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唐頓莊園(一) 】那時候、那些人、那些事:《唐頓莊園》的魔力
2016/12/30 15:27:44瀏覽1835|回應0|推薦24

《唐頓莊園》是一部很神奇的電視劇。

和動輒斥資上億的影視劇集比起來,它可能只算小成本,除了第二季有幾幕戰爭和爆破場面,其他時間幾乎就是那幾個場景:環繞莊園的綠地、樓上老爺夫人小姐的活動區域、樓下僕役侍從的工作空間,偶爾加上幾個小鎮或大城的街景、餐廳。基本上只要借一座散落在英國鄉間的古老莊園就可搞定至少四分之三的場景。最耗錢的應該是治裝費,那些貴族夫人小姐們的衣飾鞋帽既精緻又華麗(重點是幾乎不重複,看看第二張圖中的那些帽子,隨便找圖截圖都沒有重複的!),要不是《唐頓莊園》,都還不知道二十世紀初英國上流階級婦女流行的是直筒長裙,沒有繁複的花邊也沒有蓬蓬裙。

若說《唐頓莊園》的獨特魅力是因它具有建構在歷史框架上的時代背景,它的確是展現了一戰所推動的社會變革,例如貴族與平民之間逐漸縮小的權力距離、女權意識抬頭、中產階級崛起...這些都是《唐頓莊園》忠實呈現了的變遷,但是與其說這些是劇集重心,倒不如說是順帶提過,並沒有被重點刻劃。

想來想去,《唐頓莊園》之所以如此令人著迷,應該是因為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飽滿真實。上至老夫人,下至小廚娘,他們的煩惱、歡樂、幽默、人際關係、委屈、憤怒、傷心,和我們以及那些我們身邊的人,是那麼地貼近。劇中對於人性的豐富與混沌更是有著深刻的描繪,沒有誰是純粹的善良或邪惡、所有的性格轉變與相應行為都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是,種種大小轉折不落俗套,不會讓人看了一個橋段就馬上猜到下一步劇情。一個事件可能彰顯了某個角色的某項特質,而就當我以為已經開始了解這個人的時候,他或她對下一件事情的反應可能又凸顯了個性的另一面。所以看完
《唐頓》後,還真想不出哪一個大小角色,是從頭到尾讓人保持同一看法的。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富於變化的層次,要了解一個人不能用特定的某個片段,還得一層一層地看下去。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好人」不一定討人喜歡、「討人喜歡」的可能是最危險的;「壞人」也不一定令人厭惡、「令人厭惡」的可能是最孤獨的─這些希望可以在後續的系列文章中慢慢討論。

《唐頓莊園》另外的特色是步調明快又言語幽默,迂迴含蓄的英式表達融合了機智敏捷(有時出奇犀利)的詼諧智慧,完全不同於美式對白的直接了當,《唐頓莊園》許多小小片段或短短台詞往往令人莞爾。唐頓大宅中對於禮節與規則的重視(有時甚至是過度重視)也讓人對於英國文化可窺見一斑。來自美國的伯爵夫人與英國傳統的伯爵儘管(大多數時候)是對恩愛夫妻,但是兩人許多觀念上的差異也反映出了古老英國與新世界美國的不同。

《唐頓莊園》讓我想起《飄》的人物設定與故事情節,還有《紅樓夢》那種細緻的互動片段。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尋找一部可以媲美這兩部文學巨著的作品,沒想到居然是一部電視劇結合了《飄》與《紅樓》的特色。

舉例來說,《飄》的主線也是三姊妹:大姐富有魅力又個性強悍(瑪麗和思嘉都是只要一有單身男子出現就理所當然認為對方會追求自己─事實也差不多如此)、二姐從小處於大姐的陰影之下備受忽視(不過,伊迪絲比蘇倫討喜太多)、小妹和姐姐們關係不錯,卻做出(在那個年代看來)離經叛道的「非主流」選擇(西玻在戰時積極投入護士的工作、關注女權又和司機私奔,愷琳則是進了修道院)。

還有,《唐頓莊園》和《飄》故事中的父親對莊園都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又將這種使命感傳承給了長女。隨著時代變遷,莊園的中興很大部分是仰賴著跟這個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甚至不是同個社會階層的女婿─《飄》是蘇倫的丈夫威爾(戰爭前是小農),《唐頓》是西玻的丈夫湯姆(戰爭前是司機)。

另外,雖說是階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但更多時候主僕之間的深厚感情可能連親人都比不上,絕不僅僅是上下級關係,例如《飄》的嬤嬤雖是黑奴,卻是思嘉最重要的心靈支柱;思嘉的父親失智之後,也是貼身男僕阿寶不離不棄地照護。《唐頓》中和大小姐瑪麗相互信賴的不是一同長大的妹妹,而是女僕安娜;瑪麗經歷喪夫打擊後,唯一來真誠勸解小姐走出陰霾、繼承丈夫遺志的是總管事卡森;老爺誤入迷途差點和新來女僕擦槍走火時,也是最怕被總管事卡森看到...

儘管人物設定有著種種重疊,但是兩個故事劇情的畫風與走向卻很不一樣。最大的差別是南北戰爭直接改變了《飄》故事中幾乎所有人的命運,而影響《唐頓莊園》眾角色的,與其說是戰爭,倒不如說是時間與時代。前者的改變充滿了衝擊性,戰前戰後的生活簡直天壤之別,作為戰敗的南方,富家小姐們從錦衣玉食一下子落入三餐不繼的境地。

《唐頓》的改變卻是漸進式的,對於伯爵來說,戰爭最大的苦惱是莊園必須充當療養院,害得他吃過早餐後都不能靜靜看報紙了。戰後儘管面臨莊園經營改革的挑戰,但是再怎麼說依舊是養尊處優(感謝馬修意外帶來的大筆財富),和家人吃晚飯時是否可以省略晚禮服都還是一項大議題。

至於《唐頓》和《紅樓夢》的相似則是在細節處。人物相處互動之間那種幽微的心思、情緒轉折、立場的異同,都是以點到為止的迂迴手法呈現。除了說出的話語之外,更重要的是眼神、表情、肢體語言。雖然很多時候《唐頓》的人物們對自己的心情與他人的看法有著直白的表達,長輩和晚輩的互動也較為平等,但是在西方諸國中,可能還是要數英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最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新開的這一系列,希望可以藉由側寫劇中一些主要角色,來探究一下除了「超有味道」的各種英國口音之外,《唐頓莊園》為什麼令人欲罷不能!

(由左至右:老夫人維奧拉、伯爵羅伯特、夫人柯拉)

(由左至右:大小姐瑪麗、二小姐伊迪絲、三小姐西玻、表小姐蘿絲)

(由左至右:遠房堂嬸伊莎貝、遠房堂兄/大女婿馬修、司機/三女婿湯姆)

(由左至右:總管事卡森、女管家休斯太太、貼身女僕安娜、貼身男僕貝茨)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nnifergao&aid=8673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