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7 12:11:46瀏覽1841|回應10|推薦81 | |
「奇異恩典」是大兒子會唱的第一首詩歌﹐源於一個無心的開始。 我是個不會唱催眠曲的媽媽﹐我的母親也不是。她和我爸爸小時都是受日式教育﹐學的是日本童謠﹐我依稀記得那些歌的曲調﹐但不知其歌詞。 大兒子出生之後﹐每晚﹐我拍著他入睡﹐反覆唱的就是「奇異恩典」。 然後﹐有一個晚上﹐不到一歲﹐才開始學說話的他﹐在聽我唱起﹕奇異----恩典----﹐居然接著唱﹕何等---甘甜---。很快的﹐他可以唱完整首詩歌。 就像背唐詩的小小孩一樣﹐我相信他不知道歌詞的意思﹐只是字正腔圓的復誦。 然後﹐他開始聽錄音帶﹐學其它簡單的詩歌。兩歲的時候﹐我們和妹妹妹夫一起﹐從德州修士頓開車到聖安東尼去玩。三個小時車程﹐他一首接一首的唱﹐嗓子也不知疲倦。 他三歲左右﹐我有次為他禱告﹐心裡莫名其妙浮現一段禱詞﹕「主啊﹗讓他有初代教會使徒的生命特質﹐為建立教會﹐擴展神國而生而長。」 這個禱詞﹐成為以後為他禱告時的綱領。 他六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們談話﹐提到那好像遙遠的未來﹕該唸什麼大學﹖長春藤的﹖本州的﹖橄欖球隊出名的大學﹖籃球隊出名的大學﹖ 忽然他的一句話﹐童音清脆﹐語氣堅定﹐結束我們的談論﹕「媽咪﹗我們不用想那麼多啦﹗神要我去那裡﹐我就去那裡﹗」(Wherever God wants me to go, I go!) 上了小學﹐他的課業成績很好﹐鋼琴也彈的不錯﹐可是個性羞怯﹐班上有小組討論時﹐他總是在一旁﹐沒有開口。六年級的班導師還特地對我說﹕要多鼓勵他﹐肯表達自己的意見。 可是﹐他在家﹐話是很多的呀﹗ 除了為他禱告﹐我能作什麼呢﹖ 這樣的孩子﹐小學畢業﹐上了七年級的第一個禮拜﹐有天回家﹐興沖沖告訴我﹕我要參選學生會主席﹗(Student Council President) 參與競選的其他幾個﹐都是八年級的學生﹐他是新生﹐豈是對手﹖ 可是在表達「政見」﹐大家投票結果後﹐他居然當上了副主席。從此開始他忙碌的﹐一個接一個的社團生涯。 高中四年﹐我不知他修的課多﹐還是社團多﹖ 除了學生會﹐還有運動團隊﹐樂團﹐合唱團﹐辯論社﹐機智問答社﹐社區服務。。。琳琅滿目。不只是當個會員﹐還一定要參選作職員。 九年級的暑假﹐因為對環保議題有興趣﹐還去參加少年政治家(Junior Statesman Association)夏令營﹐十年級就在學校裡﹐招兵買馬﹐開始成立一個支部。 上了大學﹐這情況依然不改。他主修商業﹐副修政治。可是經常他打電話給我時﹐不是剛開完某個會﹐就是要去參加什麼會議。 我家先生為此憂心﹐覺得他不以課業為重﹐不知能否順利畢業。但是他已過十八歲﹐若非他願意﹐我們也無法看到他的成績單。 大學最後一年﹐他成為學生自治會的chair the Council on Student Affairs﹐負責管理學校撥給各學生社團的經費﹐從預算、審核到發放﹐真正經手那些大筆錢的來去﹐讓他學到許多課堂學不到的知識﹐和承擔的責任。 