勾心鬥角中,路瓦指使道澤將福科毒死。 獄中的道澤[編輯] 然而,已經有證據表明道澤·德·卡瓦耶事實上在聖-拉扎熱監獄(Prison Saint-Lazare)裡死去的。 被保存下來的檔證實,道澤德卡瓦耶被關進聖-拉扎熱監獄的時間,與那個被稱作「道澤」的鐵面人被關進皮內羅監獄的時間相同。 這些證據包括了道澤於1678年7月20日寄給妹妹法貝古侯爵夫人(Marquise de Fabrègues)的信件。在信中,道澤顧影自憐地抱怨他在監獄中十年裡所受到的待遇,以及他是如何被自己的弟弟路易和克勒拉克(Clérac,克勒拉克也是路易的房產管理者)所欺騙的。一年之後,道澤給國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同樣抱怨自己的牢獄生活,同時懇請國王的特赦。國王最好的辦法則是給聖-拉扎熱監獄的負責人寫信,告訴他「除非你本人或監獄裡的牧師以外,必須讓任何人都不知道德·卡瓦耶先生的存在,甚至包括他的妹妹也不能知道」。這封信件是由國王和柯爾貝爾親自簽署的。 曾與道澤同時被關押在同一個監獄的布連內伯爵(Comte de Brienne)曾寫過一首詩。這首詩證明了歐斯塔徹·道澤·德·卡瓦耶在1680年代末期因酒精中毒而死。 歷史學家們依此認為這個歐斯塔徹·道澤·德·卡瓦耶與鐵面人沒有任何關係。[1][2] 相關文化[編輯] 1. 文學作品 • 《布拉熱洛納子爵》,(法國)大仲馬著。其最後一部題為「鐵面人」 1. 電影與電視劇 • 1909年《鐵面人》(La maschera di ferro),義大利無聲電影 • 1923年《鐵面人》(Der Mann mit der eisermen Maske),德國無聲電影 • 1929年《鐵面具》(The Iron Mask),美國無聲電影(主演:范朋克) • 1939年《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美國黑白電影(導演:詹姆士·懷爾;主演:路易·海華德、瓊·本內特、華倫·威廉、阿蘭·哈爾) • 1998年《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英、美合拍電影(導演:蘭達爾·華拉斯;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傑瑞米·艾朗、約翰·馬克維奇、傑拉·德帕丟、加布里爾·比恩) • 1998年《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又名《仲馬的面具》(The Mask of Dumas),美國電影(導演:威廉·理徹特;演員:愛德華·阿爾伯特、達娜·巴倫、列克斯·理揚、提摩西·玻特姆斯) • 大仲馬小說達爾達尼央浪漫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作品《布拉熱洛納子爵》(Le Vicomte de Bragelonne ou Dix ans plus tard)中最後一節為「鐵面人」(L'homme au masque de fer),其情節依據鐵面人的傳說而寫 • 伊凡六世,俄國羅曼諾夫王朝沙皇,被篡位後長期遭監禁,與鐵面人遭遇相似。 到了大仲馬寫的《鐵面人》那本書,把天鵝絨面罩改成鐵面罩。是他的小說使一般人都認爲,這身世不明的囚犯不是法王路易本人便是他的孿生兄弟。 路易十三執政期間,開始了法國的專制統治。在其統治期間,歐洲爆發了一場決定性的爭霸戰爭——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即歐洲最強大的兩個王朝——法國波旁王朝與伊比利和德意志的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最後較量。最終法國取得勝利,結束了長達三個世紀的哈布斯堡王朝霸權,成為新的歐洲霸主。 1643年5月14日因騎馬落水引起的肺炎而去世。 路易十四的誕生當年被視為一項奇蹟,因為他的父母結婚23年都未生育子女(另有一說為路易十四是母親安妮王后與人通姦生下的孩子,且路易十四另有一名雙胞胎兄弟被關閉在監獄,終身帶著鐵面具度過餘生,這是一種手法——避免引發王位繼承人的更多紛爭)。他五歲時(1643年)登基為王,但至23歲之前紅衣主教馬薩林是法國的真正統治者。 1660年,22歲的路易與西班牙公主瑪麗亞·泰麗莎結婚。 在二十一歲與西班牙公主瑪莉‧泰瑞莎成婚前,路易十四已經往來過不少其他女士了,就從獨眼女郎波維夫人開始。波維夫人在芳齡一十八時勾引他,她是他母親寢宮的首席女僕,據信是該家政部門的資深人員。他也和馬薩林主教其中一名年輕姪女奧林佩‧麥西尼約會。此外,確有傳言說其中一名園丁的女兒懷了他的孩子。 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全世界第一所王家舞蹈學校,並親自參加演出,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他於13歲首次登臺演出,30歲時因身材過胖而退出舞臺。 1679年,路易十四發現與他十分要好的一位情婦蒙提斯斑女侯爵(Françoise-Athénaïs,marquis de Montespan)在1666年至1668年期間就開始利用巫術舉行黑色彌撒,用嬰兒當祭物的作法,妄圖贏得國王的愛,驅使國王娶她。巫術被揭發之後,她與國王的關係旋宣告結束。去請女巫拉·瓦辛作法的仕女不計其數,被偵訊的就有218人。當時蒙提斯斑女侯爵將做法後的藥物加在國王的餐飲裡面,以致國王早上起床就會頭痛,此後蒙提斯斑女侯爵被要求接受宗教感化。 1683年,當王后瑪麗·泰麗莎死後,1685年至1686年間他又與奧比尼(Constant d'Aubigné)家族之女-弗朗索瓦絲·德·奧比尼(Françoise d'Aubigné)秘密結婚。她是一個虔誠的女人,雖然離過婚,但國王因為某些原因仍願意娶她。國王冊賜給她曼特農(Maintenon)的領地,並封她為曼特農女侯爵。但是路易十四主要的目的只是要利用這些入宮的仕女開眼界,增加她們學識與機會,所以所生子女多是私生子。 路易比他的子女、兩名孫子和兩名曾孫在世時間更長。他死後,他唯一還在世的曾孫路易十五於1715年繼承王位。 路易十四不管在活著還是死後,都對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統治[編輯] 路易十四渡過萊茵河。 (1672年) 路易在位期間,全歐洲並不是很和平;當時有因新教與天主教不合而引起的內戰——三十年戰爭。 在他的統治期內法國的貴族參加了四次大型戰爭:1667年至1668年與西班牙爭奪南尼德蘭,1672年至1688年的法荷戰爭,1688年至1697年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之間的大同盟戰爭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685年路易十四頒布了「黑人法典」(Code Noir)允許在法國貴族所有殖民地僱用黑人幫傭做工。 這部法典為柯爾伯所起草,明文禁止販賣奴隸,禁止拆散夫妻和強行使父母同幼年的子女分離。這部法典有利於法國殖民地的黑人,這些人從來沒有享受過人權。 一位義大利的化學家向路易十四兜售細菌生化武器,路易十四拒絕這項計劃,並每年付給他薪水為了避免這項武器的外流。 路易十四生前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紀裡,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18世紀的俄羅斯上層貴族說法語的比說俄語的多。但與此同時,法國人的民主意識因為戰爭與人民越來越多的言論而越來越強。 經濟[編輯] 透過大量的戰爭和宮廷的支出他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貨幣的流通。他統治的晚期估計法國稅收的一半用在凡爾賽宮的支出中。此外許多錢財消失在官僚機構的貪污中。 當時法國的稅收有商業稅(aides, douanes)、鹽稅(gabelle)和土地稅(taille)。當時法國過時的稅收制度規定貴族和教士不必納稅,因此沉重的稅務負擔就完全落到農民和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市民)身上了。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法國稅收制度不公平的發泄。 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貝以消除貪污和整頓官僚機構的方法來提高法國的稅收,但這些手段還是無法滿足法國的民眾的經濟與民生需求。 路易十四他提出了一些方案[來源請求]: 1. 電與蓄電的構想,來自於分析海洋元素來找適合產生電的物質。 2. 並且鼓勵實驗燃燒合適金屬線,以金屬代替蠟燭。 3. 利用武器來了解各種金屬的特性,甚至密度等等。 4. 研究潮汐現象與大氣。 5. 還有提醒科學界立法尊重個人的智慧權利與發明物。 凡爾賽宮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權力的策略之 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編輯] 在法國,路易十四因為他使法國強大而受到尊敬,但他的無計量的戰爭使法國的國家經濟破產,他不得不逐漸加強對農民的稅收要求。法國歷史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認為,這個重稅以及他對貴族的削權和沒有政治權力的市民階層對政策的不滿是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原因。 路易十四(法語、英語: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紅衣主教馬薩林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黎胥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國。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強化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統治期間,法國參與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2]。 「朕即國家」(法語原文:L'État, c'est moi)這句話通常被認為是路易十四的名言,盡管歷史學家認為這種說法不準確[3]。 據報導,和此話原意相反的是,路易十四在臨終時說的話是:「朕走了,但國將永存。」(法語原文:Je m'en vais, mais l'État demeurera toujours.)[4]。 • • 3 鐵面人可能的身份 o 3.1 國王親屬說 o 3.2 將軍說 o 3.3 僕人說 o 3.4 查理二世之子說 o 3.5 法國大臣說 o 3.6 義大利外交官說 • 4 道澤——囚犯的名字 o 4.1 醜聞 o 4.2 投毒事件 o 4.3 獄中的道澤 第一個關於鐵面人身份的傳說認為他是一位法國元帥,正是基於這一點。許多關於鐵面人傳說的版本中,聲稱鐵面人終身戴著面具,這更有可能是鐵面人是在轉押途中,或是監獄中有人來參觀時才戴上的。 1711年,路易十四的弟媳奧爾良公爵夫人(Duchess de Orléans),在一封寫給她姑姑索菲婭的信中提到,那個犯人「身邊有兩個火槍手,如果他掀開面具,將被立即殺死」。她對犯人的描述非常認真,聲稱該犯人受到了很好地照顧,並且能得到一切他想要的東西。也許應該注意到,公爵夫人應該沒有見過犯人,因為犯人已經在八年前死去。她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宮中的傳言。 當時關於鐵面人真實身份的猜測,包括一位法國元帥,或英格蘭共和國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或者博福爾公爵。後來,許多知名人士(如伏爾泰和大仲馬)將鐵面人的事蹟當作寫作的題材。[3][4] 也有人認為,鐵面人是一位著名人士,他與真名叫「道澤」的人當時同被關在皮內羅監獄裡。 相關版本說,資料摘自維基百科。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