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0 11:16:05瀏覽2473|回應7|推薦49 | |
對其他想作臨床服務的人﹐唸MD或是DO學校可能沒有很大差別﹐反正四年唸完之後﹐都一樣要申請醫院﹐去作住院醫師。 有鑒於唸MD的學生﹐絕大多數都選擇作專科醫師﹐或是醫學研究﹐DO學校初始設立的目標之一﹐主要是培養家庭醫師。可是我們發現﹐運動醫學也被他們列入初級保健裡 (Primary Care)﹐不知是否是因著其訓練裡包含了正骨處理的緣故。 能夠結合兩者﹐正中小兒子的心。另一個他想作的﹐是給予人疾病預防教導﹐因為那與治療同等重要。 本以為現在資訊這麼發達﹐想要的醫學保健資料不難取得﹐一般民眾對此應該有相當常識。 可是﹐在與此地一些朋友聊天時﹐才知道未必如此。 有些人連基本的膽固醇到底包含什麼還是不清楚。有些人則是全然仰賴他們的醫師。醫師要他們作什麼檢測﹐吃什麼藥﹐他們就乖乖聽從﹐不會有什麼異議。 因此作醫療第一線的家庭醫師在此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在運動保健方面﹐美國學校在每個學年開始﹐想要參與運動項目的中小學生都需要交一份有醫師簽名的合格體檢證明﹐家庭醫師與此同時﹐就可以順便給孩子們一些需要的建議和提醒。 預防的教導﹐比起診療﹐對多數醫師而言﹐當然是沒有錢途的﹐但卻是可以節省許多的社會資源。 DO學校另一個設立因素﹐是要訓練醫師﹐服務醫療人員不夠的地區 (underserved areas)﹐當然那就是比較貧窮的區域。 除了Dr Paul Brand 的書之外﹐我還介紹小兒子讀另一本剛出的書﹕Health Care You can Live With﹐書的副題是﹕Discover Wholeness in Body and Spirit。 作者Dr Scott Morris 神學院畢業之後﹐作了幾年牧師﹐又去醫學院。1987年﹐他在美國田納西州曼斐斯市開創Church Health Center﹐集結一些同心的醫護人員﹐照顧貧民﹐至今每年診療的病患高達四萬人次。 診治人的身體﹐堅固人的心靈﹐給予適當預防教導﹐應該是習醫的目的。 決心申請DO學校之後﹐小兒子發現除了必要的考試和學校成績﹐還附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有在DO醫師的診所見習的經歷。 此地的DO醫師本來就不多﹐如果又素昧平生﹐誰願意讓你見習啊﹖ 我說﹐你先為此禱告吧﹗若是應該走的路﹐神會有預備的﹐因為這是一個「需要」﹗ 我那時每個周四固定和一個朋友見面禱告。有一天禱告完﹐她問我小兒子申請的情況﹐我說﹐他正煩惱找不到DO醫師去作見習呢﹗ 她馬上說﹕我先生的Primary Care醫師就是個DO。然後打開皮包﹐翻找出醫師的名片給我。 如此﹐小兒子鼓起勇氣﹐聯繫了那位醫師。雖然素不相識﹐他還是很 慈心的答應讓他去見習幾次。 小兒子很感動﹐說﹐以後他若執業﹐有學生需要幫助﹐他一定也會如此伸手相援。 那位醫師是DO醫學院早期畢業生﹐現已近退休之齡﹐但身體硬朗﹐那時才剛從阿帕拉契山脈縱走回來。 小兒子說﹐在他的診所覺得好像比較輕鬆﹐他給予病患比較多時間﹐提供不同醫療方式。對小兒子的提問﹐也很耐心和善的回答。 相對而言﹐我們的MD家庭醫師也是很溫和﹐很有經驗﹐但可能病患較多的緣故﹐她比較匆忙﹔而且規定病人每次看病﹐只能提出兩個病症﹐若是有更多毛病﹐就必須再約診。 見習的這個關口過去﹐接下去就是看要申請那些學校。 先生真的有所改變﹐花時間上網搜尋各個DO學校的統計數據(錄取成績、人數、考取執照比例、學費等)﹐和學校情況﹐作成報表﹐讓兒子參考。 美國醫學院申請﹐必須先把所有資料(幾份表格、成績單、自傳等)寄給他們的協會﹐MD和DO各有他們的收件中心﹐由中心統籌收集之後﹐再將之分送各個要申請的學校。 依我看﹐這一層實在不必要﹐協會只是轉手之勞﹐就收取一筆費用。到了各個學校﹐他們再分別來通知﹐學生又要依照各校要求﹐寫不同的文章(essay)﹐當然更少不了手續費﹗各校不一﹐從五十元到兩百元不等。 從小兒子的申請﹐我們體會到﹐還沒真正入學﹐就開始耗時又耗錢的過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