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23 23:53:38瀏覽1676|回應0|推薦5 | |
片名:岩縫中的生命 按:日前,柯P臉書發文恭喜蔡總統520就職,盼中央與地方齊心努力,讓台灣過去落後的這幾年可以迎頭趕上。筆者也想貼兩張圖(旭日東昇與夕陽餘暉)祝賀,盼小英總統(旭日東昇)與小馬哥(夕陽餘暉)朝野通力合作,扭轉過去16年朝野惡鬥的惡性循環,使國家步入正軌。可是要拍出好的照片-〝旭日東昇〞不容易,爰作罷。昨日,在野柳意外中拍得片名"岩縫中的生命"一圖,覺得當作小英總統的就職賀禮,是蠻不錯的構想,爰貼圖如下,附帶說明其寓意、賞析。 今晚,下班後到信義誠品書店翻閱圖書,吸引筆者的,還是2016.4剛出版的一本翻譯書-希臘史學家波利比烏斯(POLYBIUS)四十卷的《歷史》(羅馬帝國的崛起),而書的封面有一段文字如下:「研讀歷史既是最真正意義的教育和從政生涯的訓練,而且也是教導人們在遭遇災難時,要如何能有尊嚴地承擔命運所帶來的浮沉,其最可靠以及唯一的方法便是被提醒到其他人所蒙受過的災難。」--波利比烏斯。 自從小英當選總統後,筆者就重溫司馬遷的《史記》【鄭世家】及其他相關著作,有了一點心得,想到台灣現在美國和中共兩大強權下求生存的不易,爰寫出閱讀筆記:《春秋中期,晉、楚兩大霸權百年爭霸中,鄭國夾縫求生之大事紀》(附後),一併贈給蔡總統。 上圖: 賞析: 對比a-岩石是堅硬的,綠色植物是柔弱的;對比b-冷(綠色)暖(黃橙) 寓意1: 小英,沒有如東(南)亞有軍事強人或政治強人的先世蔭庇下當選總統的慣例,在台灣男性強人政治傳統狹縫中,以柔克剛,存活下來,並當選總統,實不容易。此乃天意也。 寓意2: 小英總統,要如何帶領台灣在美國和中共爭奪霸權的狹縫中求生存。 老子第36章:「將欲斂之 ,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
上圖2 抽象主義攝影: 藝術的本質是感情宣洩,將點、線、面、影調、色彩等抽象符號以某種組合方式來表達感情。認為具象向抽象轉化是一種藝術上升華。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里解放出來"。(摘自網路)(筆者不太能接受這一套) 閱讀筆記:《春秋中期,晉、楚兩大霸權百年爭霸中,鄭國狹縫求生之大事紀》 636 BC 晉文公即位 (春秋五霸之第2霸) 632 BC 晉、楚城濮之戰 ,晉勝,周天子命晉侯為伯(即〝霸〞之意)。 緣起、經過:633 BC 楚成王及諸侯圍宋(鄭背晉助楚),宋公孫固如晉告急。晉圍親楚之曹、衛以救宋 (比孫臏〝圍魏救趙〞的兵法案例更早,案情更複雜)。宋公、齊將、秦將與晉侯次城濮,與楚兵合戰,楚兵敗。鄭懼,使人請盟晉侯。晉侯與鄭伯盟。 630 BC 晉文公與秦穆公共圍鄭,討其助楚攻晉,及文公過時之無禮也。鄭派燭之武遊說(其說詞相當精采。應給了後來戰國時期的說客很好的借鑑)秦穆公退兵,秦兵罷。鄭許晉立親晉之子蘭為太子,與盟,晉兵乃罷去。 628 BC 晉文公卒 625 BC 鄭發兵從晉伐秦,敗秦兵於汪 (秦邑名,在今陝西澄城西南) 613 BC 楚莊王即位 (春秋五霸之第3霸) 607 BC 楚、鄭伐宋,鄭囚華元(宋之右師)。晉使趙穿以兵伐鄭。 604 BC 楚怒鄭受宋賄縱華元 600 BC 楚復伐鄭,晉來救之 598 BC 鄭與晉盟鄢陵 597 BC 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 即:晉、楚邲之戰 (楚莊王藉口鄭國與晉交好聯合對付楚國,出兵討伐鄭國。晉派兵救援,戰敗。