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8 10:03:55瀏覽1108|回應7|推薦41 | |
十月底開始﹐面試的通知陸陸續續來到。 研究所的比較簡單﹐一所學校在住家附近﹐一個是他的母校。後者連面談都不要﹐收到文件和GRE成績﹐直接就給了入學許可(admission)。 七所醫學院要他去面談﹐於是趕緊訂飛機票、旅館、和租車。 醫學院雖然有申請截止日期﹐但基本上他們的政策是﹕先到先得(first-come﹐first-served)。 及早交齊文件﹐及早去面談﹐被錄用的機率就比較大。後申請的人﹐縱使成績優異﹐表現傑出﹐但若是學校已經錄取足夠人數﹐仍然會被拒絕。 但是﹐十一月下旬有感恩節﹐十二月中以後﹐人們已經準備要過聖誕和新年﹔所以按學校給的幾個日期﹐能選擇的實在有限。不得已的﹐只好安排到新年過後。 有一個禮拜﹐小兒子成了空中飛人。 禮拜一出門﹐赴禮拜二的面談。當晚飛回家﹐禮拜四早上又出去﹐應對禮拜五的面談。回來休息一天﹐禮拜天再出去﹐參加禮拜一的面談。 有些學校地點是如果不想轉機﹐那麼下了飛機﹐還要開車一、兩個小時﹐先生不放心﹐一定要我陪著去﹐說是租車也可以便宜些(租車公司對於未滿25歲的人﹐開的價格高很多)。但是省了租車費﹐機票可是多一張。 面試基本要一天﹐學校介紹課程、帶學生參觀環境、了解教學醫院的設施﹔然後學生單獨面對三到五個教授﹐被詢問﹐也提問。 從面試情況多少可以揣摩錄取的機會。 有的學校一次找來20多人﹐面談後再刷掉其中的一些。有的只有六、七人﹐應該是仔細審核過後﹐有意要錄用的。 當然學校挑選學生﹐學生也趁此觀看、認識學校情況和課程安排。 例如有個學校座落在城市一個治安不太好的區域﹐因此小小的校區四週全用比人高的鐵欄杆圍起來。兒子看了﹐很不舒服﹐覺得好像在監獄裡。 有個學校的教學是讓學生主導﹐教授給予資料﹐學生研讀﹐分小組討論、提問為主。兒子說他個人不是很舒坦這樣的方式﹐除非學生個個知道如何提問﹐否則可能錯過該學習的。 忙碌大半年之後﹐研究所加上醫學院﹐小兒子有六個機會﹐必須抉擇。 他對於復健中心的工作非常喜歡。 我們教會的青少年牧師還告訴他﹐說是據統計﹐在美國﹐對自己職業滿意度的行業﹐排名第一的居然是PT (物理治療師)﹐其次是少年牧師。 如果唸家附近的學校﹐他還可以繼續工作﹐畢業之後的就業應該沒問題﹐是一個優勢。 曾經在那裡度過愉快四年的母校﹐對他也仍然具有強烈吸引力。 學復健﹐還是習醫﹖ 思忖、斟酌、尋求過程中﹐有人給他適時的指引。 一天﹐在工作時﹐有個PT對他說﹕「我是很喜歡自己的工作﹐然而按我的親身體驗﹐如果我是你﹐就選擇醫學院﹐雖然訓練過程比較辛苦﹐但是以後可以服務的病人和處理的問題比較多元化。」 兒子跟我們說﹐他聽的時候﹐可以感受那個PT話語裡的真誠 (I can sense his sincereity)。 比較之後﹐兒子選了一個鼓勵學生在暑假到貧寒地區服務的學校。他們在阿帕拉契山區、和中、南美洲已經設有幾個醫療站。 學校決定之後﹐他總算可以專心於所修的課了。那是他在新年過後﹐在家附近大學選的解剖學概論﹐想讓自己的基礎打的穩一些。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