進入職場之後﹐跨國公司裡亞裔不少﹐定期由各分公司前往總部集會。雖然他不在總部﹐還是活躍於籌組那些活動﹐讓亞裔在整個公司更「醒目」。 工作半年之後﹐他的經理被調到總部。新來的經理﹐原是作倉庫管理﹐個性溫和﹐對管理人卻有些退縮。每次有什麼人事問題﹐作為助理的大兒子就被經理派遣去處理。 弄到後來﹐部門開會﹐如果對計劃有爭執﹐或是要作決議﹐眾人的眼睛不看主持會議的經理﹐而是看著大兒子﹐等他定錘﹐使得他很尷尬。幾次與經理閉門談話﹐也不得解決﹔讓他很想換工作。 前年二月﹐大兒子又被經理派到總部﹐代替他作彙報。那時總部為改善各工廠的生產運作、出貨、分配流程﹐剛決定成立一個實驗方案﹐遴選他加入。團隊三人而已﹐一個經理﹐兩個手下﹐一個在公司有將近三十年資歷的﹐負責美國東部各廠﹐二十六歲的兒子負責西部的﹐以及印度。 新工作讓他在家上班﹐平日以視訊聯絡﹐每個月有一到兩次﹐他必須到各工廠查看進度。 我說﹕你年資那麼淺﹐那些生產部門的資深領班、組長﹐會肯聽你的意見嗎﹖ 「所以啦﹗第一次見面﹐我必須很清楚讓他們明白﹐我不是來督導、驗收的﹐而是與他們在同一線上﹐為達到公司的目標而努力。」他回答我。 的確﹐陸續的﹐他在各工廠又結交了一些好朋友。 然而這個調職也有一個兒子意想不到的結果。離開原職位的一個禮拜後﹐他得知其經理又被廠長調去做倉庫管理。 廠長的理由是﹕如果艾克不在這個部門﹐你這個經理會作不下去。 兒子說他一知道這個消息﹐第一個反應就是﹕You got to be kidding me! 不過他也感謝﹐共事的那三年﹐有同事抱怨經理的無為無能時﹐他學習勒住自己的口舌﹐不加入評論﹐而是為雙方折衝﹐協調。 工作之餘﹐他還有社區服務和教會活動。 他參加的教會﹐是一個由母堂來植堂的教會﹐成立不到十年﹐會眾有些許當地大學生﹐還有為數較多的﹐收入並不豐的勞工階級。 兒子喜歡帶大學生團契。但是在工作上﹐常與生產線的工人相處﹐所以和其他會眾也處的很好。 主任牧師馬可是個放下自己經營的事業的中年人。 他說有一天﹐神告訴他﹐作生意的時間已經夠了﹐該去牧養人了。他就順服﹐全家放棄過去的生活方式﹐開始過儉樸的日子。 馬可牧師很欣賞兒子那「目標導向」的個性﹐說他在團隊中﹐不只會看到該進行的目標與願景(vision)﹐也會設定策略﹐讓大家各就其位的去執行。 去年九月﹐大兒子開始他半時間的MBA課程。從他所住地到灣區上課﹐單程開車要一個半小時。開學沒多久﹐他要我禱告﹐看神是否要他在那個風氣自由而前衛出名的校園﹐在同學中﹐成立團契。 神的國度﹐早就不局限於眼可見﹐有建築的教會﹐而是延伸到社區、校區、和職場。 每次為大兒子禱告﹐不時會再看到多年前浮現心中的那幅圖像﹕一雙忙碌移動的雙腳﹐以及閃現的字句﹕為神國奔走。 那不是帶著光環﹐充滿掌聲和喝采的道路﹐而是佈滿砂礫﹐煙灰﹐乾旱﹐考驗﹐行走其間﹐風塵僕僕。 若非神的召喚﹐知道有祂同行﹐疼惜孩子的母親﹐是不會希望孩子去奔波這路的。 後記﹕這篇粗略記錄大兒子看似順利的成長﹐可是背後仍然有不少神的管教與彫琢﹐會陸續分享﹐也讓大家看當時的一個新手媽媽﹐怎麼藉著禱告﹐與神同工﹐一起建造生命的故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