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親逝世兩周年紀念專文:《母親病逝紀事與沉思》之八
2008/09/03 10:58:30瀏覽427|回應0|推薦4


母親病逝紀事與沉思 (續)

近十一時左右,弟弟和弟媳趕來。三舅和舅媽也再度前來探視,我向他們解釋母親病情的發展。為了不讓三舅和舅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痛苦掙扎的樣子而難過,我就與他們倆在病房角落談一些生死哲學的問題,暫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記得二阿姨在台大醫院病危時,我也曾和三舅在醫院談論一些哲學,以沖淡哀傷的情緒。母親如在天有知,絕不願見到她的親人為她過於悲傷。羅素在「斯多葛哲學和心理健康」乙文中討論死亡問題時說:試圖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有種種方式。我們可以不理睬它,可以不提它,而且當我們發現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打轉時,盡力將思想轉到另外的方向上去。羅素認為這是輕薄之士的方法。而我們可以採用正相反的方法。即不斷冥想人類生命之短促,以期望從這種了解中滋生出對人生輕篾之情感。這就是羅馬皇帝馬克斯‧奧理略在其「沉思錄」中所採用的方法。還有第三種更為廣泛的被人們採用的方法,那就是說服自己和他人,相信死亡並非真死,而是進入新的更加美好生活的途徑。上述這三種方法,以各種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成為大多數人用來對付死亡這種不幸的事情的方法


 
羅素認為,經常不斷地老是想著死亡問題,也是同樣有害的。過於專一的想著任何一個問題都是錯誤的,特別是當我們只能思考而不能付之行動時更是如此。我們不能最終免於一死,因此,沉思死亡是一個無益的問題。而且,它會泯滅人們對別人和別的事的興趣,唯有對外界事物抱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的健康。對死亡的恐懼心理會使人感到他是外在力量的奴隸,而從一個奴隸的心理中是不會產生什麼好結果的。 


 
就在我與三舅和舅媽談論羅素的觀點時,弟媳與妹妹商量後決定在母親的病床枕邊播放佛經助唸,由於病房很安靜,助唸聲立即就充溢病房,病房中另一個病人是洗腎病患,臉色灰暗,她一聽到佛經助唸,必定想到死亡而心生恐懼,因此要求聲音放小。我平常雖也不喜聞這種樂音,但因尊重弟媳、妹妹的信仰,也不便說些什麼。但是,舅媽和我有同樣的感覺,即:還是不要播放的好。我的想法是:母親並非虔誠的佛教徒,生前也不喜這種和死亡有關的東西,她老人家雖然接近彌留狀態,若尚有感知,恐心生排斥,而不會幫助她老人家想到美好的西天極樂世界。姐姐事後曾提及,姐夫母親病危時,有人也曾播放這類佛經助唸,他母親立即不悅地說:你們放這種東西幹什麼。


 
中午時分,三舅與舅媽離開時,舅媽交代,母親如有任何變化就通知她。午後,醫護人員表示,母親已處於無意識的昏迷狀態。我數度趨向母親床頭邊,把她當做仍有知覺,和她說話,告訴母親:媽,我是oo,您是最堅強勇敢的母親!您安心吧!我會照顧小瑜、阿妹、00、婷婷、彎彎、爸爸的!我愛您,我要親吻您!隨即在母親額頭、臉頰各親吻一下。我想母親是仍有知覺的,因為母親像二阿姨病危時一樣,不久眼角就流出了眼淚。

      
母親的最後時刻,頭已向右肩傾斜,呼吸漸漸微弱,下午二時二十九分,終於氣絕離開人世。我的母親,生我、養育我五十餘年的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母親生前,我們很難想像的死別感覺,現在就在眼前,正經歷著,那是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直到現在,母親已離開我們將近一個月,但我仍然感覺母親好像就在四週,最多,只不過是母親到永和姐姐家小住幾天,母親沒有走,只要我不想到母親已走的事實。就好像高齡八十五歲的盧伯伯一樣,明明這天晚上,哀痛地在母親遺體前行跪拜大禮,事後就遺忘了,對我們談及母親過世的事,顯出驚訝的神情。

﹝待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uschristlin&aid=218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