鄭倒向楚國) 595 BC 晉伐鄭,以其反晉而親楚 594 BC 楚莊王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 (楚圍攻宋都城達九個月之久,宋人〝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晉救援不至,宋降,與楚結城下之盟。) 緣起:據《左傳》宣公14年,楚使申舟聘于齊,且使無假道于宋以挑釁。宋華元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殺申舟,故楚於次年伐宋。 591 BC 楚莊王卒 587 BC 晉伐鄭,取汜(在今河南滎陽西北、鞏縣之東北) 585 BC 楚伐鄭,晉兵來救 (上年,鄦公惡鄭于楚,鄭伯如楚訟而不直,楚囚其大夫,鄭伯歸而與晉盟。故楚將子重伐鄭) 582 BC 楚共王曰:「鄭成公于孤有德焉。」 使人來與盟。成公私與盟。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于楚」執之。使欒書伐鄭。鄭子罕賂以襄鍾,盟于修澤,子駟為質。 579 BC 第1次弭兵之會 (主持宋國政局的華元與晉、楚當局交情都不錯,促成兩國盟會。雙方訂立: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互相幫助、共同討伐違命反抗之諸侯的盟約。) 576 BC 晉、楚鄢陵之戰 (楚攻晉的盟國鄭、宋,楚敗) 572 BC 晉悼公伐鄭,兵於洧上(鄭都之西的洧水河畔)。鄭城守,晉亦去。 557 BC 晉、楚湛阪(今河南平頂山西北)之戰 (楚敗) 546 BC 第2次弭兵之會 緣起、經過、結果: 晉、楚兩國的內部都出現了問題,其他諸侯國長期追隨在兩國之後,疲於奔命,更希望雙方和平相處,於是停止兩國長期的敵對,就成了共同的願望。所以,在華元弭兵后的第三十三年,還是由宋國人向戌(《左傳》襄公27年:宋向戌善于趙武子〈趙武,晉國執政大夫。即〝趙氏孤兒〞故事的男主角。註2〉,又善於令尹子木(楚相)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奔走於晉、楚等國之間,出面活動弭兵,並獲得了各諸侯國的一致贊同。公元前546年夏,在宋都(今河南商丘)舉行了有晉、楚、魯、蔡、衛、陳、鄭、許、曹等十四個諸侯國參加的弭兵大會。赴會的楚人暗藏甲冑,在會上爭先歃血,晉國事先毫無防備,無力阻攔,只好讓楚人主盟。 會上的議題,除休戰內容外,主要通過了由楚國提出的〝晉、楚之從交相見〞的決議,即除了齊、秦兩國和邾(齊附庸)、滕(宋附庸)等屬國外,原來晉(晉集團:鄭、衛、曹、宋、魯)、楚(楚集團:陳、蔡、許)各自的屬國,一律變成晉、楚雙方共同的屬國,對兩國盡同樣的義務。 影響: (待續) 據學者統計,鄭國參與大小戰爭70多次,真是難以想像的恐怖啊!難怪有兩次的弭兵之會(和平會議)! 註1:中共在台灣的西邊;美國在台灣的東邊。楚國在鄭國的南邊(兩國間毫無天然屏障);晉國在鄭國的北邊(兩國間有天然屏障-黃河)。 註2:〝趙氏孤兒〞的故事:趙武的曾祖趙衰曾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祖父趙盾作為晉國的執政大臣,歷事襄公、靈公、成公。父趙朔在晉景公時繼任大夫之職。公元前597年(晉景公三年),擔任司寇的晉國大夫屠岸賈圖謀作亂,以控制晉國政權,決計首先消滅趙氏勢力。於是就藉口趙穿(趙盾的族弟)曾刺殺晉靈公,其責任在于趙盾,便背著晉景公擅自發兵攻打趙氏,誅殺了趙朔、趙同、趙括等,趙氏被滅族。(後來的故事,網友應有印象,不再敘)。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